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752 1
2008-06-30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演讲实录

 

  2008年5月9-10日,首届陆家嘴(13.61,1.24,10.02%,)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盛会。以下为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的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2008陆家嘴论坛,我代表中国保监会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探讨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发挥金融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想就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关于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即发展方向这两个问题,和大家进行一些交流。

  第一关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地提高,为中国培育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积极的有利条件。同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于我国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吸纳和整合资源,提高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历史上就曾经是亚洲的金融中心,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和积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具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一个是上海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地提高,到2007年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2千亿,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上海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金融机构快速集聚,2007年上海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00家,其中银行机构27家,保险机构39家,证券机构4家,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604家,其中银行机构109家,保险机构261家,证券机构94家。三是上海的金融市场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资本、货币、外汇、保险和再保险、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交易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四是上海市的金融文化和人才基础比较雄厚,上海具有比较成熟的金融文化和一支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能够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保证。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将不断地迈出新的步伐。

  发达的保险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特征。一般看来,保险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可以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例如,在纽约保险公司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二是可以促进风险定价和风险交易活动的集中。综合性国际金融中心,不仅仅是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心,也是风险的定价和交易中心。保险机构的聚集有利于风险定价和交易中心的形成。三是可以带动金融市场的创新,拓展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从国际上看,保险公司的发展将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

  上海离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就拿2007年来讲,上海的保费收入是48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4%。而2006年香港、新加坡的这一比例分别达到10.5%和6.5%。目前上海有40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但是没有一家进入了世界500强。而纽约、伦敦、东京进入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分别有5家、4家和6家。这些差距同时也说明了上海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保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把保险作为改革实验区,让更多的保险业改革创新的试点工作在上海先行先试。这是我谈的第一点,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

第二点,我想谈谈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问题。我们通过前一段的实践在这个方面有三点认识。

  一是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完善的市场化的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集聚,风险总量和种类不断地增加。风险越来越集中,风险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保险这种市场化风险管理机制的作用,降低市场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强全社会应对和管理风险的能力。这是一个方面的作用。

  二是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从国际上看,许多发达国家保险资产在金融业中的比重都超过了20%,在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金融企业中,保险企业的收入占比达到40%以上。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健全金融体系、市场体系、优化金融市场结构,而且有利于丰富金融体系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同时,加快保险业的发展,发挥保险长期资产负债管理的优势,有利于防范金融资产期限错配,以及金融资产过度集中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养老保障体系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在我国面临快速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形势下,通过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可以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的两种作用,调动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机制和制度上逐步解决政府责任过大、负担过重等问题,不断地提高社会的保障水平。

  四是保险是促进创新的有效机制。保险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服务,减少企业发展当中不确定的因素,从而激发企业的创业热情和创造活力。通过科技保险、产品责任保险,可以缩短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推广的周期,转移企业的创新风险。通过保险可以减少企业用于应对意外情况的预防性资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通过为企业设计个性化的养老和健康保障等员工福利计划,可以为企业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以上这四点是我们对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一些认识。

  下面想谈一下关于中国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近年来中国保险业立足于服务全局,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险逐步成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在提供风险补偿方面,近五年来,保险业累计赔付达到7000多亿,平均每年赔付1400多亿,特别是今年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保险业紧急动员快速行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进行理赔服务,对于减少灾害事故损失,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保险业已经支付了赔款42亿9千万。在服务“三农”方面,就拿2007年来说,在6个省区试点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作物承保面积达到1亿4千万亩,占试点面积的70%,同时在114个县市参与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试点。在完善社会保障方面,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和健康积累了准备金1万9千亿,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受托管理企业年金的业务,占全部法人受托业务的90%。这是在服务民生方面。

二是保险在逐步扩大消费、支持投资和保障出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扩大消费方面,保险业提供的风险保障有利于稳定人们未来的支出预期,减少全社会用于意外和风险事件的期许。同时汽车消费信贷保险和住房按揭保险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汽车和住房消费。在支持投资方面,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稳定性的优势,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和发起成立了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在保障出口方面,近五年来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支持对外贸易与投资1000多亿美元,为5000多家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服务。

  三是保险逐步成为促进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结构和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力量。在支持金融改革方面,多家保险公司作为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参与了中国银行(4.05,0.00,0.00%,)工商银行(4.96,-0.05,-1.00%,)的改制上市。在促进货币市场发展方面,保险公司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购买者。有多家保险公司成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方面,有6家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其中3家公司在国内A股上市。目前保险资金运营余额达到2万7千亿,保险公司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股票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四是保险逐步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通过大力增加责任保险,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责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纠纷,提高了政府的社会管理效能。例如机动车交强险制度的实施,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保险业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和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校园责任保险,完善了社会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煤炭、建筑等高危行业推行安全生产保险,强化了企业责任,提高了对事故受害人的补偿能力,可以从制度上遏制企业发财、政府买单的现象。积极发展污染环境保险,通过市场手段,加强环境管理。一些地区开展了医疗责任保险,在缓解医院、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纠纷,规范医疗秩序和分担政府责任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这五年我们对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我想谈一下关于中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为了切实承担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行业责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五个服务的发展方向。

  一是为经济发展服务,不断地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完善我国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建立市场化的灾害事故补偿机制,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积极发展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内的“三农”保险业务,有效放大财政补贴对“三农”的支持效应。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出口保险,保障企业出口收费的安全,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产品升级。

  二是为社会进步服务。发达的保险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保险业要立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保障方式,向现代的、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分担机制转变,提高全社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促进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社会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不同组织机构分工配合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变,提高社会的运转效率。

  三是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培育先进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保险的精髓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文化,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是一致的。保险业要大力弘扬服务大局、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精神,通过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体现保险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是为保障民生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存在的差异,针对性地提供保险产生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险需求。一个是对生产水平还比较低的群众,致力于保障基本的需要,保证人民生产生活不因为重大事故和灾害而受到重大影响。第二是对中等收入的群众致力于促进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提高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人们心理上的安全感。第三是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众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个性化的保险需求。

  五是为促进金融稳定服务。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保险业的生命线,完善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保险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长效机制,防止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的传递,促进金融稳定和安全。

  以上是我想就这个论坛、就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关于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发展的方向问题,谈的两点看法,和大家进行交流,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祝愿我们这次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30 19:58:00

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