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843 1
2008-07-01

净出口增加有可能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吗?

增加消费有可能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降低吗?

增加消费会降低就业率吗?

小弟初学,请多多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1 11:22:00

在中国老年学学会学术高峰论坛上,左学金建议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在中国老年学学会20周年庆典暨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上,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会长左学金作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深刻论述,就人口老龄化与计划生育政策等相关问题,从学术探讨角度谈了看法,他说:作为专家个人的意见,生育政策可进行适当调整,退休年龄也可适当延长。

  左学金说:当时制定生育政策的社会经济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目前的生育政策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上世纪70年代,家庭晚辈稀少,80年代时,每对夫妇只生了一个孩子(农村允许生二胎)。但在1997年后,经济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已从短缺转变为过剩,如制造业过剩的情况就比较严重。所以,这几年看起来经济发展比较快,但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其中的人口原因有两条:一是中国家庭最愿为孩子需求增加消费,多生一个小孩就会增加营养品、玩具和衣服等的消费,再加上读书教育的大量消费。少生了孩子,这些需求就大打折扣。二是由于家庭孩子稀少,父母对养老担心,他们会存更多的钱,留着将来养老之用。所以,在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我们对少生孩子的问题,要抓紧重新思考和适当制定新的政策了。

  第二个理由是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占到7%;2005年,我国60岁以上者已达11%,65岁以上者已达7.7%,上海市60岁以上者已近20%,65岁以上者已达15%。加上预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不久会来,社会经济的压力将会不断加大。从亚洲来看,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均已出现人口老龄化。以往的人口政策加剧了国内的人口老龄化,付出的代价也很大。现在看来,没有必要再继续这样下去了。当然,这不是否定过去的政策,而是要面向未来发展政策。

  关于退休年龄是否能够延长的问题,左学金说,现行的退休年龄男性55——60岁,女性50——55岁是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当时的人均期望寿命也低,只是50岁左右,现在人均期望寿命增加了,全国是70岁左右,上海高达80岁,若再沿用50多年前的退休政策,显然是不相适应的。

  再说,退休太早,使许多人过早退出了劳动力市场,他们领养老金的时间过长,女职工仅工作了30年,但养老金却要领30年,这给养老保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众所周知,国际上的退休年龄已达65岁了。日本原定退休年龄是60岁,现在是每两年延长1岁,并将在10年内使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美国一般职工退休也是65岁。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要么降低养老金的替代率,但这行不通;要么不断提高养老金缴费率,但企业承受不了,反而会降低就业率。退休太早企业养老负担加重,竞争力受到影响,就业率反而会下降;加上退休太早,年轻的退休职工可以再找工作,而且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延长退休年龄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