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422 16
2014-11-12
哲学上的“价值”与经济学中的“价值”之区别
张光山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一、哲学文化涵义上的“价值”的含义
哲学是一种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在世界上的地位问题。哲学对象决定了哲学必然包含有价值理论的内容,在重
视科学的同时重视价值的问题。在中国古典哲学中,价值理论一直是一个重要方
面。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中探索真、善、美,在义与利、理与欲、志与功的关系的论述中阐发价值思想。中国古典哲学关注人———社会问题,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把价值与人生问题联系起来,关心人生意义所在、人应追求什么样的理想人格
等。如在先秦时代,孔子提出“君子以义为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映了儒家贵义轻利、主张道德价值高于物质利益的思想。荀子也主张“人贵于物”,这里
的“贵”,即“价值”。西方的价值观也内容丰富,十分崇尚个人主义,侧重于讲人的价值,主张以个人的欲望、兴趣、意愿、偏好作为评价实物价值的尺度。美国思想家杜威主张用作
为智慧行动后果的享受来界说价值,他说:“我们不能把任何享受的东西都当作价值,以避免超验绝对主义的缺点,而必须用作为智慧行动后果的享受来界说价值。如果没有思想夹入其间,享受就不是价值而只是有问题的善;只有当这种享受以一种改变了的形式从智慧行动中重新产生的时候,它们才变成价值。”新实在主义的领袖培里认为,价值的本质表现为“价值的欲望的依附性”。“价值是欲望的函项,如果( 是有价值的,就等于有人对( 发生了兴趣。”法国思想家萨特把价值理解为一种还没有实现而又想要实现的东西,即自由,认为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价值的唯一基础;主张以个人为中心,通过个人的自由选择而提高、重视和实现人的价值。与西方的个人价值中心论不同,马克思十分强调事物的社会价值和人民群众利益,以及生产力发展在衡量事物价值中的尺度作用。马克思认为,价值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人的实践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和基础,“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重视人的价值,即人的社会价值。人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主要是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产生的一种需要和满足的关系。这种价值观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
二、商品经济学层次上的“价值”概念的含义
在经济学层次谈论价值问题,就不能离开商品。离开商品,就不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述的价值概念。正如恩格斯所说:“经济学所知道的唯一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交换,实质是劳动的交换。这个劳动交换体现为价值,其实质指的是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即商品的社会属性。没有交换,商品卖不出去,就实现不了其价值,也就不具有社会性质西方古典经济学在价值本质问题上有过争论,斯密、李嘉图等人认为,价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然而萨特认为,价值只同物品的效用有关。恩格斯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深刻指出了他们各自的片面性,提出了“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科学论断。之后的《反杜林论》一书中,他讲道:“在决定生产问题时,上述的对效用和劳动花费上的衡量,正是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概念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所余留的全部东西。”
恩格斯理解的价值概念表明,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是不可分的,价值就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它说明某一物品是否应该生产,某一生产是否值得进行,也就是某一物品及其生产对人有无意义、有无价值。恩格斯的价值概念不再局限于商品价值而带有一般价值的特性。恩格斯的价值思想归到底就是一个生产的效益问题:以最小的劳动耗费获得最大的劳动成果,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合乎人类本性的情况下进行人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马克思在讲到商品和劳动时说,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形成价值。从质的方面说,只有抽象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从量的方面看,社会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劳动既决定价值的有无,也决定价值的大小。“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消耗”,劳
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我们要明确,劳动与价值之间不是等同关系,而是一种因果关系。总之,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三、澄清认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层面上的“价值”概念与商品经济层次上的“价值”概念内涵截然不同,两者在产生、特点、本质、价值评价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区别。在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中,有些学者把哲学文化上的“价值”概念同商品经济中“价值”的概念混为一谈,甚至用哲学上的“价值”界定商品价值概念,从而用效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来否定劳动价值论,在经济理论界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如有的学者提出:“经济学的价值论应当同一般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观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保持一致,前者应是后者在商品经济生活和现象上的具体化,而劳动价值论已经脱离了这个轨道,因为它只谈供给,脱离了需求。”硬把哲学文化涵义上的价值塞进商品价值概念中,并以此来否定劳动价值论。还有的人这样给价值概念定义:“从哲学层次上看,一般而言,广义的价值是指人们对各种事物是否于己有用极其有用程度所作出的判断。价值是在人与事物的多种关系中产生的,它有主体和客体之分。广义的价值概念,是指事物的功能对人们各种需要所产生的作用。在这一基础上,再来探讨商品价值的含义。商品价值是广义价值体系中的一种价值形式,即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功能满足人民物质、精神和生活消费需求的作用。”这种解释同样混淆了哲学层次上的价值和商品经济层次上价值的含义,把两个在本质上不同的概念硬说成是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实质还是想用哲学上的“价值”来代替经济学上的“价值”,达到其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目的。由于非商品经济中的“价值”概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例如,实用价值、保存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等等,人们容易从这种用语中将“价值”概念理解为客观事物与人的客观需要的关系。
然而,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与理论,无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还是生产要素论,从本来意义上说,都是指商品交换中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市场价格运动的基础或轴心,会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而哲学文化涵义上的价值概念,一般与市场价格或货币量无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 $ 袁贵仁) 价值学引论#2$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
#! $ 马庆泉) 新资本论纲要#2$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
#( $ 周向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 )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3 !..!)
#/ $ 刘永佶) 现代劳动价值论#2$ ) 北京:中国古代经济出版社3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13 09:01:58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3 09:10: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3 09:36:55
“商品的交换,实质是劳动的交换。”这个说法解释不了例外情形,因而是不够精密的。不能把马克思对商品的定义视为公理,商品实则是用于交换的物品(人格、身体之类是否可以划入商品范畴,这有待研究,或者有研究但是我没看到)。在这样一种更具解释力和普适性的商品定义下,商品的交换实质就是效用(使用价值)的交换,凝结在物品中的劳动(无论一般的还是具体的)对交换的意义就只有间接性,商品交换的直接性动因来自对效用(使用价值)而非劳动的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3 10:37:23
”而劳动价值论已经脱离了这个轨道,因为它只谈供给,脱离了需求。“这个说法正确,可以佐证楼上我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3 10:51:03
整体看,本文为劳动价值论所做的辩解,还是基于老马自己的“价值观”,简直等于说”价值是劳动,所以劳动是价值“,这就大有循环论证之嫌,因而是苍白无力和毫无价值的。既然马克思绞尽脑汁借鉴出一个错误的(唯)劳动价值论并由此出发,来对罪不至死的资本制度作出带有死缓性质的审判,那么很显然:否决马经,从证伪(唯)劳动价值论做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