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三连阴VS创业板指三连阳
沪港通开通后,A股主板与中小板、创业板走势持续背离。截至昨日的三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三连阴累计下跌1.12%,而创业板指则三连阳累计上涨了4.46%。大宗交易平台上,机构专用席位抛售蓝筹热情高涨,招商银行、贵州茅台、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大盘股均成为机构甩货对象。
分析人士认为,利好兑现出货是A股市场短炒资金的一贯风格,资金从前期暴炒的蓝筹股转向中小盘题材股的迹象明显。但对于中小盘股这次的上涨能扛多久,市场各方则分歧明显。
主板与中小板创业板走势持续背离
昨日是沪港通开通后的第三个交易日,沪指低开后继续回调,午后在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股的推动下,股指一度翻红但旋即再度跳水。而创业板则延续强势,高开高走盘中涨幅接近2%。市场结构性行情依旧延续,P2P概念、电子发票、国产软件、移动支付、网络安全、大数据、文化传媒、电子信息等概念板块涨幅居前,自贸区、港口、煤炭、高速、酿酒等蓝筹板块则跌幅居前。所幸权重股中的证券、保险、地产止跌反弹,才封杀了大盘的回调空间。截至昨日收盘,上证指数下跌0.22%收于2450.99点,创业板指则大涨1.60%收于1505.55点,中小板指昨日涨幅也有0.54%。
主板与中小板、创业板的背离走势已经延续了三天。自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以来,A股主板不仅没有获得“空中加力”,反而是阴雨绵绵,而中小盘股则意外焕发了生机。据信息时报记者统计,自本周一以来的三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三连阴累计下跌1.12%,而创业板指则三连阳累计上涨了4.46%,中小板指表现稍弱,但在最近三连阳中累计涨幅也有1.76%。
A股主板与中小板、创业板走势的持续背离,不仅体现在指数上,在个股表现上更是如此。据信息时报记者统计,剔除近日上市的新股,本周涨幅榜前列悉数被创业板和中小板个股所占据。其中,刚刚发布重组预案、准备进军体外诊断的创业板个股新开源本周已经连续拉出三个涨停,累计涨幅33.15%排在涨幅榜首位;借力软件服务概念的中小板个股新世纪本周也颇为强势,以三个交易日24.75%的涨幅排在第二;此外,和晶科技上涨24.62%,银之杰上涨23.43%,开能环保同期涨幅也有22.28%。
机构大宗交易平台甩卖蓝筹
在二级市场主板个股不振、中小盘股崛起的同时,大宗交易平台上也是异动频频。机构专用席位抛售蓝筹热情高涨,招商银行、贵州茅台、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大盘股均成为机构甩货对象。
据信息时报记者统计,自11月10以来的8个交易日时间里,机构席位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共计卖出了45笔交易,共计成交5.50亿股,成交额达44.73亿元。而且这些交易并非为机构左手换右手,接盘方基本上均为券商营业部。
11月14日,招商银行登陆大宗交易市场。机构专用席位以每股10.97元的价格,分4笔卖出2亿股,成交金额高达21.94亿元。成交单价相对当日收盘价每股溢价0.05元,溢价率达0.46%。其中最大的一笔成交达8035.5万股,成交金额8.81亿元。同一天,机构专用席位以每股3.06元价格,将1.6亿股光大银行转手,成交金额达4.90亿元,交易溢价率为0.99%。而浦发银行则被机构专用席位以1.5%的折价率抛售了200万股。
除了银行股之外,机构专用席位还抛售了贵州茅台、国中水务、中粮屯河等大盘股股份。沪港通开通首日,此前备受期待的白酒股并未如预期那样大红大紫,相反龙头贵州茅台一根大阴线压顶,股价从开盘时6.81%的涨幅一路回落到收盘时的1.75%,同时创出今年以来最大成交量24.52亿元。在11月14日也就是沪港通开通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贵州茅台大宗交易榜单上首现机构卖出身影,卖方三个机构席位共计卖出200万股,套现金额为3.03亿元。也就是在同一天,贵州茅台的融券卖出数量48.78万股也创下今年新高。此外,央企改革概念中粮屯河近日也出现多笔巨额大宗交易。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此期间机构席位仅接盘20笔交易,共计成交5355.13万股,成交额仅8.01亿元。而且与甩卖蓝筹股不同的是,机构接盘对象多是中小盘股。据信息时报记者统计,这20笔交易中就有15笔是吸筹中小盘股,包括康得新、百川股份、科大智能、瑞康医药、宏润建设、常发股份以及南方泵业在内的创业板和中小板个股均成为机构新宠。
中小盘股强势能否延续?
这种种现象是否说明,蓝筹股在沪港通开通后见光死,机会又转到中小盘股了?招商证券投顾谢国铭昨日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本周盘面来看,市场多空博弈仍在继续,蓝筹股成为调整主力,而中小盘股则在题材催化下焕发生机。“一方面,受沪港通直接利好的AH折价股、稀缺标的股前期已被资金大幅炒高,利好兑现出货正是A股市场短炒资金的一贯风格。另一方面,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高成长类个股此前大幅下行,短线超跌迹象明显。因此,近几个交易日主板人气远不及创业板,资金从前期暴炒的蓝筹股转向中小盘题材股的迹象明显。”
那么,中小盘股这次的上涨大旗又能扛多久?谢国铭认为,目前中小盘股重新走强的理由还不充分,仅是因为利好兑现使得短炒资金卖出转向参与中小成长概念股的反弹,因此后市走势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在年末政策利好推动下,大盘蓝筹股结束调整后重新活跃,中小盘股则结束反弹重归振荡;二是大盘蓝筹股调整时间遥遥无期,中小盘股则在短期反弹后继续振荡。
而从机构分析来看,对于后市的蓝筹股与中小盘股孰优孰劣也出现了分歧。看好蓝筹股的机构如汇聚开利,认为目前市场对沪港通能带来多少增量资金入场过于关注,存在错判。而对于其作为金融改革的一部分,沪港通落地可能出台更多措施的可能。只要大盘趋势还处于上行,那么股指短线调整就不必过于担心,阶段性的整固乃至回调“挖坑”反而带来个股的介入机会。
但国信证券则更看好中小盘股。前者表示,由于沪港通低于预期、新股申购、期指交割等多个敏感事件在本周形成共振,市场心态趋于谨慎,大盘也进入缩量调整趋势。沪港通开通后市场“弃大买小”显示蓝筹股的行情更多的是因为预期沪港通的利好,随着沪港通的开通,蓝筹股的行情有可能已经到了阶段性高点。而沪港通对创业板利空是个伪命题,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并不意味着市场就简单地迎来“蓝筹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