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7月26日晚,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首府艾哈迈达巴德市(Ahmedabad)发生了连环爆炸,造成45人死亡,161人受伤。印度警方估计,这是某个伊斯兰极端恐怖组织干的。
很难想象这样的惨剧会发生在古吉拉特邦,因为这是甘地的家乡。

(艾哈迈达巴德街头的小孩)
圣雄甘地于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古吉拉特邦的港口城市波尔班达(Porbandar)。我几乎不能想象他会出生在世界其它任何地方,因为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同时和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发生亲密关系的地方,甘地的所有思想和事迹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根据。
古吉拉特邦位于印度西北角,和巴基斯坦接壤,因此来自中东的伊斯兰教徒人数众多。出身于印度教家庭的甘地从小就学会了怎样跟穆斯林相处。
古吉拉特邦靠海,因此来自葡萄牙的传教士最早就是从这里登陆印度的。甘地也因此很早就接触了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和天主教。
古吉拉特邦同时还是印度耆那教的大本营,有15%的居民是耆那教教徒(印度全国的比例是0.4%)。耆那教讲究苦行,甘地的母亲深受影响,并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了甘地。
1915年,甘地从南非回到印度,出人意料地没有立刻进入政坛,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在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市(Ahmedabad)开了一间讲经堂(Ashram),做了一名布道僧侣。甘地深知印度是一个国民成分极为复杂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搞民主政治,很难获得民众广泛的支持。但是,印度却是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要想在最大范围内团结民众,必须披上一件宗教的外衣。

(甘地的讲经堂)
果然,甘地开办讲经堂的第二年就赢得了“圣雄”的头衔。这个新的名号标志着甘地正式从一名律师变成了一个印度教的“导师”(Guru),并获得了比印度所有的政治家更大的号召力。
在圣雄甘地的带领下,印度脱离英国统治宣布独立,但却付出了失去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代价。从此,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成为一对冤家,宗教冲突逐渐升级,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但是,不止一个古吉拉特人对我说过,宗教冲突只是政治家手里的武器,老百姓早就学会了宽容,无论是印度教徒、穆斯林,还是基督徒、耆那教徒,佛教徒……大家都应该是好朋友。
但是,宗教冲突的特点就在这里:即使大多数老百姓都不愿冲突,但只要有少数人打算利用一下宗教冲突,那么这种冲突就一定会发生。
另外,甘地的某些政策还把曾经富甲一方的古吉拉特邦变成了穷人的地方。原来,为了抵制英国的侵略,甘地号召印度人回归农耕传统,不鼓励印度人学习英语,接受英式教育。结果,如今印度北方人懂英语的比例很低,而受甘地影响较小的南方则英语普及度很高,那里的人利用这一优势,变成了国际软件中心,班加罗尔和海德拉巴德这两个新硅谷都在南方,它们把印度北方远远甩在了后面。
当然了,印度的软件人才其实只是“电脑打工者”,真正的大钱都是被西方资本家赚走了。但是,恪守传统的印度北方人也没能用清贫换来尊严,甘地的家乡古吉拉特邦如今更是变成了印度宗教冲突最厉害的地方。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警惕所有那些被神化了的人物。这年头,圣雄是靠不住的。

(甘地讲经堂附近有个孤儿院,孩子们都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