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729 1
2008-07-29
国资将逐步退出公立医院,更多的社会资本被允许进入这一最后的禁地。

  这是卫生部正在制定的《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主旨。记者昨日获悉,该《意见》将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

  根据这一新政策,国有医院的产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不低于51%,这意味着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科教文卫法制司副司长宋瑞霖日前透露,中国的医院已经进入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改革的下一步就是要从扩大院长责任制和医院自主权向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发展。

  这一表态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昨天表示,这是一个部委规章意见,如果讨论通过,将由卫生部部长签发批准,再下发各个卫生局执行。以后再有医院进行股份改制或新成立合资医院,就可以参照执行了。

  全国人大的立法专家万其刚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这个《意见》只属于部委行政文件,类似于行政指令,并不需要人大常委会批准,只要相关部委领导批准即可,因为它还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法律。

  在200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曾强调,下一步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资将“大踏步”后退,产权将是医改的突破口和重头戏。

  为此,“2004年中国医院改制暨医院管理层持股高峰论坛”将于8月初在北京举办,卫生部、国资委、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负责人都会出席,而已成功改制的医院院长的演讲亦是重头戏,讨论的重点放在“国家医院改制重点与难点”和“医院管理层持股解决方案”。

  中国在2000年已推出医院分类管理,把原有的医院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将进一步细分政府办医院和社会资金办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

  国资在退出公立医院后,将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全民的基本医疗服务。

北京晨报7。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30 11:50:00

3月一篇旧闻如下:

中国考虑建设基本医疗体系  可能已经决定不能对国有医院进行大幅度的直接改革

2008年03月11日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正考虑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国有大医院转移到建设一个与之平行的由数千家小诊所组成的基本医疗体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医疗体系为数亿人口提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今天,在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之后,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的医疗卫生体系却已不复存在。很多人必须自掏腰包支付难以负担的高额医疗费,而得到的服务却往往不足。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由数千家医院构成,医生们缺乏监管,为了盈利不惜多开药、甚至多开刀。

有人提出,在不改变现有国有医院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覆盖面,并增大财政投入,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所以国有医院体系不会发生太大变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医院改革的问题。

政府多次承诺要解决医疗问题。一年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直在研究医改方案。去年,发改委还向7家外部机构征询意见和建议,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据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曾希望在3月初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前将最终方案提交给国务院。据官方媒体新华社报导,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周三表示,医改初步方案已制定,不久将公开征求意见。

一个非常棘手问题是,该如何处置国有医院。很多国有医院都以类似独立企业的方式运行,并且实现了创收。一些官员和外部观察人士指出,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医院私有化,甚至可以把国有医院卖给私人公司,以便提高效率、敦促医院改善医护质量。

现在各方开始达成共识,即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中央财政和很多地方财政都在数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很可能已经决定不能对国有医院进行大幅度的直接改革。在现有制度下,医院的政治影响太大。这位知情人士曾与数位参与制定医改方案的官员谈过话。

据另一位曾与发改委高层谈过话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官员私下曾表示,目前大力改革国有医院或许还不可能。

卫生部和发改委均未回复记者的书面提问。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的最佳方案是在基层诊所基础上建设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过这个方案仍可能会出现变数。据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很多细节还有待研究,参与规划的各部委之间斗争仍很激烈。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方案是一种历史回归。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人依托就职的单位通过由医院和诊所组成的分散系统享受医疗服务。现在虽仍有小型诊所和乡镇卫生院,但医疗卫生体系的重心已转移到了大医院,因为很多人相信在大医院能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因此总希望去大医院就诊。

根据新的医改方案,政府将建设更多的诊所,并支付医务人员工资,以便减少医生通过多开药而从病人身上获利的情况。这些诊所将归卫生部管理,每个诊所只设几张病床,为那些因骨折等尽需要治疗几天等待康复的病人提供服务,其主要工作是为门诊病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而把那些危重病人转到医院让专业医师进行诊治,这样一来,患有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的病人在小诊所中就可治疗,而无需去医院。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政府已决定建立这样一个体系与医院并存,以便增加竞争。

卫生部部长陈竺已开始提及医改方向,以便公开征求意见,避免潜在问题和异议。在去年12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陈竺表示政府将大力发展农村卫生服务,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他说,政府将重点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但实施医疗改革仍面临着挑战。举例来说,中国人已经养成了到大医院看病的习惯。美国人生病时常常先是打电话给家庭医生,而中国人则会到最近的大医院就诊。中国的患者甚至随身带着病历本,因为很多人每次看病的医生都不同。

Nicholas Zamiska
《华尔街日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