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洁利落的办公室里,已逾知天命之年的张涛侃侃而谈,充满了年轻人的蓬勃朝气,眼中不时闪过坚毅的光芒。正是这份对创业、创新孜孜不倦的热情和执着,让他带领着全维智码集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一次又一次地前行在IT技术的最前端。
三次转身:IT技术的“弄潮儿”
1982年,就读于西安工业学院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的张涛本科毕业后进入国防科工委的研究所工作,负责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技术并将其转化为国内应用。恰逢单位新购进一台DEC制造的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专业对口的张涛出色地完成了翻译用户手册和培训工程师的任务,被评为国防科工委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这次和计算机的亲密接触,让张涛燃起了对IT技术的热情。1985年9月,张涛以数学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转身。
西安交通大学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当时位列教育部直属院校前三位,入学后张涛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和计算机相关的一切知识。硕士毕业时正值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兴起,怀抱着来北京——这个中国的计算机高地看一看的想法,张涛开始从事电脑和一些网络软件的销售,开启了他在中关村的职业生涯。当其他人还工作在单台电脑上时,张涛已开始运用计算机图文网络传输和共享技术,在那个互联网还未出现的年代,这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
1991年,在出国留学的热潮中,张涛进入了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如果说第一次转身让张涛从此迈上了与计算机结缘的职业道路,那么这一次,从中关村到美国的“森林小镇”肯特,张涛一次一次以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卓越经历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创新和开拓能力。
出国近十年,尽管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张涛实现了令人艳羡的“美国梦”,但他却并不满足于现状,一直心系中国IT业的发展。千禧年,时任美国银行技术与运营部副总裁的张涛随国内几个部委举办的海外考察团一起回国参观。在了解了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蓝图,以及迫切需要高端软件技术专家的现状与政府欢迎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并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愿望之后,张涛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中国梦”。这一次,他的步伐更加大刀阔斧,转身也更加坚决。
再探中关村:十五年终圆“中国梦”
2003年,张涛暂别妻儿,在经历前期的充足准备与谨慎考察后,在北京创立广维智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除了中科院留学人员创业园前端的技术支持、优秀的专家队伍和丰富的资源辅助这些良好的创业条件,最终让张涛下定决心落户于此的,还在于一份家的感觉。旅美十数年,尽管学业、事业、家庭纷纷结出硕果,张涛却始终难改对祖国的那一份眷恋。“出国留学了,总想回来为国家做点什么”,张涛对记者这样说。
其实,这是张涛第二次创业,也是他第二次落户中关村。与15年前踌躇满志投身IT行业相比,张涛多了一份岁月沉淀的成熟与坚毅,然不变的却是那份对IT事业至始至终的坚定和赤忱。
带着先进技术归国的张涛将公司定位于应用软件产品开发、应用解决方案和应用集成服务。在涉足国内银行行业之前,张涛已做过非常详细的市场调研,他认为国内的银行系统并不落后,但是在系统整合上缺乏一致性。
虽然有着对市场的精准理解和不断创新的技术,但是寻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十分艰难的。2003年的中国,软件的购买力还略显不足,更多的投资都集中在电脑硬件上。创业困难重重。一次次的登门拜访,向银行介绍以前的经历和对银行业务的理解,以及产品能解决问题的技术。但当时的全维智码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银行等客户的项目招标一直被IBM等国外知名企业垄断,创业的初期分外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漫长的试用和考核后,凭借着在美国银行积累的过硬技术和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全维智码的软件产品率先获得了银行业的认可,并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趁着这样的良好势头,全维智码乘胜直追,在一场又一场项目招标中拔得头筹,打破了国外软件的垄断,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省部级、国家级政府机构和大型央企的项目,在业界彻底打响了名头。
不惧IBM:提供更本地化的软件服务
在全维智码逐渐顺风顺水的态势下,张涛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其设计开发的《企业信息门户平台管理软件》、《综合办公及门户平台管理软件》、《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等18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成功应用于银行、政府、教育、烟草、制造业、城市建设等行业,并且填补了行业应用软件的多项空白。其中朝阳区科技计划立项支持的《银行综合业务管理及数据分析平台软件》,被列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打破IBM、Oracle等国外软件厂家的垄断。张涛也因此入选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
在“千人计划”答辩过程中,有专家问张涛:“全维智码做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和数据挖掘,服务于金融、电信、政府和企业信息化,IBM也做这些,全维智码怎么能竞争得过IBM,你们的技术点比得过IBM吗?”
张涛自信地说:“肯定比得过!首先,全维智码的软件功能强大,不次于IBM,并且我们的源代码甚至更有智慧。其次,我们是中国人,懂得用户习惯和特殊管理,所以我们的本地化做得特别好,我们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适合中国的实际需要。这是非常重要的。再次,我们的本地服务做得好,24小时随叫随到,及时上门解决问题,帮助客户把系统调试好、运行好,这一点IBM没法比。此外,我们还具有价格上的优势。最后,用我们的解决方案在安全上有保证,因为我们是中国自己的公司。当然,中标与否,要看客户的需求,如果找大品牌,那当然是找IBM,如果为了提升办公效率,实现单位能力的最大化成长,就是找我们,因为我们懂我们的客户,我们和客户的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不用沟通就是一致的,我们的软件和解决方案也是充分考虑我们民族文化特色而研发出来的。”
果不其然,全维智码集团优秀的本地化软件服务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张涛产品也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发展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朝阳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基金等等的支持。
创新不懈:紧跟物联网的时代浪潮
在创业园,早已习惯不断创新、不断自我超越的张涛,带着全维智码进行了一次次蜕变。最近的一次就是他果断地将公司定位从原来的“软件公司”,提升成“新兴信息技术公司”,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这些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的新技术新理念,形成了全维智码接下来发展的大方向。
迎着物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的浪潮,2011年下半年,全维智码成功研发了一套《企业级基于移动互联和物联网技术的资产实时管理系统》,实现了通过在企业各设备上贴上电子标签,就能在手机管理软件上,轻松地管理整个企业内部的各类设备。
张涛带领全维智码近期研发的银行信息化建设软件产品,采用先进的面向服务的SOA技术架构,整合银行多业务多数据源的业务系统,通过物联网的数据自动感知获取和业务协同触发互联互通银行间各部门的实时数据共享和业务支持,已经大大提高了银行部门间的数据流和业务流快速直接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服务质量。银行通过这项技术减少各个环节的由于信息不准确和操作不及时所带来的成本,利润惊人地提高了近36%。毫无疑问,物联网在软件系统产品应用的将会为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业务模式提升,有力地支持了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张涛其人:家庭第一健康第二
创业十年,张涛带领着全维智码集团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成就,谈到家人时,不断在事业上勇攀高峰的他也露出了硬汉柔情:“家人是第一位的!有了家人,才有创业的基础。”创业之初,张涛的妻子儿女毅然陪伴他回到中国,张涛回忆起来仍满怀感激和温情。如今女儿在美国工作,儿子即将赴美读大学,全维智码也已步入正轨,张涛除了每个暑假雷打不动全家一起旅游外,也预备将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 在硅谷办一家公司, 把那边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利用好,和全维智码互动起来”。这就是张涛的愿景。
回首十年创业,张涛还有另一个感慨:“身体才是创业的基础!”尽管工作繁忙,但张涛总是神采奕奕,精力充沛,这得益于跑步健身的习惯。在大众总部工作时,张涛爱上了健身运动,从开始的跑不了多久到后来的谁也追不上他,坚持说明了一切。说起最近的北京市中关村运动会800米赛跑,张涛兴致勃勃,他不仅抽出时间踊跃参与,还勇得亚军的成绩,令一些年轻人也自叹不如。运动给张涛带来的却不仅是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教会他很多很多——许多事情,只要坚持,就会有正面结果。事业遇到困难是经常的,关键是想办法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全维智码正在向行业细分领域发展,产品细分、子公司细分、以及地域细分,最终建立自己的集团公司,成为具备完善自我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知名领军企业,这就是张涛的最大梦想。
三十年IT路,十年中国梦,张涛踏在技术浪尖的每一步都是自我的超越和突破。正是这种不断坚持的信念和不断开拓的激情让他带领着全维智码成为了业界龙头。
作者张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03年创立全维智码有限公司,提供应用软件产品开发、应用解决方案和应用集成服务,产品获得十八项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源自千人智库——高端猎聘,EWW141110C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