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4487 104
2014-11-25

The Product Manager's Handbook (产品经理的本书)
(投资是一种生活,一种信仰)

作者:Linda Gorchels (林达·哥乔斯)

编辑推荐
       产品经理的职责是管理与其产品/服务线有关的大小事务,并整合企业各部门,凝聚焦点以使策略完整一致,在充分掌握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协调产品上市的过程,使产品达到其价值,为企业带来长远的获利。

内容简介
       想要成功执行产品管理吗?本书是您不可或缺的指南!本书将告诉你,产品经理在策略规划与作业规划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教你如何评估产品组合,以及如何提案并成功开发新产品,以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成功产品经理。无论您是产品经理、品牌经理,还是销售、营销或打造品牌的相关人员,本书都是你的良伴。只要一书在手,将有效协助您完全剖析产品管理关键领域,提升企业获利率与竞争力。

作者简介
        琳达·哥乔斯,任教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商学院的管理研究所,为高级经理人营销课程负责人,并曾在威瑞保险、温西·布朗出版社及利尔·西格勒公司等企业从事产品及营销管理工作。现在,她定期为摩托罗拉、米勒集团等企业进行课程讲授。

本帖隐藏的内容

学习资源:


英文版:https://bbs.pinggu.org/thread-814718-1-1.html
中文版:https://bbs.pinggu.org/thread-2962722-1-1.html


好书一起看:
分享帖子的‘标题+链接’+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书评】到QQ群或者微博,将截图(
含QQ群成员数字/微博粉丝数)回复在下面,会获赠论坛币: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所有奖励均可叠加,奖励不封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25 09:40:56
       从技术团队转作产品以来,通过几个产品项目,越发感受到产品经理需要“四两拨千斤”的能力。“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就是一个理想中的产品经理试图要干的事情。
  
  究竟什么是产品经理?我也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的。从最开始的数据分析,到产品优化,到产品设计,到整个产品从无到有到推广到演进,在具体的工作和经验的积累过程中,逐渐把自己的角色完善起来。
  
  此时,再来读这本放置很久的《产品经理手册》,一方面有切中要害之感,另一方面,也领悟到工作上可以改进的领域。虽然多数认为本书的是写给入门级的产品经理,然而,很多文字对产品经理而言,仍然可以称得上是“金玉良言”。
  
  根据我自己的职务特点(互联网、wap和客户端的搜索产品经理),我把书中经典的段落总结成五个部分,每段做了小结。
  
  一、产品经理最终要赢得顾客
  
   1. 重量级的产品经理是企业战略家,同时也是有能力贯彻战略的执行者。他们必须通过优异的顾客满意度来实现产品的利润。(第1章)
   2. 外部整合是产品开发过程中艰巨而重要的工作:除非企业真正深入思考、整合顾客端的看法,否则可能创造在技术上很先进且提供良好价值的产品,但是却得不到顾客的青睐。(第1章)
   3. 要时时注意发展的概念、细分市场以及趋势:不要只想到产品,而要思考你的产品及服务可以有哪些效用。比如说,如果你卖的是钻孔工具,请记住你的顾客想 买的是产品的钻孔能力。“从企业观点出发”或是“考虑消费者的观点”将会让你有完全不同的两种角度。我认为后者能够让你在市场中待得更久一点。(第1章)
   4. 产品经理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要能表达顾客的心声,在企业投资回报、顾客满意以及制造成本三者之间寻求平衡。(第11章)
   5. 与顾客接触是几乎所有产品经理都被期待扮演的角色。(第11章)
   6. 产品经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能跨越并引导企业的各职能领域,以赢得顾客满意。(第13章)
  
  [总结] 接触顾客,了解顾客,看透顾客。看产品的时候,以顾客的角度,并且注重产品的功能而不是产品本身。
  
  二、产品经理必须是跨职能的领导者
  
   1. 这个时代需要有表现优异的产品,则需要靠产品经理的领导能力。产品经理就如同轴线般将所有片段串在一起,填补开发过程中的缺口,以确保产品最终将符合最初的“产品-顾客概念”。(第1章)
   2. 重量级产品经理的职能就如同该产品的总经理。产品经理的工作涉及新产品开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第1章)
   3. 主动出击,像管理自己的企业一样管理你的产品。熟悉业务的基本要素(包括数字),建立真正跨职能的事业团队。(第7章)
   4. 统计结果显示产品经理接触最频繁的前三种对象分别是销售人员、研发人员和顾客。产品经理的主要角色之一,便是协助销售人员实现公司的目标(而不是销售人员自己的目标)。(第11章)
   5. 做一个领导者。不要把自己想成是一个产品经理,而是要认为自己是产品线的执行者。(第12章)
   6. 许多企业相信,一个有效的产品经理的培养时间约为三到五年。产品经理若要发挥作用,就要能够与全公司各单位有良好的沟通,并且成为跨功能的领导者。(第14章)
  
  [总结] 可能和研发出身有关,我和研发的同事接触很多,但和销售、营销接触过少。这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
  
  三、责任很多,职权很少
  
   1.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你有很多的责任,但是只有很少的职权:你必须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第13章)
   2. 产品经理被赋予保证产品/产品线成功的重大责任,然而他对与负责该产品生产制造以及销售的人员却又没有直接的管理权限。产品经理的工作大部分需通过不同的企业部门以及跨职能团队来完成,看起来就好像是产品经理在企业中经营另一个企业似的。(第13章)
   3. 批评者认为,... 产品经理对于产品开发、营销及销售等部门的权限有限,但对产品利润的责任却不因此而减少,由此可能引发企业内部的冲突。甚至,产品经理可能过度关注其产品,以致忽略了顾客的感受。(第13章)
   4. 产品经理本身多半没有下属向他报告。(第14章)
  
  [总结] 不过,产品经理也不应该为职权太少而懊恼。听听德鲁克的教导:“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管理当局并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它需要而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 ——但除此之外,决不能再多要一点。”也就是说,职权(Authority)不同于我们一般想象的权力(Power),它是和责任紧密相连的。如果责任重大,职权一般也是不愁的事情(即便你的确无权命令团队中的其他同事)。
  
  四、产品经理如何获得影响力
  
   1. 产品经理过去在企业内经年累月所积累的经验,则可以增加他说话的分量,以及他在他并无管辖权的同事间所能发挥的影响力。(第1章)
   2. 大部分产品经理之所以没有公信力,是因为他们连像市场、顾客以及竞争者这些基本的问题都答不出来。如果产品经理们真的希望争取管理产品线的权责,就必须证明他们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事实来支持他们的决策或建议。(第6章)
   3. 产品经理要通过那些并不直接向他报告的人来完成许多工作。产品经理必须要了解其他职能领域,并且建立互相间的尊重。产品经理原来的定位就是通才,他需要靠许许多多其他职能的专才来协助他顺利地将产品交付到顾客手中。(第11掌)
   4. “讲故事”(storytelling)是最有力且具启发性的可用工具之一,过去也一直广为采用。一个能够用栩栩如生的故事来描绘未来的产品经理,将能够转变同事的观点并且激励出你所期望的行动。(第11章)
   5. 对于任何人都有一套能够成功和他相处的模式,而且每个人(不管他是多么暴躁、小气还是喧闹)都有一个真实和有趣的人生。就产品管理这种需要良好人际沟通技巧的职业来说,这真是个的建议。(第13章)
   6. 要谦虚。你的成功建筑在能有效地和许多有趣而又深思熟虑的人一起工作上,包括在企业内部的人以及那些被鼓动来购买你的产品的人。试着去了解他们以及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第13章)
   7. 不仅要制定产品经理的职责,而且也应该明确产品经理经常接触的人的职责。(第14章)
  
  [总结] 其实,不只是产品经理这样职权少的职位,即便是职权高的职位,也不能仅仅靠职位本身来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所谓影响力是一种“软职位”,它要靠管理者自身的经验、知识、技巧、性格,甚至人品。
  
  五、产品经理的职业成长
  
   1. 产品经理太容易因为忙于企业日常“救火”而忽略了周围的变化。趋势预测工作的繁重,可以和一个全职的工作相比拟。产品经理要紧跟可能影响其产品、竞争者及其技术的趋势。(第2章)
   2. 在找到一个有用的创意之后,产品经理就有责任开发出一个“商业方案”来证明追逐这一机会是正确的。你也可以把自己假想成一位创业家,准备了一份商业计划书,以寻求风险资本的投资。(第7章)
   3. 接任职务之初,产品经理通常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收集、组织有关产品与顾客的信息,尤其是产品的竞争形势。当经验逐渐积累之后,产品经理关心的焦点就转移到财务、营销、战略规划等综合性的企业知识。同时他也开始培养组建工作团队、协调、沟通以及领导等能力。(第14章)
   4. 挑战自我,攫取有关市场的新看法,采取积极的措施以侦测趋势的变化。和与你不同的人互动。研究新的嗜好。大量地阅读。学习对自己的错误抱以开朗的笑,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而不是被它打败。倾听(用心倾听)那些持有不同观点的人的看法,而不是自动地对他们要说的话打个折扣。不论你怎么做,都要不间断地学习。(第11章)
   5. 全球本地化(glocalization)就是“全球思考、本地行动”(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第12章)
   6. 在我看来,产品经理是最棒的职业之一。工作的内容是如此多元:从和客户一同工作,到与的产品开发团队共事,都是非常特别的经历——更不要说还要面临激烈的竞争以及频繁的出差与旅行。(第14章)
  
  [总结] 要有研究热情,要保持好奇心,要善于沟通,要不断学习。虽然因公旅行的美事从来没有碰到过(估计近期也不会有),但多元的工作确实让人充满乐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5 09:40:57
       什么是MRD?我会不会太废话了些?还是先简要说一下什么是MRD吧
  
  Market Requirements Document,简称市场需求文档。市场需求文档的主要功能是描述什么样的功能和特点的产品(包含产品版本)可以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产品进入实施,需要先出MRD,具体来说要有更细致的市场与竞争对手分析,通过哪些功能来实现 商业目的,功能/非功能需求分哪几块,功能的优先级等等。
  
  一般来说,我们最常见的PRD是在MRD的基础上产出的,当然,产出PRD还需要原型、思维导图还有Feature List之类一堆东西的辅助。
  
  作为产品经理,我参与过好几个项目,从大公司到小公司,产品经理的角色,一直都在实际上处于很尴尬的位置。上周末的UCD广州年会,帽子男发问“能够参加自己公司核心战略会议的请举手”----会场上举手者寥寥无几。关键,白鸦问的是“参加”而不是“参与到”,如果问的是后者,估计人就更少了。
  
  产品经理这一概念,在05~07年产品的理念刚刚插入中国互联网时,是很火热很强势的。产品经理的角色定位通常都是公司总裁或者副总裁的直属员工,管理的产品部门属于公司的直属部门,会参与到公司整个市场分析、战略、决策、运营、推广等各方面中去;那个时候,MRD是属于产品经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尤其那个时候的大部分产品经理都是由市场转型过去的。
  
  最近几年,产品的概念在中国互联网开始深化。一方面,产品经理慢慢退出公司战略与决策部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数据研究去知道决策的UED部门(初期这个也是产品经理的工作之一);另外一方面,产品经理的更多精力也开始投放在产品细节上,并且与UED 部门进行协作式产出PRD文档;当然,还有一个不好的方面,当产品的概念泛滥以后,部分PD、前端甚至美工也开始自称产品经理,这些“产品经理”自然无权写MRD了。
  
  有些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是把MRD合并在PRD里面一个文档完成的。我想,这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的味道在,一般来说,PRD 文档是交付给开发部门的文档,MRD写在里面,方面是没人看,第二方面是你写那么多东西给到下面开发部门,他们根本就看不懂(或者根本不愿意去看懂)。产品和开发从来就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体,有些是运营做调解有些是根本就是产品部门去直接对接。妄想以MRD去告诉开发部门哪些功能非常重要切勿删掉还不如直接在PRD上以红色粗体说明更有意义(just kidding,我很多时候是真的想这么做的)。
  
  那,到底MRD是在哪里产出的?我们看看产品流程---
  
  首先是UED部门接到通知或者经过公司战略会议,决定去开发这么一个新产品。然后交由UED部门进行竞争产品分析,然后是领域调研,然后与公司高层会议签署决定,再进行产品定位、用户分析、产出产品概述。在产出产品概述这个过程中,UED部门一般会邀请产品经理参与,产品经理会参与这个讨论并产出思维导图(这个其实自己用的机会多,当然也可以帮忙理清 UED部门的头绪)。把产品概述整理好并得到UED部门的确认后,产品经理根据产品概述以及思维导图以及自己的思维,可以写Featue List,然后再把Feature List整理好以后,再上交UED部门,共同产出MRD。MRD首先要经过公司高层确定,放可以交由产品经理去产出概念模型。
  
  所以,产品经理需要写MRD吗?事实上,MRD应该是由UED部门与产品部门共同合作产出,但是主要是由UED部门做的。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公司都不包含UED部门(或者UED部门只是产品部门的一个下属部门),那MRD就是由产品经理(总监)去做的了。当然,这样的坏处就是,整个产品就有可能会被产品经理一个人误导的可能性。
  
  所以说,现在的产品部门的架构还是相当地混乱。我认识的人里面充满了毫无实权的产品经理(和PD差不多),也有至高无上的(就是总裁直属)。前者只是在默默地做产品模型,后者一旦出事就要自己把整个黑锅背着走。
  
  我最后还是说句废话,MRD应该由产品经理以及公司战略决策部门(如UED啊市场啊啥总裁办啊之类的)共同产出;产品经理到底用不用写MRD是由中国国情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决定的,能不能写MRD是由产品经理本身对市场的理解能力决定的,想不想写是由产品经理自身决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5 09:40:58
       现在是9月28日下午6点, 天阴阴的, 一反北加州那种阳光灿烂的形象, 旱了那么久终于该有点雨了~
  
  最近顶着各种压力, 坚持看了两本手册一样的书, 这是其中之一。 什么叫手册? 就不是给你看的, 是给你随时握在手里备查的~ 类似现代汉语词典之于汉语, 特点就是, 有很多内容, 基本上那个方面该懂的知识那上面都有, 非常非常全面; 第二, 很多知识是当前, 甚至在不远的将来, 有些甚至是永远用不到的, 意思是说, 你真不用一次性把它看完, 会让你有种恐惧感, 觉得怎么要学那么多, 要qualify这个职位好难噢, which is commonly something that holds you back! 第三, 即便你看完, 搞很熟, 也不见得就可以把事情做好, 因为手册里的东西正如你把现代汉语词典背熟, 也不见得你就能像人家韦小宝那样, 光凭一条舌头玩转整个世界。 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实践了, 因为真正用起来灵活度很大。 或者说, 看你实际是不是混得开, 做事是不是多快好省, 其实是看你多聪明, 对已经有的资源, 包括你已经掌握的知识, 用得如何。 至于知识本身, 除了可以到需要的时候现学现用以外, 其他的就是给你开扩个视野, 让你在做决定的时候知道有这么一种可能性, 然后pros/cons大概怎样, 所以了解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 最近各种面试, 给我的感觉都这样。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 或者说没读完的时候脑里就开始不断萦绕着的念头。 这不是一本给你一次性看完的书, 对于没有相关经验, 曾经在遇到类似实际问题的人, 读起来脑里没什么概念, 也许应付考试可以把那些条文背得很熟, 但真没什么印象, 对于实际中遇到, 并且已经解决了类似问题的读者, 手册里的内容就显得很刻板很教条很不适用自己的case, 读起来会有一种 “呵呵” 的感觉; 真正有意义的, 我个人觉得, 是对那些拔苗助长新官上任对行业一无所知的经理们, 遇到问题以后可以来这本书查一下solution, 对比自己的情况, 修正一下, figure out一个自己能用的东西。 即便是最后一种情况, 也不用在此时此刻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来着~ 这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你们知道我的意思吗? 很tight的schedule下硬挤出时间精力读完这本书, 就是为了得一个我们不需要读这本书的结论。
  
  Anyway, 对我, 这本书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一个全景, 到底一个PM是怎样的, 要面临哪些, 要suffer哪些, 有哪些挑战。 看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PM, 因为我总觉得我现在单位那PM不行, 很多该做的工作没做好, 留给我来做, 就让我觉得还蛮讨厌的~ Well, 说实话当时是蛮suffer的, 有种头大的感觉, 一次又一次为了赶deadline不得已越权, 心里都觉得挺悬的, 这是职场的大忌, 同时又有怨念, 你要做好你的事, 老子省老多事儿呢!!! 后来因此拿了最有价值员工奖, 简单说一泡钱, 感觉就好一些, 今天无意中看了一下周星驰奋斗史, 就觉得, 男人就应该是这样, 能忍!!! 任劳任怨!!! 并且大胆越权, 敢于挑战权威, 一切只为了完美! 好吧,有点激动了, 但看完星爷奋斗史真有一种瞬间觉得自己曾经suffer的一切都不算什么, 豁然开朗的觉悟。 并且我真心觉得, 如果要增加自己在职场上的不可取代性, 光会code还不行, 当然code牛到本身已经足够不可取代了, 但很多时候在一个猪头经理的引导下, developer是很难全力施为的, 更多时候是在反反覆覆做无用功…… Well 简单说, 下一份职位 我需要做管理带队的角色, 同时作为我职业生涯头5年, 我还是希望能继续加强自己的技术, 有一个hands on的职位, 类似lead developer那种, 从无到有组建一个团队, 构建一个产品, 上接公司全局战略配合其他团队, 下应团队成员所需控制进度与质量, 嗯~
  
  那就结合我自己的实际体会, 以及从书里学到的, 谈一下目前为止我眼中的产品经理~ 李开复说, 产品经理是一个公司的核心, 这一点也不过份~ 产品经理对产品的全部负责, 包括产品的研发与改进, 未来发展方向, 市场营销, 公关, 及至树立品牌, 产品系列, 全球化等等。 其实后面那些对大公司makes more sense, 对小公司不是那么make sense, 但大公司实际上是有很多产品经理, 一人负责一个方面, 不会让这么多重要责任全押在一个人身上。 对很多startup来说, CEO就是产品经理。 关于产品研发, 跟R&D团队打交道什么的, 书上都写得很清楚了, 对我个人来说, 书上没写但很重要的一点是, 团队成员的emotion management 和 passion management。 如果能让developer们对产品的未来有信心, 并且有足够的热情, 你甚至不用QA, 不怕tight deadline造成的压力。对于这两方面, 都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 随便一句话比如:
  Can you catch up the deadline by the end of this week? 这句没什么问题, 但如果换成
  What do you need to finish your work by the end of this week? 仔细体会一下?
  也许有些自诩神经大条的人会觉得, 反正都一个意思, flavor有点不一样而已没什么。 你知道为什么influence 那么出名而广为流传? 就是因为那东西即便你知道所有的trick, 你也还是受影响。 每次表达flavor的些许差别, 或多或少会在团队成员心里有些积累。 这些, 不去实际体会一番, 忙中抽出时间反复咀嚼你感受不到~
  
  除此以外, 人们普遍认为PM是技术不行的人才去做的。 我觉得恰恰相反, PM就得是技术特别厉害的人才能去做。 之所以人们会有这样的感觉, 我想也许是因为技术特别厉害的可遇不可求, 好不容易遇到那么几个, 还大多都是不爱跟人打交道对人没耐心只想做技术的主儿。 而人们往往招了一些搞技术的, 到头来发现技术不行, 炒掉成本又太高, 还可以去当PM, 所以去当了PM。 很多时候不懂技术的PM一开口, developer们就不想再谈下去了。 要让developer们想跟自己交流, 并进一步听从自己的主张, 就得或多或少跟那帮人在同一个频道上, 甚至让他们觉得你指的路是正确的。 另外技术厉害的PM在划分任务, 评估截止期的时候也是有优势的, 不然没良心想偷懒的工程师可以随便说一个很大的story point, 那进度一拖再拖, 别的环节做再好都没用, 或者工程师们不明白全局, 过低估计困难, 顺便插一句, 如果项目过于复杂文档过于不完善开发过程过于不规范, 那估计截止期真的是很困难的事情, 过低估计就是可以离谱到再怎么加buffer都无济于事的程度 ==
  
  PM还需要跟UX team打交道, 如果公司规模允许UX designer单独成立一个team的话。 来不断设计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流程。 这个主要是对软件产品来说。 对此我只想说, 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 在产品中插入analytics, 用数据说话。 这听起来像是废话, 我原来也这么觉得, 但是在美国经历一番之后, 我很惊讶很多PM在做决策的时候都没有数据事实作为依托, 很多产品甚至都没有插analytics。 在快速迭代不管有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产品经理都必须要做决定, 并且在利益至上没有好处的东西先放着不做的情况下, 团队也可以一直不插入analytics, 所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如此浅显的道理没人按着去做就不奇怪了~ 就我现在的团队, 从我进来天开始就发现了, 经理们说话都是to me, I think 等等这些 sigh
  
  PM 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职能, 类似品牌建设, 产品布局就哪些功能合在一起做一个产品,哪些应该分出去做另外的产品, 以及上市战略等等这些~ 但我不了解那么多, 就先到这里吧~
  
  作为startup的CEO, 除了这些以外, 更重要的还有公司的 IP管理, 尤其对high-tech企业, 以及适当的融资~ 这段时间我想了很久, 再继续打工我永远接触不到这些, 但我必须接触, 或早或晚的事情, 所以下个阶段要开始自己开公司了~ 学习一样技能, 的办法就是开始用这项技能, 或者让自己每日的生活离不开这项技能。 晚上10点40, 一抬头, 正是路漫漫呐 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5 09:42:17
多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5 09:43:4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