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6575 9
2008-08-02

今天读到高鸿业编写的微观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那一章遇到一个问题:短期内,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供给曲线应为MC曲线上P大于等于AVC的部分,可在下一节(短期)生产者剩余里,供给却为MC曲线的全部,即只要MR大于MC厂商进行生产都是有利的,可如果P小于AVC的话厂商应该是停止生产的啊。请教大家供给曲线到底应该为MC曲线的哪一部分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 19:01: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2 19:13:00

你理解有问题,这两个地方讲的不是同一条曲线,前面的是指单个厂商供给曲线,后面的是市场供给曲线,就是整个行业厂商的加总之和,对于单个厂商来讲当然是MC曲线上P大于等于AVC的部分,对于行业就不是了,因为不同的厂商成本可能会不一样啊,这样就会导致优胜劣汰,这是其一;

再有就是或者更准确的讲是前面已经界定了供应曲线是MC曲线上P大于等于AVC的部分,后面都是这样的,只不过不在说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 19:17:00

“短期内,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供给曲线应为MC曲线上P大于等于AVC的部分”

上面这句话是没错的,而讲到生产者剩余里面的时候,仍然是适用这句话的。

不过此时要注意到书上画的mc曲线的一部分,具体的来说此时的mc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在讲到生产者剩余的时候,此时对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来说,它的p是一条水平线,平且p曲线于mc曲线的交点是位于mc最低点以上的,证明已经满足了p>avc的最低点(也是mc的最低点),所以书上讲到的供给曲线在这里也并不矛盾。

不过最抽象的说法还是前面的要准确点:短期内,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供给曲线应为MC曲线上P大于等于AVC的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 20:56:00

LZ可以把纵轴(P)移动到SMC和AVC的焦点处,不影响结论的分析(可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7.2 生产者剩余)。

如果就原图来讲,可从下列角度思考:

(1)在从0到Q0的每一个Qi上,P0(即MR)都要大于MC,所以生产者剩余就是这些部分的总和。

(2)不同的厂商,生产规模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SMC和AVC的位置不一样。对于同一个市场价格P0,有些厂商获得利润,有些厂商利润为零但仍然生产,有些厂商则退出。图6-8只是代表某一特定厂商的生产规模,在这一规模下,在市场价格为P0时,该厂商正常生产并获得利润。

(3)我们可以把图6-8的市场价格线P0向下平移,可以看出:对应于某一个Pi,可能刚开始MC要大于Pi,但是随着Q的不断增加,由于生产规模不变,当产量达到Q0时,厂商还是获得了利润,从而也获得了生产者剩余;当P0移动到SMC和AVC的交点处,此时厂商处于停止营业点,现在的生产者剩余也已经为零了。

(4)最关键的是要搞清楚:MR=MC是确定一个Q,在该Q上生产,厂商能够获得最大利润(也可能是利润为零或者承受最小亏损);而由于不同厂商的生产规模不同,在他们都实现了MR=MC时,会出现AR与AVC的不同对比关系。

综上所述,不同的厂商,供给曲线是不一样的,但总的来说,都是SMC上P>=AVC的部分。生产者剩余的概念,是衡量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是一定数量)的产品时感受到的状态改善,是一个总量概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 23:22: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3 15:56:00

厂商要从第一个单位开始生产啊,所以MC前面的部分是衡量之前每单位的成本的。

厂商决策看MC,盈亏是看AC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3 22:57:00
非常感谢大家的详细讲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