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635 3
2008-07-20
<br/> <p></p>嵇少丞<p></p><p>原文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581<br/></p><p>    </p><p>       当年欧几里德讲学时,有位小商人发问道:“这学问有什么用?”,欧几里德气愤地扔给他一英镑,讽刺他道:“这位先生还想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又过了很多年,法拉弟讲学时,有位贵妇人问:“这有什么用?”,法拉弟反问道:“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p><p></p>        时至今日,那位鄙薄小商人和无知贵妇人关于科学的提问有时也会挂到各级ZF有关官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口头。他们只关注科学的物质功能,完全不顾科学的内在精神价值。他们只欣赏科学之树上有实用价值的果实,为果树浇水施肥也只是为了日后采摘果实,而要将科学森林中暂时不结果或不以结果为目的的树木统统砍倒,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人类再也不认为科学更崇高的使命正是在于对真理的追求。<p></p>       科学家常常发牢骚:“我们这个时代是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时代,绝不是真正科学家的时代。人类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能满足食欲和肉欲就够了,他们用不着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家。现代生活追求利润和效率,真理、心灵、思想,再没人要了。”<p></p>       太急功近利,势必鼠目寸光。整天直愣愣地想什么树上结什么果实,什么果实好吃,这是任何猿猴都能有的想法,只有大智的人类才会想到宇宙的起源,地球的演化,物质的组成,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类能变得更聪明吗?这类问题。所以,科学更深层的本质表现为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通常意义上那种有益于人生活得更好些,而是使人类对真理的沉思更完美,这正是人类比动物更高尚的一面。<p></p>       加拿大有位世界著名的教授,在学科的年会上遇到几位已成名的他过去的研究生,晚上一起下馆子吃饭。大家围着桌子坐好,等了二十分钟也不见服务员送菜单来,有位高足打趣地说:“看,饭馆都不愿为我们服务了,因为我们是搞纯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一帮无用的人。”。他那低沉的声音像一片阴云掠过了餐桌。谁也没再说话,谁都在想自己作为科学家对社会有什么贡献,难道这社会真的用不着我们了?老教授看着大家一板一眼地说:“科学家是唯一能够愉快地、自觉自愿地干自己本行的人。现在就是把你们的工资消减百分之五十,你们还会选择干科研这一行,而这正是我们同时代人所缺少的。他们只是硬着头皮为了挣钱苦应付而已。假使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职工,都像科学家追求真理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以尽善尽美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以此为最大的快乐,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大有希望了。我们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既享受了乐趣,又表现了自我。”<p></p>       我的一位同事说:“我死时要带上两道难题去问上帝。”。科学家在天堂里享受永生的极乐还嫌不够,还要在那里和上帝讨论科学。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沉浸在一种与宇宙、与真理同在的激情之中。思维活动给科学家带来乐趣,而这在鄙薄的小商人和无知的贵妇眼中则毫无乐趣,就如同一个太监面对三千后宫佳丽。<p></p>       笔者曾是位德国洪堡学者,在波茨坦爱因斯坦塔边的地球科学研究所学术度假一年。洪堡是德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奠基人,他有句名言:“大学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地方,而不是职业或技术培训中心,更不是卖文凭的机构。”。目前,有些国家的大学教育的现状和洪堡的思想正相反,把大学“改革”成一种新兴的商业和生意,学生成为顾客,教授变成“摆地摊儿的”,教育的源头活水——“学”正在逐渐枯竭,科学终极价值的东西,这这里也正演变成找份工作的敲门砖。如此戕害教育和科学,其实不就是戕害一个伟大的民族走向世界文明前列的未来吗?<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20 07:14:00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0 10:12:00
//当年欧几里德讲学时,有位小商人发问道:“这学问有什么用?”,欧几里德气愤地扔给他一英镑,讽刺他道:“这位先生还想从学问里找好处啊!”//

莫非亚历山大时代的通行货币是英镑乎?

开个玩笑,不过这至少说明原作者写文章不太考究细节,但细节不考究,是很容易影响到思想的表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0 13:08:00
以下是引用jianglang_cn在2008-7-20 10:12:00的发言:
//当年欧几里德讲学时,有位小商人发问道:“这学问有什么用?”,欧几里德气愤地扔给他一英镑,讽刺他道:“这位先生还想从学问里找好处啊!”//

莫非亚历山大时代的通行货币是英镑乎?

开个玩笑,不过这至少说明原作者写文章不太考究细节,但细节不考究,是很容易影响到思想的表达的。

       曾经看见另外的一个版本,好象亚历山大变成了牛顿,法拉第变成了爱因斯坦。这个细节确实是常识性的错误。

       当年牛顿讲微积分,有位小商人发问道:“这学问有什么用?”,牛顿气愤地扔给他一英镑,讽刺他道:“这位先生还想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又过了很多年,爱因斯坦讲相对论,有位贵妇人问:“这有什么用?”,爱因斯坦反问道:“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0 13:14:5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