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议,也称同行评审,是发表论文的必经过程,上次讨论过了“同行评议是什么”,今天把我在意得辑专家视点上收集到的几个关于同行评议的常见问题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开放式评审 v.s 盲审
所谓盲审是指作者或审稿人的身份不公开,一般有2种形式:其一为单盲(single blind),审稿人知道作者是谁,而作者不晓得审稿人身份;其二是双盲(double blind),作者与审稿人双方不晓得对方是谁。
开放式评审则是作者和审稿人的身份互相公开,如果论文被拒,作者会知道是谁进行了审稿,论文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当稿件被接受发表了,那么所有的论文修改版本、审稿意见以及作者的回复都会一并发表。
不同审稿方式的好处各是什么?
虽然盲审的用意是在减少偏见,但因为审稿人觉得自己的身份不会被他人知道,所以有时候会给一些模糊不明确或无关紧要的意见,就有学者批评过盲审制度,认为有些论文根本得不到该有的审查,有些拒稿更是不公平。
开放式评审让审稿过程透明化,但是作者跟审稿人有可能因为彼此之间的交流以及论文的各种修改都要公开而有所迟疑,有时候双方都会害怕言论批评。
同行评议为何会延迟?作者可以怎么避免?
- 根据研究显示,同行评审延迟有2个主要原因:
- 找不到适合的审稿人
论文在技术审查不过关:不符合期刊技术和发表道德要求、排版混乱、写作太差
作者要避免自己的论文在同行评议阶段受到延迟,在投稿时应该提供建议审稿人名单,为了确保审稿的公正与质量,作者应推荐具有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此外,也要注意期刊的各项规定,必要时候可在投稿前使用语言润色服务来修改稿件,避免可能被期刊指出的语言问题。
∷本文出自意得辑专家视点《同行评审常见问题》,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