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369 2
2005-07-16


本文转自“三十七亩半”论坛经济版“大话经济学家”专栏,地址:http://211.157.104.60:7000/dispbbs.asp?boardID=18&ID=1963&page=1。

Andrei shleifer

书接上回,上文末尾用几句话大致描述了一下shleifer其人,“这个传说中哈佛有史以来verbal SAT最差记录的保持者,一个1961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人,一个靠看连续剧“霹雳娇娃”(Charlie''s Angels)学会了英语的人,一个在“休克”疗法举足轻重的理论家(那时才几岁啊),一个80-90年代中期在经济学界使用最艰深的数学而以后的文章几乎没有数学的人,一个传奇。” 由于这个专栏的“大话”性质,咱不如避开其辉煌的学术经历,谈些八卦话题,这里说得是一个与shleifer有关的官司。

说起该官司来可是大有名堂,诉方是美国政府,被告是哈佛大学,shleifer夫妇以及其他几个这里面不大算谈的人,该官司历时七年之久,影响也自是不小啊,但这里不打算发表个人评论,列出事情经过,请各位看官评判。

话说远在1992年,其时苏联政府解体不久,急需西方的各方面专家协助其建立自由市场经济及民主制度,shleifer作为研究转轨经济的重量级人物(年方31岁),本身又出生于莫斯科,自是首当其冲。当时美国政府的一个机构“国际发展局”(The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ID))资助哈佛大学国际发展所4000万美元,派遣shleifer等人前往苏俄提供建议――内容包括工业私有化,建立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证券监管制度,重建俄国经济。双方约法三章,禁止shleifer及其亲戚投资于这些新生的产业和金融市场,目的自然是防止shleifer等人利用内部消息牟利。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潜在收益,神仙也难免动心啊。

这里岔开话题提提另外一位被告,shleifer的发妻――Nancy. Zimmerman,此女与S初识于78年秋天,那年他们都是哈佛的新生,在一门名为MATH55的高级微积分课程上,S表现始终不如N, 然后就是普通的爱情故事了。扯远了,此女之父也非等闲之辈(亦为本案牵涉人员之一),乃是Central Illinois Bank 的董事会成员,与俄罗斯的有关投资牵扯不小。此女乃是金融界人士,于90年代投资俄罗斯的债券和股票,其中部分资金来源于耶鲁大学的基金,有意思的是shleifer本人也与耶鲁的基金投资牵连不小(S本人在金融市场和公司治理等领域属于世界顶级学者)。

故事的发展不难预料,美国政府控告shleifer夫妇涉嫌欺诈(后来NANCY洗请了嫌疑),利用内部消息违规投资牟取私利,并要求其赔偿损失一亿两千万美元。具体是非曲折请大家参见耶鲁为此专门建立的案例分析网页http://www.yaleinsider.org/ article.jsp?id=16。这里谈几点其他的。

美国政府称shleifer等人的操作直接导致了协助俄建立金融市场的失败,可见其影响之大。各方也是众说纷纭,有人称哈佛这些人的行为“加深了俄罗斯民众之最深的恐惧――发达国家利用此法来掠夺新兴市场,并可能间接导致俄罗斯后来的金融危机。”亦有人称:“该案最令人惊异之处在于此哈佛高才本来是被派去俄宣扬公平竞争之理念的”(“what made the accusations especially surprising was that the Harvard men had been assigned to promote, among other things, Western ideals of fair play”)――以上引语均出自上述网页。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shleifer与其学术上搭档vishney合编的著名论文集《掠夺之手》(the grabbing hands),如今看来是否也有些讽刺意味?哈哈。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该案涉及的另一位经济学巨头――L. SUMMERS,此人乃是shleifer的好友,当年shleifer做过其在哈佛教书时的助研。此公90年代中后期为美国财政部长,现为哈佛校长,作为shleifer的好友,又身居如此要职,自难逃包庇之嫌。好在最后还是洗脱了干系,呵呵。

下回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位L.summers,此人亦是clark奖章的得主(1993),乃是美国学界的风云人物。如果有一种人可以称之为“天生的经济学家”,那此公必名列其中,为何?请听下回分解。

最后,关于shleifer再补充一句,无论此案结果如何(事实上美国政府已在04年5月胜诉),都不能抹杀S在学术上的杰出贡献,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谈了。感兴趣者请参考 “In honor of Andrei Shleifer: Winner of the J B Clark medal” by Oliver Blanchard 2001 winter JEP. (最近上各大经济论坛发现一个非常不好的风气,就是说话要讲出处,引文献,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引来责难,大家都是灌水,有必要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7-23 17:54:00
不懂!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3 15:06:00
不是一本书的吗,怎么就这么一点内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