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387 87
2008-07-02

论坛网友理论水平比较高,我把论文中的一段贴在这里,请大家提出保贵意见!

1,收入储蓄既是银行没有回收的贷款,也是借款人没有归还银行的债务。

企业、社会公众在商品经济与金融体系中构成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某期的收入储蓄是当期指企业和社会公众货币收入用于支出后的余额,用下式表示。

  △δ=Y-D   ………(1)

上式中△δ表示某期新增收入储蓄,Y表示当期货币收入,D表示当期货币支出。社会公众有很强烈的储蓄愿望,统计数据显示,社会公众虽然有借款发生,但总储蓄大于借款,因而收入储蓄为正数。也有统计数据显示,随着社会公众的收入增加,储蓄快于支出增加,储蓄占收入的比例随收入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收入所得不能满足投资需求,虽然企业的收入储蓄常常为正数,但是从总体上看,企业借款应大于储蓄。

从银行贷款与借款的关系看,贷款(ξ)=借款(ρ),这个关系表示任何时候,贷款资金与借款资金是相等的。银行发放100亿元贷款,等于借款人从银行借入100亿元资金。本文中谈资金量时,确认了借款与贷款的等量关系,下面就不再做说明了。

假如货币资金仅在国内企业,社会公众和商业银行之间周转。当社会公众收入储蓄增加时,商业银行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发放的贷款与还款之间会出现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应等于收入储蓄。用以下公式表示。

  △δ=△ζ-△η   ……… (2)

△ζ表示当期银行贷款资金,△η表示当期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还款变化量。还款指当期的信贷资金还款和收入所得还款。从(1)式和(2)式得到下面关系式:

  Y-D=△ζ-△η ……… (3)

当期收入-当期支出=当期银行新增贷款-当期还款变化量。

根据等式右边的关系式可知:a、若新增贷款等于新增还款,那么当期收入储蓄为零,表示前期存入银行的收入储蓄在当期没有增减变化。b、若新增贷款大于新增还款,当期收入储蓄增加,总储蓄也增加了。C、若新增贷款小于当期还款,则要减少前期的储蓄资金,如将钱从储蓄账户取出,归还银行贷款。

尽管a、b、c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但是,等式(3)右边的关系式受到左边关系式的约束。从宏观总量角度分析,由于社会公众收入储蓄为正值,因而,总有一部分银行贷款资金通过收入余额的方式存入了银行,就出现了还款小于贷款的情况。

在储蓄增加的情况下,银行贷款与还款之间存在一个缺口,随着储蓄资金积累性增加,这个缺口就会越来越大,在减去还款以后,当期银行贷款余额与收入储蓄存款在数量上完全相等。

为了更好理解两者相等的关系,可设当期还款为最大可能还款(Max△η,Max表示最大)。最大可能还款是指,在贷款资金全部用于支出的条件下,借款人从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回收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归还了银行贷款。最大可能还款的另一种表述是:最大可能还款指借款人已经归还的借款再加上借款人可能归还的未还借款。

当期的银行贷款余额(△υ)=当期银行贷款增量(△ζ)-最大可能还款(Max△η)=当期新增储蓄(△δ)。即有

     △υ=△ζ-Max△η  ………  (4)

     △υ=△δ           ………  (5)

上式表示新增贷款余额等于新增收入储蓄。贷款资金通过再支出周转,由借款人的借贷资金转变成为社会公众的收入储蓄。收入储蓄既是银行没有回收的贷款,也是借款人没有归还银行的债务,本文称为双重债务:借款人的欠债(欠银行),银行的负债(欠储户)。

2,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在微观上可行,宏观上不可行。

现代流行的金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能够等量收回,既然如此,一定存在着商业银行的贷(借)款=还款的关系。尽管会有类似不良贷款的资金损失,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和其它收入大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商业银行总体是赢利的,否则商业银行不可能发展壮大。

在货币乘数理论中,贷款=还款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由于发放贷款和收回贷款具有相同的乘数,因而当基础货币等量时,贷款=还款。

对于这种观点,根据(3)式可做进一步解释。若贷款变量(△ζ)=还款变数(△η),则有收入(Y)=支出(D),收入储蓄增量(△δ)等于零。再加上商业银行的收入所得,则会出现还款大于贷款的情况,即等式右边有-△η,等式左边则为-D。商业银行从-△η中获利,非借款公众的当期支出大于当期收入,需要从前期储蓄中取款弥补-△η的缺口。

贷款=还款的思想与现实中社会公众收入的增长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在微观上,适用于少量贷款回收,但不适用于宏观层面上的情况。社会公众的收入储蓄存款与收入呈正比例的增长。银行储蓄存款增长,其源头资金的是借款人的资金净流出,即(3)式中的△ζ-△η>0关系。净流出的资金是借款人不能归还银行的其它人的储蓄资金。

由于存在收入储蓄,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与货币回收不是对等的过程,回收的贷款小于发放的贷款,因而货币乘数是不相等的,也不能简单地运用货币乘数原理来确定回收的货币量。

在△ζ-△η>0的条件下,借款人有三种途径弥补资金缺口,大致为:

(1)通过商品市场获得收入还贷;

(2)通过金融市场获得收入还贷;

(3)再向银行申请贷款,用新债还旧债。    

借款人通过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收回贷款是有限度的。从逻辑上讲全额收回贷款是不可能的。首先,必须承认借款人是通过从商品市场获得收入来归还贷款的。而借款人的借款支出与通过卖出商品收回贷款这两个过程并不对等。简单说就是资金支出容易,回收困难。总有一部分资金收不回来。其二是社会公众有强烈的储蓄愿望。总要将自已收入中的一部分留做储蓄,社会公众不会消费完自已的全部收入。这就会导致部分转变为社会公众收入的贷款资金不可能作为还款资金流回银行。

借款人通过卖出金融资产还债,也会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不可能全额收回投资。金融市场虽然规模很大,如股票市场市值甚至超过国民收入总值。但是,股票市场股价波动完全由小额交易决定,绝大部分股票并不同期参加股市交易。所以,在经济繁荣期易于还债,而在经济衰退期,卖出股票会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使股价低于买入时的价格。经济繁荣期大量增加的借款,在经济衰退期是不可能通过卖出金融资产实现全额归还的。

因此,借款人通过(1)、(2)种方式不可能够全额收回支出的借贷资金,需要继续向银行借钱,用新债还旧债。

借款人用新债还旧债,对于金融体系的发展至关重要。新增货款维持了借款人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债务链的良好关系,使绝大多数正常经营的借款人不因旧债不能归还而倒闭。

银行也能够从新增贷款之中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在信贷规模扩大以后,银行贷款次数和每单业务量都会趋于增加,从而会进一步降低单笔货款不能收回的风险。例如,大银行和小银行同样有两笔不良贷款,大银行承受能力就强于小银行。

随着信贷规模的扩大,借款人的数量也增加了,借款人之间的资金流动扩大了借款人的生存空间,让受困的前期借款人更容易解除债务负担。

用发放新债的办法收回旧债,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固然重要,但是这也会积累债务。通过新贷款维持借款与还款的对应关系,实际上是商业银行通过延期还款的方式来维持贷款与还款的周转。只不过延期还款的借款人不是固定的独立对像,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群体。用新债还旧债,滚动还债。债务却越滚越大了。

当我们知道未还贷款实际等于收入储蓄时,这个数量就远远超过了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和盈利,这部分未还贷款应为银行的资金损失。我们应该认识到,商业银行只能在总量上通过增加新贷款的方式维持贷款规模,而不可能实际收回转变为收入储蓄的贷款了。

关于贷款=还款的金融理论并不能反应贷款因所有权转移而流失的情况。对不同时期借款的单个借款对像来说,贷款=还款理论关系成立。而对整个贷款群体来说,总是贷款>还款。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在微观上可行,宏观上不可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 23:39:0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18 02:18:00

这帖沒人留言,观点错了吗,为什么?

文章长了点,抛砖引玉。希望与大家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7 09:42:00
这贴已发二月有余,不见交流人。我再次把文章帖顶上来,希望有人能与我交流。欢迎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7 10:52:00
能说简单点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8 16:04:00
以下是引用tane8916在2008-9-7 10:52:00的发言:
能说简单点吗

简单说,主要观点是: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主要由商业贷款转变而来,商业银行不可能收回这部分贷款。

由于不能回收的贷款远远大于商业银行利润,因此商业银行实际是亏损的。

我曾经在网上写了一篇通俗短文《银行的密秘》,其中有一篇标题是《沒有一家银行真正盈利》,对该文的批评者很多。但批评者缺乏理论深度。我在这儿立个理论文章,很希望再次与反对者交流、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8 16:41:00
还是不懂,但是如果银行实际是亏损的,那么它们的一系列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都显示的很正常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