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财务职能正在转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已由普通的”账房先生”向“战略性CMA财务管理会计”转变。衡量一个好会计的标准已不再是单一的传统会计工作,而是需要财会人才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从传统的会计、记账、编表、分析向参与企业战略转变。对于企业来讲,核心人员永远是那些能够创造财富的人员。中国会计的思维定式便是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记录财富的角色上,这是为什么中国的财务会计包括一些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的地位得不到普遍提升的根本原因之一。
管理会计目前在中国还属于十分稀缺的岗位,据权威数据统计,管理人才缺口高达300万。面对当今经济波动下市场需求,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已由普通的”账房先生”向战略性财务管理会计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徐经长在论坛上表示,企业的财务人与要融入到企业发展当中去,财务人员“既要站得住也要顶得住”。怎么站得住顶得住?徐经长表示,中国目前在会计教学中缺乏“实务”性教育,现在的大学会计教育也正在从教授知识向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转变。同时会计人员也要从传统的会计、记账、编表、分析向参与企业战略转变。
为何
CMA认证能使财务部门角色转变
管理会计CMA是和审计的知识体系完全不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财务会计衡量价值,
管理会计是创造价值,传统财务会计属于一种专业领域,主要功能是做记录,是“向后看”,而不会大量涉及法律的、管理的、董事会需要的很多功能等。立信CMA提醒你,CMA管理会计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看未来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战略发展。
管理会计CMA的知识体系助推财务部门转型成功
CMA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成本管理;(2)预算编制;(3)绩效管理;(4)财务决策;(5)公司理财。其中成本管理是基础,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属于“计划-控制脉”,财务决策和公司理财属于“决策脉”。
由此可见,通过管理会计,会计工作者可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财务部门角色转变以及成为企业“利润中心”也是指日可待。
这几年,央企非常重视管理会计,很多管理会计方法,如全面预算管理、内部业绩评价与考核、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投资决策方法等,都进入了应用阶段。而信息技术正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管理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结合,使管理会计取得了一日千里的发展。目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如全面预算管理、作业成本法、内部管理会计报告等。可以说,信息化为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此,立信CMA也很认同:“信息化是能够使管理会计更好应用的辅助产品。比如有些好的管理会计模型和方法,相关信息不掌握就做不了。但现在信息化之后,掌握的信息全面了,就能应用这些方法了。信息化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帮助很大。”同时,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使管理会计能够从多维度的角度进行实务管理,而不再是理论界的设想。
CMA管理会计作为21世纪会计发展的风向标和指南针,其重要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财务工作者和相关专家、学者所重视。在财务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与传统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往往负责监控、反应、报告和预测企业经营成果,收集、分析和整合企业信息,评估企业整体业绩、执行和监视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参与到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过程中。管理会计能够从商业的各个角度考虑问题,基于富有洞察力的财务数据和经济规律,为推动企业整体绩效提供决策信息和切实建议,是企业难得的会计人才。可见,CMA认证已成为衡量当今好会计的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