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打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潭生.经济学笔记 发表于 2014-11-26 02:57 
西方经济学侵蚀人类的道德水准
从斯密开始的西方经济学家,把“看不见的手”引入经济学领域,从而开始了“经济人”在经济学中的漫长道路。“经济人”,换个词,就是自私的人,也就是道德水准不高的人。西方经济学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把经济人假设作为理论的条件,是非常高明的一个办法。这样做,相当于从最低的也是最全的背景出发,把人类行为都纳入到经济学当中而让人无从在此置噱。
但“经济人”假设毕竟是从自私人的角度出发的,西方经济学的制度设计也就不可避免带有这种痕迹,也就是不要求人道德、甚至假设要求人不道德的意味。从此,道德建设再不是经济学应有之义。很多人在经济学中,看到的满眼是”经济“,是钱,而不是道德,经济学失去了道德的高地。从伦理学出发的很多理论,都无法在经济学中完整地实现,这也就是您所说的“西方经济学侵蚀人类的道德水准”。
当代有些社会学(或者说是哲学)领域,有些深刻的著作,可以引入到经济学中,例如伟大的“正义论”。但这种引入,只能是用经济学来解释一些伦理学理论,无法将这些理论完整地作为根据放到经济学大厦的基础上。
那么,经济学是不道德的吗?这个问题还要回到斯密那里。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它没有必要,也无法承载道德建设之重。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历史,决定人必然是自私的,也决定人必然是合作的。就是说,人类天生有自私和道德的背反。完全道德是是真道德?是否可以实现?甚至这个问题是否是伪问题?囿于“道德“原因,并无人对此作出回答。作此研究的人,如作出不利于道德的回答,即使是其答案符合科学,也必然受到大多数人们(大多数人不是理智的)的臭骂。无伽利略当年临死前的心态,可以无人会做这样的研究和发表这样的作品。
因此,在谈到道德与经济的关系时,最适用的办法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办法,也就是实地求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不能把道德置于经济研究之前,也不能指望经济研究解决道德问题。道德问题,还是需要通过伦理学的办法来解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