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院发展战略:求实创新,打造一流
在面临着如此重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承蒙校领导和经济学院的同仁们的支持,我荣任经济学院的院长。虽然上海财大前景很好,我也有信心搞好经济学院,但是我们经济学院,乃至整个学校和亚洲一流、特别是和世界一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试想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战略、具体的规划、没有同仁们的群策群力,要完成这样的历史重任,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充份利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和上海的优势,争取成为亚洲一流,甚至世界一流也不是不能企及的。
为此,我提出学院发展战略。那就是:“求实创新、打造一流”。求实,就是从实际出发,了解我们站在哪里,起点在什么地方,和亚洲一流、世界一流大学有些什么差距。只有求实,我们才能够有所创新,才能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制度转型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才能解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只有创新,我们才能领先,才可能成为亚洲的一流,乃至於世界的一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以及灵活的策略,需要作出具体规划,制定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目标。
我们的短期目标是:奠定基础,初见成效;中期目标是:扩大战果,重点突破;长期目标是:全面创新,打造一流。
我们可以在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增强对外学术交流、扩大学院、学校影响等方面多做工作。用两到三年时间达到短期目标。为了扩大战果,我们需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集聚一批中国一流的经济学者,对某些经济学领域实行重点突破,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经济改革实践中能提出重要政策性建议。希望能用三至五年时间达到中期目标。最终,用五至八年时间将上海财大打造成中国、乃至亚洲一流的财经类大学。
这是因为,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的著名高校,其经济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必然是走在前列的。如果一个著名院校的经济学科研水平名列前茅,那么必然会大大提升整个学校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并且,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学校整体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将会在经济理论研究、参与实际经济改革、政策咨询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经济学科也是其他财经类学科的理论基础。财经类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因此,一个学校如果能够提升其经济学学科自身的科研、教学水平,这将会带动整个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对财经院校来讲,整个学校的专业组成均为财经相关的学科,如果能够提高经济学科的整体水平,那么它也将会支撑和提高其他院系乃至整个学校的学术水平。通过学院间学术、科研及教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将学校老、中、青教师骨干用不同方式凝聚起来,并组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梯队。
三、因应对策:六项具体任务
具体来讲,为了实现“求实创新、打造一流”的发展战略,我们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狠抓学科建设。为了把学院打造成一流经济学院,培养出好的经济理论家,好的经济实际工作者,优秀的经济高级管理人才,我们必须努力抓好学科建设,参照国际经验,制定经济学科重点发展方向。除了规定的公共课程外,对经济学的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特别要抓好大学和研究生阶段中的四个方面课程的教学:(1)数理基础,(2)微观经济学,(3)宏观经济学以及(4)计量经济学。为学生真正地打好数理和经济理论的基础,只有这四个方面的课程学好,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去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去综合,去研究,去创新,去开拓。为培养出一批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经济学家打好坚实基础,为了在国内突显我们的亮点,我们需要尽快办数学和经济学的双学位班。应该强调的是,在学科方向的发展上,必需提倡“兼容并蓄” 的办学方针,尊重每个人的学术自由,鼓励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不同研究方法,在教学、科研和实践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此,我们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学院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关系,给每个学科以发展的平台和空间。二是经济学院各学科与其他院系学科之间的发展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提升师资水平。培养一流的学生,必需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在目前的情况下,首要之务就是要提升现有师资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这包括:自修、交流、培训、实践。自修,每一个人除了教好自己本专业课程之外,都应该对经济学其它门类有所触类旁通,通过自修提高自己的水平。交流,这包括本院教师之间的交流。比如,一年每位教师应有一、两次示范教学或讲座。除了本校的交流,还需与外校、国际的交流。培训,应有提高现有的师资队伍水平的计划。我们可以考虑在财力许可的前提下,挑选一些师资骨干轮流去国外大学进行短期进修、深造,开阔其眼界并吸收优秀科研教学经验,提高学院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这样,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中青年师资的学术水平。由於经济学是其他各类财经学科的基础,本学院的优秀科研教师还可以与学校其他学院的教师共同合作进行学术课题研究,由此凝聚带动整个学校学术水平。实践,自己主动承担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提出的重要课题,向财团、政府、基金会积极申请。如有可能,应仿效国外研究性大学教学五年,可有半年的学术假期的办法,以期给教师提供总结与提高的机会。总之,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多出优秀成果,并力争在国内核心经济学刊物以及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第三,引进优秀人才。拥有一个优秀的中青年师资队伍是学院快速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引进熟悉世界经济发展、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国际社会中已取得一定声望的中青年教师。从海外招聘优秀人才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人才接受了海外正规严格的经济学系统教育,他们不仅能够自己进行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同时能够帮助学院培养学生,开设新课,并带动整个学院的研究与教学水平。
第四,扩大学术交流。尽量多地邀请海内外著名学者来经济学院讲座或不定期授课,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一些优秀的博士生。从中聘请一些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以此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另外,应尽量争取在上海财大举办学术研讨会或经济学年会。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经济学院的影响,还可以使得学院师生增加与海内外优秀学者交流的机会。促进学院了解最新的研究动向及方法,开阔眼界,尽快与国际接轨。要提倡国际化教学和研究,强化国际化教育理念,拓展国际化办学空间,加强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这包括到海外招生,互访,与国外大学合作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联合进行研究课题和项目等。
第五,争取各类课题。要支持学院教师积极向企业、基金会及政府机构申请各种研究课题和项目,积极支持教师参与政府部门各类咨询工作。这不仅能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教师们的研究水平,并且也能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特别是要支持教师参加本地区和国内各类攻关项目,参加国际合作攻关项目。经济社会在发展,经济学在发展。我们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激活创新精神,就必需想方设法解决经济中的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以中国之大,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过程中一定会面临着许多需要我们亲身参与解决的技术、策略和战略方面的重大课题。
第六,广拓资金来源。除了要有战略眼光和明确的目标,要吸引大量的人才,就需要庞大的资金。需要经济学院发掘更多创收方式。除了现有的资金来源要扩大之外,通过每一个人的智慧,和国际财团合作,和国内财团合作,和政府研究机构合作,和国内民营企业合作,和其他的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以至於用培训班,提高班,外地办学,与国外大学联合招生等各种方式来扩大我们的创收来源。如果每一位教师和员工都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争取到财源,才能使我们的事业迈出坚实的一步。我们应该制定奖励办法,鼓励大家争取各种财源,作出重大贡献的可以给予重金奖励。
资源到位后要合理使用,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就需要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要吸引优秀人才来学院任教或者知名学者进行访问授课也需要我们提供较为丰厚的物质条件。
当然,确定这些工作目标后,还需要构造出适应于我们学院展开工作的管理结构,制定出各种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规则与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令工作制度化,透明化,要建立起务实而又和谐的团队精神。当然,还需要认识到学生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基本品德和诚信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学生做一个正直、诚实、守信、上进,爱国、爱民、有作为的人。
总结我的发言,谈了三点:
1、机遇、优势与责任:
中国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上海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财大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历史责任。
2、学院发展战略:
求实创新,打造一流。
3、六项具体任务:
狠抓学科建设,
提升师资水平,
引进优秀人才,
扩大学术交流,
争取各类课题,
广拓资金来源。
总之,搞好经济学院,我们要有:
远大而可行的工作目标,
科学而精练的管理结构,
明确而有效的运作规则,
优秀而融洽的师资队伍,
良好而宽松的工作条件,
和谐而务实的团队精神。
这也是我们的工作方针,其中涉及操作和执行方面的具体细节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制定、落实。只要我们务实创新,大家群策群力,广开思路,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扩大财源,我们经济学院就会办得日新月异,欣欣向荣,两至三年初见成效,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五至八年大见成效,将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打造成一流的经济学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