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8-8 19:2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 17:51:00的发言:

固定成本与沉没成本还是应该分开吧?

否则,经济学应该只留一个叫法(同义反复的词语并不能带来理论上的进步)。

如果现在的行为决策考虑了固定成本的大小(比如追加投资),这样的固定成本就不是沉没成本。

另外,“现在的回报”只是固定成本产生的吗?

我认为《产业经济理论》里面这段分析值得参考:

固定成本和沉入成本有何关系和区别?

第八章第一节中的一段:

我们将把固定成本定义为与生产规模无关的,并对于某个较短的时间长度而言被锁住的(承诺的、沉淀的)成本,这个较短的时间长度定义为“时期”。例如,假定企业决定生产一个正的数量,这要求它要将机器、资本、土地、法定权利、公关和广告服务,以及普通职员固定达一月之久。企业不能在15天内只承担有关固定成本的一半,而使其生产率加倍,然后退出,企业不能停止生产,并在接下的两个星期内节省所剩下的那一半固定成本(而它此后可能会继续生产)。因此,你可以设想一个离散时间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如果企业在每个时期都进行生产,它所要承担的成本是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否则为0。每个时期的实际时间长度表明企业承担成本的时间长度。

老师在下面进一步总结了:

“固定成本”和“沉淀成本”的差别只是程度问题,而非本质问题。固定成本只是在短期内才是沉淀的。

(当然,存在着短期究竟有多短;承诺投资行动的时间长度如何与产品竞争,即价格变动的时间长度加以比较这些问题。当讨论到可竞争性理论时,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

沉淀成本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期界上,能够创造收益流,却永远不能加以回收的那些投资成本。如果企业租用一台机器一个月(或者,企业在可以在购入后的一个月将它卖掉,而不发生资本损失),这台机器便会被列为固定资本;如果这台机器企业无法脱手,它便是一项沉淀成本。

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的概念是理想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短期和永久承诺行动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显然存在一个承诺行动程度的连续统(?拓扑学的不好,疑应为“集”?)。

第二,两种概念都假设,在承诺行动时期内(无论承诺什么),投资成本都不能回收。在实际中,一台机器在二手市场上会具有某一低于其原值的价值。同样,租赁或劳动契约可以不被履约,但需支付一笔惩罚成本。因此,承诺行动决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概念。我们所用的承诺行动时期的真实含义是指这样一个时期,在该时期内,摆脱承诺行动的成本高得足以使这样做是不值得的。为简化起见,我们愿意这样假设:在整个时期中,投资成本是完全沉淀的。

第三,作为一个相关的观点,我们的承诺行动概念主要是一个纯技术概念(虽然通过现存的投入品市场制度集合对立进行了过滤)。在实际中,一家企业再出售其资产或修改其租借或劳动契约的时间,可能还依赖于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经营情况好坏以及它在该市场中的战略性考虑。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29i343270p2.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5:28: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8 19:24:00的发言:第八章第一节中的一段:我们将把固定成本定义为与生产规模无关的,并对于某个较短的时间长度而言被锁住的(承诺的、沉淀的)成本,这个较短的时间长度定义为“时期”。

(1)怀疑这个“被锁住的”,是对fixed的误译?

(2)不如将“生产规模”直接说成“产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5:37:00

不妨从厂商规划上理解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

最简单的是:max p(q)q-c(q)

其中,p(q)是反需求函数,c(q)是成本函数。这样厂商的利润将是产量q的函数,但是,其中p(q)与c(q)由不同的因素决定,彼此是独立的。

把c(q)分解成两个非负函数之和,其中一个是常函数,另一个剩余部分。该剩余部分当q=0时亦为零。

这样,将这个常函数对应的常数称为“固定成本”。显然,固定成本影响着厂商的(产量)决策。

未进入该规划的东西,即使称作“**成本”,并未影响厂商的决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5:4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9 15:28:00的发言:

(1)怀疑这个“被锁住的”,是对fixed的误译?

(2)不如将“生产规模”直接说成“产量”。

您认为该如何翻译Fixed?“固定的”吗?

关于“产量”和“生产规模”,我仍然倾向于后者,因为产量只能显示一个结果,而生产规模是一个过程。

继续讨论吗?我可以把那一章传上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5:48: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9 15:43:00的发言:您认为该如何翻译Fixed?“固定的”吗?关于“产量”和“生产规模”,我仍然倾向于后者,因为产量只能显示一个结果,而生产规模是一个过程。

"fixed"叫不叫“固定”,这是个人偏好与理论背景的事。不过,自然语言描述性的定义,常常为理论带来不小的麻烦。这一点也正如“生产规模”,用什么来刻划“规模”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5:58: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9 15:48:00的发言:

不过,自然语言描述性的定义,常常为理论带来不小的麻烦。

这一点也正如“生产规模”,用什么来刻划“规模”呢?

我想模糊的语言定义的优势在于,可以给感性的东西留下空间。(这句话就够含糊的,呵呵。)

生产规模,我想用时间的积分大概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6:03: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9 15:58:00的发言:我想模糊的语言定义的优势在于,可以给感性的东西留下空间。(这句话就够含糊的,呵呵。)生产规模,我想用时间的积分大概可以?

(1)论坛上许多无意义的争论,就源于模糊甚至混乱的定义与理解。

(2)什么量对时间的积分,表示生产规模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6:13:00

从数学上说,我们一般可以假设(总)成本是产量的非负有界增函数(或者非减函数)。

闭区间上的有界增函数至多有可数个间断点(于是,成本函数在该闭区间上是几乎处处连续的)。

闭区间上的有界增函数还可以分解成两个函数之和:其中一个是阶梯状的函数(未必是常函数),另一个是连续函数。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总可以将一个成本(函数)分解成固定成本(函数)与可变成本(函数)之和,其中可变成本满足当q=0时自己亦为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8:59:00

max p(q)q-c(q)是什么函数?是利润函数吗?p(q)这个反需求函数代表什么?是收入吗?收入函数的话,应该是R(P、Q)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9:1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9 16:03:00的发言:

(2)什么量对时间的积分,表示生产规模呢?

边际生产成本?呵呵,这样就又绕回生产函数去了。

要不就是平均生产成本?

235422.pdf
大小:(4.34 MB)

 马上下载

此为梯若尔书第八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9 19:13: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9:16: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9 18:59:00的发言:

max p(q)q-c(q)是什么函数?是利润函数吗?p(q)这个反需求函数代表什么?是收入吗?收入函数的话,应该是R(P、Q)吧?

哦,这么深奥,我也不懂呢?

难道是传说中的变分法和动态最优化的内容吗?高阶多元微分?海赛加边矩阵?

呵呵,开个玩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19:2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9 15:37:00的发言:

不妨从厂商规划上理解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

最简单的是:max p(q)q-c(q)

其中,p(q)是反需求函数,c(q)是成本函数。这样厂商的利润将是产量q的函数,

但是,其中p(q)与c(q)由不同的因素决定,彼此是独立的。

把c(q)分解成两个非负函数之和,其中一个是常函数,另一个剩余部分。该剩余部分当q=0时亦为零。

这样,将这个常函数对应的常数称为“固定成本”。显然,固定成本影响着厂商的(产量)决策。

未进入该规划的东西,即使称作“**成本”,并未影响厂商的决策。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9 16:13:00的发言:

从数学上说,我们一般可以假设(总)成本是产量的非负有界增函数(或者非减函数)。

闭区间上的有界增函数至多有可数个间断点(于是,成本函数在该闭区间上是几乎处处连续的)。

闭区间上的有界增函数还可以分解成两个函数之和:其中一个是阶梯状的函数(未必是常函数),

另一个是连续函数。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总可以将一个成本(函数)分解成固定成本(函数)与可变成本(函数)之和,

其中可变成本满足当q=0时自己亦为0。

我大致理解您的意思了,不过好像要把一个总成本函数分解成两个成本函数,

在现实中,需要使用计量的思路来吧。这样您如何设定最初的模型呢?

如果是直接把会计数据进行不同成本的分类处理,似乎又不是纯经济学的做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9 21:30: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9 19:21:00的发言:

我大致理解您的意思了,不过好像要把一个总成本函数分解成两个成本函数,

在现实中,需要使用计量的思路来吧。这样您如何设定最初的模型呢?

如果是直接把会计数据进行不同成本的分类处理,似乎又不是纯经济学的做法。

经济学里的优化,不都是将现实进行模型化然后求解的过程么?

如果总是抱着数学上的东西,可能也不能看到本身的经济背景吧.

就像一个总成本函数分成两个成本函数,本来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就是一个不是那么具有数学准确性的东西,

衡量成本的现实做法我觉得还是会计与统计上的一件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09:05: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9 19:21:00的发言:我大致理解您的意思了,不过好像要把一个总成本函数分解成两个成本函数,在现实中,需要使用计量的思路来吧。这样您如何设定最初的模型呢?如果是直接把会计数据进行不同成本的分类处理,似乎又不是纯经济学的做法。

这里不过想说明,理论上(或者概念上)“固定成本”与“沉没成本”是有区别的。

现在不用扯上所谓“会计处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09:07: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9 18:59:00的发言:max p(q)q-c(q)是什么函数?是利润函数吗?p(q)这个反需求函数代表什么?是收入吗?收入函数的话,应该是R(P、Q)吧?

我想,我前面说的已经足够明确了。

如果讨论完全竞争的厂商,无非将p(q)直接换成外生的p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09:11: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9 19:21:00的发言:在现实中,需要使用计量的思路来吧。这样您如何设定最初的模型呢?

如何设定模型,与根据既定模型讨论什么,是两回事。

“经济学”本身,并不包含关于“应该如何设定模型”的知识。正如,“博弈论”不会讨论其三要素是如何选取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09:3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10 9:07:00的发言:

我想,我前面说的已经足够明确了。

如果讨论完全竞争的厂商,无非将p(q)直接换成外生的p而已。

不完全竞争市场呢?现实中,有大量固定成本的公司,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是很多的。

不能因为会完全竞争市场能表示成上述利润函数,就能说明各类市场情况下,都能表述能上述函数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09:38: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10 9:35:00的发言:

不完全竞争市场呢?现实中,有大量固定成本的公司,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是很多的。

不能因为会完全竞争市场能表示成上述利润函数,就能说明各类市场情况下,都能表述能上述函数的吧?

假如这样的话, 就需要给每一个个体都设计一个资金约束值的函数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09:4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9 15:37:00的发言:

不妨从厂商规划上理解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

最简单的是:max p(q)q-c(q)

其中,p(q)是反需求函数,c(q)是成本函数。这样厂商的利润将是产量q的函数,但是,其中p(q)与c(q)由不同的因素决定,彼此是独立的。

把c(q)分解成两个非负函数之和,其中一个是常函数,另一个剩余部分。该剩余部分当q=0时亦为零。

这样,将这个常函数对应的常数称为“固定成本”。显然,固定成本影响着厂商的(产量)决策。

未进入该规划的东西,即使称作“**成本”,并未影响厂商的决策。

固定成本决定厂商的产量决策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一般的规划论,是结合约束条件,从一阶、二阶条件求解利润极大值的产量的,而固定成本的常量对一阶、二阶条件的决定是没有影响的。就从一般教课书均衡条件MR=MC看,常量的固定成本,也是和决策是没有关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09:5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9 16:13:00的发言:

从数学上说,我们一般可以假设(总)成本是产量的非负有界增函数(或者非减函数)。

闭区间上的有界增函数至多有可数个间断点(于是,成本函数在该闭区间上是几乎处处连续的)。

闭区间上的有界增函数还可以分解成两个函数之和:其中一个是阶梯状的函数(未必是常函数),另一个是连续函数。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总可以将一个成本(函数)分解成固定成本(函数)与可变成本(函数)之和,其中可变成本满足当q=0时自己亦为0。

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确是可以表述成二个函数之和的,其一个是阶梯状的,另一个是连续的,这从不同区间,函数曲线下平移即可以做到。函数平移后,前一段曲线可以表述成后二个线向上加得到。

问题是,有什么理由证明成本函数是连续增函数?要是是假设出来的,那么是不是早就预设了成本函数可以表述成本常量加变量函数了,也就是预设了,生产成本是可以表述成固定成本加上可变成本的,只从数学角度再说一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11:33: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10 9:40:00的发言:固定成本决定厂商的产量决策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一般的规划论,是结合约束条件,从一阶、二阶条件求解利润极大值的产量的,而固定成本的常量对一阶、二阶条件的决定是没有影响的。就从一般教课书均衡条件MR=MC看,常量的固定成本,也是和决策是没有关系的。

决定厂商是否进入某一领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11:34: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10 9:54:00的发言: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确是可以表述成二个函数之和的,其一个是阶梯状的,另一个是连续的,这从不同区间,函数曲线下平移即可以做到。函数平移后,前一段曲线可以表述成后二个线向上加得到。

我前面的前提有说,成本函数是连续函数了吗?

不是连续函数的增函数仍然可以分解(只要在闭区间上处处有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11:35: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10 9:35:00的发言:不完全竞争市场呢?现实中,有大量固定成本的公司,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是很多的。不能因为会完全竞争市场能表示成上述利润函数,就能说明各类市场情况下,都能表述能上述函数的吧?

老兄没有学过基本的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11:40:00
原来是这个角度,当然是对的。是否参与、退出某个行业,的确这个固定成本是对厂商行为是有影响的。但是,不是从历史上付出的固定成本本身大小来影响这些行为的,有的固定成本,当时投入很大,但现在能赚取的利润很小,有的,刚好相反。所以,固定成本本身的大小,不会影响现在的行为选择,是从固定成本现在的盈能力看,会影响选择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11:40: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10 9:40:00的发言:固定成本决定厂商的产量决策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一般的规划论,是结合约束条件,从一阶、二阶条件求解利润极大值的产量的,而固定成本的常量对一阶、二阶条件的决定是没有影响的。就从一般教课书均衡条件MR=MC看,常量的固定成本,也是和决策是没有关系的。

这里还有一点:前面的前提是,你先知的并不是加和的形式,而只是c(q),加和的形式是分解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11:42: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10 11:43:00的发言:

有事说事吧!

怀疑人家有没有学习过XX,怀疑别人的能力与动机,没啥意思的吧?

冷静,冷静.

大家都是斑竹,别也对骂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11:4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10 11:35:00的发言:

老兄没有学过基本的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

是我把p(q)q错看成p(q)了,怪不得sungmoo发出这种疑问来。这个利润函数形式,数学上的表达,没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0 13:12: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11:4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10 11:40:00的发言:

这里还有一点:前面的前提是,你先知的并不是加和的形式,而只是c(q),加和的形式是分解出来的。

无论理论也好,数学表达形式也好,都是对现实现象的模拟,先有现象,后有理论与数学的表达。

数学上怎么样,我们先不说,现实中的生产厂商,是怎么样的?关于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11:5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9 15:37:00的发言:

不妨从厂商规划上理解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

最简单的是:max p(q)q-c(q)

其中,p(q)是反需求函数,c(q)是成本函数。这样厂商的利润将是产量q的函数,但是,其中p(q)与c(q)由不同的因素决定,彼此是独立的。

把c(q)分解成两个非负函数之和,其中一个是常函数,另一个剩余部分。该剩余部分当q=0时亦为零。

这样,将这个常函数对应的常数称为“固定成本”。显然,固定成本影响着厂商的(产量)决策。

未进入该规划的东西,即使称作“**成本”,并未影响厂商的决策。

p(q)中,p(q)是反需求函数,是根据需求确定价格吗?供给竞争呢?如何从(p(q)q-c(q))反应出来?另外,p(q)只是个价格,不是收入,有(p(q)q-c(q))这种利润函数形式的吗?厂商能只根据价格减成本的方式,决定利润的吗?

我一开始就对这个利润函数有疑问,至少其中的收入,没有表达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0 12:2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9 15:37:00的发言:

不妨从厂商规划上理解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

最简单的是:max p(q)q-c(q)

其中,p(q)是反需求函数,c(q)是成本函数。这样厂商的利润将是产量q的函数,但是,其中p(q)与c(q)由不同的因素决定,彼此是独立的。

把c(q)分解成两个非负函数之和,其中一个是常函数,另一个剩余部分。该剩余部分当q=0时亦为零。

这样,将这个常函数对应的常数称为“固定成本”。显然,固定成本影响着厂商的(产量)决策。

未进入该规划的东西,即使称作“**成本”,并未影响厂商的决策。

一个完整的规划描述,至少包括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目标函数至少要说明应变量,你的应变量是什么?你的约束条件呢?

另外,怎么样求解这个规划的,在具体的求解方式与求解过程中,才知道固定成本到底对规划有没有影响,才知道固定成本到底对厂商选择行为有没有影响的。

另外,既然已经有了利润函数(p(q)q-c(q))(这个利润函数中的收入表达是有问题的,我们先不理),那么,厂商的成本函数已确定了,这个确定成本函数的厂商,肯定是已进入某行业的厂商,否则,像固定成本我们是表达不出来的。既然是在位的厂商,那么,这个规划的问题是,由约束条件ST,确定(p,q)求MAXf(p,q),而不是进与与退出选择的问题了。这个规划与后面说明,固定成本影响进入与退出,是二回事,这个规划不能说明固定成本影响进入与退出的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