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
“但是收入=消费+储蓄与收入=投资+消费这两个等式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只是定义相等,只在定义相等的条件下,才有储蓄=投资的关系。”
“然而恰恰是定义相等是脱离实际,而且存在着自身的逻辑缺陷。”
没错,这种认识非常正确。
可你在之前却说:
“我认为收入=支出这个关系式比较符合实际,因为支出分为投资与消费,即支出=投资+消费,所以才有收入=投资+消费。这是合符实际的。”
这就有些奇怪了?!是先有支出还是先有收入呢???进一步还可以问:是先有投资+消费才有了收入或支出呢,还是先有收入或支出才有了投资+消费?实际上两端仅仅是统计上的相等,在事先并没有内在的、完全一致的决定关系。你不能说消费增加了,收入就一定增加;情况正好相反,只有收入增加了才有可能增加消费。同样的道理,你也不能说收入增加了就一定意味着投资+消费会增加;只能说有了这个基础,增加与否还要看实际情况。但通常收入-储蓄=消费这一式子总成立。不过不能当方程似的任意写成收入=消费+储蓄的样子,要是这样很容易混淆本来的事实关系。也就是说,上述两个式子都不是方程式而是有一定关系的关系式。
再回到你的100亿元贷款的假设中:
当你想要增加100亿元贷款的时候会遇到这么一个实际问题,你满足贷款所需的任何条件,银行也乐意为你服务。但是银行告诉你,对不起,我们没有任何上期的储蓄结余(已经都贷出去了),那你怎么办?只要设身处地想一想你会感觉到,你推导出的式子一定是关系式而不是恒等式。当然,你正因为把它看成是方程式了,所以你可以反过来推理,增加了100亿元贷款也等于增加了100亿元的收入(由于乘数关系增加的还不止一倍),于是贷款的资金也就必然“有了”而没问题。
可是,哪来的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