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_中山大学研究生院_中山大学就业指导
中山大学学校介绍
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的,原名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建校八十年来,先生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大学子登攀不息。今天的中山大学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9月10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落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拓展了中山大学的办学空间,为中山大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
学校共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新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共有22个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180个学科专业和领域,硕士学位授权覆盖了251个学科专业和领域(其中外科学与内科学计算至三级学科),有临床医学博士(M.D.)、口腔医学博士(S.M.D)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会计硕士(MPAcc)、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环境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生物工程、项目管理、光学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工程、物流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水利工程、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临床医学硕士(M.M.)、口腔医学硕士(S.M.M.)、公共卫生硕士(MPH)、教育硕士(Ed.M)、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翻译硕士(MTI)、社会工作硕士(MSW)等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拥有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3个。新中山大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校共有教职工近130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近10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000余人,具有副高职称的2000多人。
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5年春,中山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研究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至1948年,共培养研究生56名。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继续发展,1949年至1967年,共培养研究生177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教育的院校。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我校正式设立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后,新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11个学科门类。目前在读研究生207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400余人。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由校长兼任,配有副院长三人。研究生院下设三个处。分别是综合处、培养处、研究生管理处。全院工作人员28人,其中博士4名,硕士12名。作为学校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经过改革的洗礼,研究生院已经造就了一批具有良好的行政理念和较强工作能力的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能够为我校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政保障与服务。
作为重要的理念追求,研究生院力倡以师生为本、以学术为本,在工作中,坚持以发展与创新为灵魂,以服务与品位为宗旨,以净化学风与提升研究生培养品质为中心,大胆借鉴国际研究生教育主流的成功经验,力争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形成中山大学的特色与个性,努力为提升我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层次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_中山大学就业指导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发展概况
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的,原名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建校八十年来,先生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大学子登攀不息。今天的中山大学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9月10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落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拓展了中山大学的办学空间,为中山大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中山大学作为首批高校进驻广州大学城,东校区的建设与使用,对我校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
学校共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新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共有42个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231个学科专业和领域,硕士学位授权覆盖了287个学科专业和领域(其中外科学与内科学计算至三级学科),拥有临床医学博士(M.D.)、口腔医学博士(S.M.D)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临床医学硕士(M.M.)、工程硕士(M.E.)、公共管理硕士(MPA)、口腔医学硕士(S.M.M.)、公共卫生硕士(MPH)、会计硕士(MPAcc)、教育硕士(Ed.M)、翻译硕士(MTI)、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社会工作硕士(MSW)、金融硕士(MF)、应用统计硕士(M.A.S.)、税务硕士(MT)、国际商务硕士(MIB)、保险硕士(MI)、资产评估硕士(MV)、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C.H.M)、护理硕士(MNS)、药学硕士(M.Pharm)、旅游管理硕士(MTA)、图书情报硕士(MLIS)、工程管理硕士(MEM)、审计硕士(MAud)等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硕士拥有计算机技术、环境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地质工程、项目管理、生物工程、材料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物流工程、水利工程、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17个授权领域;拥有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3个。新中山大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校共有教职工13000余人,研究生导师309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8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300余人,具有副高职称的2000余人。
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5年春,中山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研究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至1948年,共培养研究生56名。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继续发展,1949年至1967年,共培养研究生177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教育的院校。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我校正式设立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后,新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11个学科门类。目前在读研究生2038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657人。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由校长兼任,配有副院长3人。研究生院下设三个处。分别是综合处、培养处、研究生管理处。全院工作人员38人,其中博士6名,硕士23名。作为学校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经过改革的洗礼,研究生院已经造就了一批具有良好的行政理念和较强工作能力的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能够为我校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政保障与服务。
作为重要的理念追求,研究生院力倡以师生为本、以学术为本,在工作中,坚持以发展与创新为灵魂,以服务与品位为宗旨,以净化学风与提升研究生培养品质为中心,大胆借鉴国际研究生教育主流的成功经验,力争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形成中山大学的特色与个性,努力为提升我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层次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08月
中山大学硕士招生
中山大学报名点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现场确认信息程序
一、现场确认时间:2014年11月10日至14日, 上午:8:30~12:00,下午:13:00~17:00
二、现场确认地点: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一楼大厅(南校区东门直入50米右侧)
三、现场确认流程:
1、资格审查
(1)所有考生均需进行资格初审(资格复审将在复试前进行),考生凭本人的网上报名号进行资格审查。
(2)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我校不接受校园卡作为资格审查材料。
(3)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4)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证报告。
通过初审后,到“交费处”交费(单考生需先领取专家推荐表)。
2、交费
请考生凭本人的网上报名号或身份证号,交纳报名考试费(考生交纳报名考试费并完成现场确认手续后,报名考试费不再退还)。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单独考试报名考试费为每人300元,其他专业按初试科目每生每科40元(初试科目为四门的,报名考试费每人160元;初试科目为三门的,报名考试费每人120元;初试科目为二门的,报名考试费每人80元)。
交费方式:考生使用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刷卡交费(现场不接受现金交费)。
3、现场照相、领取网报信息打印件(一式两份)
请考生凭本人身份证、POS机刷卡交费小票回执,到“照相、领取网报信息打印件处”现场照相,领取网报信息打印件(一式两份)。
4、确认网报信息,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改登记
请考生认真核对网报信息打印件上“毕业证书号”等报考信息并签名确认。网报信息打印件上的报考信息原则上不予更改,如确有特殊原因需要修改的错误信息,如考生通讯地址、毕业证书号等须经现场工作人员审核同意,到“错误信息修改登记处”进行修改登记;其他信息,如报考单位、考试方式、报考院系、报考专业、报考研究方向、专项计划、考试科目等不予修改。(报名信息经考生现场签字确认后,不得更改。)
5、交回经考生签名最后确认的网报信息打印件
考生对两份报名信息打印件签名确认后,请及时将其中一份交回报名点的“报名信息打印件回收处”。(同时交回《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至此,现场报名确认全部完成。
需要交费票据的考生可到现场“打印交费票据”处打印,没在现场打印票据的考生将被视为放弃需要交费票据的权利。(现场确认全过程均不需要考生出示交费票据,为保证能顺利快捷地完成现场确认手续,减少不必要的等候环节,建议单位可报销报考费的考生才索要交费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