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CPI增速1.6% 与9月持平
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4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1.4%;食品价格上涨2.5%,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价格上涨2.0%。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1%。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下同)。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持平;食品价格下降0.2%,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1%。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83个百分点。其中,蛋价上涨16.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4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15.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0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3.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0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3.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8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0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7.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4个百分点。
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酒类价格下降1.6%,烟草价格上涨0.2%。
衣着价格同比上涨2.4%。其中,衣着加工服务费上涨5.3%,服装价格上涨2.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2%。其中,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7.6%,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3%。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1.2%,西药价格上涨0.8%。
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下降4.9%,通信工具价格下降3.5%,交通工具价格下降0.8%,车辆使用及维修费上涨3.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1%。其中,教育服务价格上涨3.0%,旅游价格下降2.3%。
居住价格同比上涨1.6%。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2.7%,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0.8%,水、电、燃料价格上涨0.5%。
据测算,在10月份1.6%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3个百分点。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0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其中,鲜果价格下降2.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1.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0.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0.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10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其中,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分别上涨1.0%、0.2%、0.2%、0.1%和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3%。
相关分析:
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1.6%创下56个月新低的9月CPI很可能还不是底,综合多家机构预测,10月CPI同比增速很可能会落在1.4%到1.5%的区间内,再次创下新低。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普遍面临通货紧缩威胁,这种压力对中国的影响正在日益加深。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10月通胀可能持续低迷。10月食品价格停止上涨,其中猪肉和水产品价格下滑与蔬菜价格上涨相互抵消,不过去年同期基数略低,估计会推高10月CPI增速。另一方面,内需疲弱使得国内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跌,其中橡胶和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抵消了钢铁和水泥价格企稳。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继续下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称,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同时由于10月翘尾因素约为0.2%,比上月继续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初步判断10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3%至1.5%左右,取中值为1.4%。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表示,10月最后一周,猪价、菜价跌幅扩大,食品价格加速下行。10月商务部、统计局食品价格环比降幅分别为0.4%、0.8%,预测10月CPI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5%。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落至50.8,显示制造业景气度并不乐观,印证10月宏观和中观数据依然低迷。由于猪价大幅下跌,我们预测10月、11月CPI同比增速或连创新低,10月降至1.5%、11月降至1.4%。
首创证券宏观分析师蒋成杰认为,10月猪肉和鲜菜价格同比降幅略有扩大,非食品价格中居住类价格涨幅也可能回落,预计10月CPI同比增长1.5%。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治平称,他们高频追踪的价格、产出、融资利率等反映,当前消费物价与工业价格均处于下滑趋势之中,预计10月CPI同比增长1.4%。
部分机构分析师认为,连续走低的CPI同比增速预示着中国经济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这些分析师们还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通货紧缩威胁,与全球经济变动密不可分。资料显示,从欧元区,到以色列,再到日本,低通胀正在席卷全球。彭博数据显示,在2015年通胀预期下滑最大的10个国家里,有8个国家要么已经处于通缩之中,要么正在致力于让本国货币贬值。
鉴于全球通货紧缩阴影对中国影响加深,市场认为可以考虑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微博)认为,中国9月CPI增速大幅放缓和PPI持续负增长意味着中国的通货紧缩风险持续上升,因此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