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大家在讨论王则柯教授的《别人的信封似乎更诱人》。我也看过这篇文章,并设计一个更简单的例子。现在跟大家交流一下,请各位不吝指教。
一天,上帝在A和B两人面前显现,拿出两个信封,并向两人说明说:这两个信封,其中一个装的钱是另一个的两倍。说完上帝将信封交给了A,并让B从中随机抽取一个。两人都知道自己信封里装着多少钱,但不知对方信封里装着多少钱。请问:他们是否愿意交换信封。
期望收益的解法:
假设A的信封装着a元,他会想对方可能是 a/2 元或 2a 元,两者的可能性都是1/2,交换的期望收益是1.25a元,所以A愿意交换。
同样的分析可知,如果B的信封装着b元,则他交换的期望收益是1.25b元,所以B也愿意交换。
看起来交换对双方都有利,但我们也清楚这个交换不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这就矛盾了。
我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发现这里用期望收益是有问题的。
其实,两个信封装着多少钱是确定的事情。比方说,一个信封装着100元,另一个装着200元。如果你拿了100元,对方就肯定拿了200元。但你不知道,就主观估计对方有50%的可能性拿了50元,但这不是客观的事实。而用期望收益的前提,是收益是一个客观的随机变量。
我觉得更合理的解法是:
假设一个信封装着a元,另一个装着2a元。由于随机抽取,所以A拿到a元信封的可能性是50%,拿到2a元信封的可能性也是50% 。交换之后情况一样,A拿到a元信封的可能性还是50%,拿到2a元信封的可能性也还是50% 。所以不用知道信封里面装者多少钱,我们可以断定,交换不会带来好处。
这样的分析是否合理呢?愿听各位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