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数据分析与数据科学 SPSS论坛
20888 13
2014-10-27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调节变量?  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e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涉及到调节效应的一般分析方法:

第一做描述性统计,包括M SD 和内部一致性信度a(用分析里的scale里的realibility analsys)

第二将所有变量做相关,包括统计学变量和假设的X,Y,M
第三做回归分析。(在回归中选线性回归linear)

要先将自变量和M中心化,即减去各自的平均数:

1、现将M(调节变量或者中介变量)、Y因变量,以及与自变量、因变量、M调节变量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相关的人口学变量输入indpendent

2、再按next 将X自变量输入(中介变量到此为止)

3、要做调节变量分析,还要将X与M的乘机在next里输入作进一步回归。

分析结果中的Beta就是Y=cX+bM+e的系数,B下的constant是常数。检验主要看F是否显著。

   spss分析中可能的几个问题:

1、数据处理时,是否要将主变量数据中心化?

答:所有数据都需要中心化处理。

2、分析结果中,主效应比较显著,但调节效应却不显著,怎么回事?

答:有可能是二者产生了共线,也有可能是调节变量也起到自变量的作用了。建议删减调节变量数量,抓住主要因素,增加自变量数量。

3、研究调节效应时,必须将自变量分别与这些调节变量相乘得到交互项,这样会不会在交互项之间、交互项与自变量之间产生多重共线性问题?

答:如果变量较多,是有可能的,建议用逐步回归方法,找出主要影响因素,调整模型。

   以上是我的一点经验,请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28 11:41:47
是楼主自己总结的么?感觉比较实用,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8 15:32:30
猎户星云 发表于 2014-10-28 11:41
是楼主自己总结的么?感觉比较实用,赞一个
是的,也是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8 15:33:07
猎户星云 发表于 2014-10-28 11:41
是楼主自己总结的么?感觉比较实用,赞一个
是的,也是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8 16:09:40
最近也在研究相关问题,不懂的地方再向你请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4 13:30:03
楼主,如何检验调节方向呢,如果画调节效应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