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355 23
2008-07-28

通货膨胀是因为货币过多吗?
【按通常的理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就象下文所说:“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是,仔细想起来,这个观点还是成问题的。因为,虽然我们都知道货币发行过多会增加过多需求,但如果这种增大了的需求仍有供给能力与之相适应,那么,并不能引发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并不单纯是货币的问题,还要与供给能力的耗尽联系起来,才能说明问题。实际上,通货膨胀的实质是基础资源的供给不足,由于基础资源供货供给瓶颈,所以最终引起通货膨胀。而货币的作用,是通过货币所引起的需求的扩大,从而使供给不足。如果货币增多所引起的需求增加仍然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那么这种货币增多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现在今次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是由于石油、粮食这些基础资源出现供给不足而引起,由于石油、粮食供给不足而出现价格上涨,而这种价格上涨所产生的成本,又会传导到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而引起普遍的价格上涨。
下文中提到这样的观点(我将其称为“货币挤压效应”):人们在吃饭方面的花费增多,必然减少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的开支,从而迫使这些方面的价格下降。这个观点看似合理,但是,成本型通胀却告诉我们:需求下降并不一定会使价格下降,有可能出现需求既下降但价格仍上涨的局面。只要“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因成本上升而并没有降价空间,那么对它们的需求的下降并不能使其降价。所以,这个“货币挤压效应”并不总是成立的。而这个“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成本,很有可能是由于“人们在吃饭方面的花费增多”所增加的成本传导过来的。即与这个“货币挤压效应”观点相反,恰恰是由于“人们在吃饭方面的花费增多”,最终导致“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的物价上涨。此时,需求减小所产生的价格下降有可能敌不过传导过来的成本上升所推动的价格上涨的力量。
下文还提到这样的观点:“货币过多地被注入市场,不断增加着物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总水平......即使没有粮食、石油因素,也照样会有通胀。而且,只要货币注入的数量仍然过多的话,靠粮食丰产或是石油产品价格稳定都不会让通胀消失。”这个观点也成问题。因为,无论货币发行多少,只要有货物与之对应,就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如果有相应的供给与“不断增加着物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总水平”相对应,这种增加了的需求会导致价格上涨吗?不会的。所以这个观点认为“货币过多”不能用粮食或石油丰产来解决其所引发的通胀问题,是不对的。货币总是要随着货物的增加而增加的,“货币过多”,只不过是货币增发比货物增多先行一步而已,只要随后有货物增长与其平行,那么货币也就不再“过多”了。
总之,下文观点“凡是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唯一真实的原因是市场过多地注入了货币......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只是表面现象,它也并不总是成立的。货币要与基础资源的供给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导致通货膨胀。如果货币增多并不冲击基础资源的供给,那么那怕货币再多,也没有通货膨胀问题。当然,货币总是冲击经济的薄弱环节,因此一旦基础资源的供给出现薄弱,就会招引货币的冲击,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这样就会使人得出错觉:认为货币过多必定会导致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常常发生于过高经济增长的时候,即GDP很高的时候。这说明什么?说明上述这个“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通货膨胀理论”,仍然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强调经济增长小于货币供给时会产生通货膨胀,但是实际上我们却看到:经济增长越高,通货膨胀就越大;因此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决策者总是希望经济增长下降一点。而这个理论却给人一个误解:即经济增长会因社会总财富量的增加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虽然货物增多确实会抑制物价,但是,单单这一点仍然不足以解释实际的通货膨胀,因为我们看到的,却是通货膨胀偏偏会随着经济增长的提高而加大。如何解释这个“悖论”呢?只有这样的解释:由于经济增长对基础资源的需求,使基础资源的供给不足,基础资源的供给瓶颈最终导致了通货膨胀。当然,如果GDP升高,产出增大,社会总财富量增多,就可以更多分摊变得更昂贵的基础资源,从而减缓通货膨胀。可见,在经济增长中,同时存在着通胀与抑制通胀的两股力量。一方面,经济增长对基础资源的需求导致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所形成的产出,又因分摊了基础资源的成本而减缓了通胀。但是,这种分摊还要看对基础资源的利用率而定,如果利用率低,则分摊程度就小,通货膨胀就越大,相反,利用率高,则分摊程度大,通货膨胀则越小。因此,我们看到,产业越高级,工艺越先进,则经济增长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的程度也就越小。而对于仍处于粗放生产方式的中国经济来说,经济增长过高的时候我们却总看到通货膨胀的身影。当经济增长导致通货膨胀时,我们就说经济“过热”了。--黄焕金】

通胀原因:市场注入过多货币
(http://finance.ce.cn/macro/gdxw/200807/27/t20080727_13411172.shtml)
    在我们的经济运行中,粮食、猪肉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必会引发粮食、食品、猪肉及制品的价格上涨,却不会成为从钢材、水泥、建材、原煤到房价、租金、服务项目、医疗、教育等全方位的物价上涨。即本轮国内出现通胀的原因并不在粮食和猪肉。

    一个经济体的运行中,如果货币供给量不变,市场上仅仅出现粮食需求增加、供给减少,的确会造成粮食及食品的价格上涨,却并不会造成社会物价水平的普遍和持续上涨。这是因为,当粮价上升时,会使得农副产品、各种食品及服务整体变得更贵,人们在吃饭方面的花费增多,必然减少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的开支。因此,又会有另一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下降,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物价水平并不会上升。同理,若国内仅出现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令消费者增加购买石油产品的资金,却由此减少了购买其他产品的开支,也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出现。

    凡是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唯一真实的原因是市场过多地注入了货币。某项或几项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不会令总体物价水平上升,只有货币的供给数量超过了正常经济运行的货币必要量才会造成通货膨胀。需要明确: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

    多年来,国内年经济增长的水平保持在平均1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增加量一直在16%~18%及以上的水平。货币供给的增加速度持续地超出经济增长的速度是今天产生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

    过多数量的货币供给来自哪里?首先是银行贷款数量的大幅增加,因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过多地依赖基建投资增长,这就需要不断增加贷款的规模;同时也包括不断地提高工资水平,特别在劳动生产效率没有相应提高时的大面积工资增长,如:2006年、2007年全国范围的公职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幅增加工资,有的地方在搞工资倍增计划;还包括在现行外汇体制下,不断增加的外贸顺差在带来外汇储备增加之时,人民币外汇占款数量也在增加,且在银行体系存贷过程中,又会产生数倍的货币乘数。

    这“三大推手”使得货币过多地被注入市场,不断增加着物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总水平。如果碰上粮食减产或是石油涨价,将会引发通货膨胀。反之,即使没有粮食、石油因素,也照样会有通胀。而且,只要货币注入的数量仍然过多的话,靠粮食丰产或是石油产品价格稳定都不会让通胀消失。就“热钱”而言,因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内外利差带来的热钱,主要是在资本市场上设法套利,而不是全方位的、大批购买产品和服务,因而不会对通胀形成起主要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28 08:33:00

太多了,看的不是很明白~~

其实,我觉得通货膨胀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货币的没有价值性。

在古代,以金银为货币的时候,货币过多的时候,

金银会自动推出流通,用作他用,

这样就可以稳定市场的货币,

而现在的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不稳定,本身又没有价值。

也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一方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8 08:40:00

宏观经济和货币银行学得不好,根据货币流通方程我觉得通货膨胀有三个可能原因:货币变多,产品变少或者产品需求变大,货币流通变快;这样认为有问题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8 08:46:00
通货问题是商品与货币的比例关系,不仅仅是一个货币的多少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8 09:25:00
也有人把这次通胀归因于全球产业分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8 11:39:00
通货膨胀,应该是货币过多引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