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961 0
2014-11-28
老板们拍案叫好的平台 都转疯了! 喜欢诚信的朋友都转发了…………
“再掀打车软件般派送狂潮————“15亿大派送进行中 “职场诚信”概念一炮而红”
新华社 中新网 参考消息 新民网…现在能找到的就有2270多家媒体和网站转发了这条消息!  朋友们见者有份啊!还不赶快转发给朋友们?”

15亿助力约束机制全覆盖 职场诚信概念备受关注


2014年11月26日 10: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闪辞”、恶意跳槽、违约等个人职场失信行为将被记录在案,供用人单位网上查询。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近日正式启动,用人单位可通过此平台查阅应聘人员的职场诚信信息。

  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是“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新开通的职场诚信查询通道。企业注册后,即可根据应聘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本人提供的加密码查询应聘人员此前在其他单位真实的工作表现,避免应聘者“简历注水”蒙蔽企业,从而降低企业用人风险。同时,企业也可为在职员工建立职场诚信档案,以此种方式约束并激励员工。
  目前,网站开设的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全国各大中小微企业的首选,涵盖广告、酒店、物业管理、通讯、互联网、机械制造、工程装饰装修、贸易等三十多个行业。

  据了解,为方便用人单位和个人免费注册及查询,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面向100万家民营企业送出15亿元注册礼包,吸引更多企业了解和使用服务平台。

  近年来,“闪辞”、违约、恶意跳槽、泄漏商业机密等个人职场失信现象频现,个人携带公司资源出走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些个人失信行为使得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失去信任,不愿再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培养员工,继而造成员工不满、跳槽、甚至“闪辞”……如此恶性循环,个人和企业双方都受到伤害。

  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宋光潮说,该平台为没有建立员工档案的民营企业甄选人才、把好用人关提供帮助。同时,还可以为认真勤恳的员工留下了一个“良好”的诚信记录。

  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负责人李海彬说:“该平台将个人的职场诚信表现从线下搬到线上,加大线上查询的透明度,让人‘不愿失信,不想失信,不敢失信’。”

  同时该负责人还表示,为了让更多企业了解和使用“平台”,实现个人职场诚信约束和激励体系的“全覆盖”。“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在有关机构的支持下,向免费注册的企业送出价值15亿元的大礼。这份大礼不但使企业能够免费注册,还能够通过员工诚信档案的建立,获得积分,实现免费查询。

  宋光潮表示,如果每家企业都使用“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就能够实现个人职场诚信约束和激励体系的“全覆盖”,发挥出“一处失信
处处受戒”的效果,让失信无处遁形,使企业也愿意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培养自己的员工,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点评:每家企业都使用“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就能够实现个人职场诚信约束和激励体系的“全覆盖”,发挥出“一处失信
处处受戒”的效果,让失信无处遁形,彻底改变职场认钱不认“仁”、唯利是图的现状。使企业也愿意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培养自己的员工,以达到双赢的目的。“职场诚信”的概念一炮而红,这15亿花的值!



相关阅读:个人职场诚信信息是不是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按照通常的法理来解释的话,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1、隐私的主体是自然人。隐私源于人的羞耻感,故只有自然人才可以成为享有隐私的主体。
2、隐私的客体是自然人的个人事务、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个人事务,是相对于公共事物、群体事务、单位事务而言的,是以具体的、有形的形式表现于外界的隐私,且以特定个人为活动的主体,如朋友往来、夫妻生活、婚外性行为等。个人信息系指特定个人不愿公开的情报、资料、数据等,是抽象的、无形的隐私。个人领域是指个人的隐密范围,如身体的隐蔽部位、日记内容、通信秘密等。隐私的客体是隐私中的“私”的具体表现。

3、隐私的内容即客观方面是指特定个人对其事务、信息或领域秘而不宣、不愿他人探知或干涉的事实或行为。

上述的法理解释中关键的是自然人的“个人事物”和“公共事物”“公共利益”的区别。也就是说个人隐私保护的范围是在“于公共事物、群体事务、单位事务”所涉及的“公共利益”之外的范畴。

根据2013年3月15日颁布实施的最新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中第十四条的规定:
“禁止征信机构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但是,征信机构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的除外。”

也就是说:取得其书面同意后,“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也是可以采集的,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是不得采集的。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的还规定: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履行职务相关的信息,不作为个人信息。也就是说,个人在职场的信息因为是属于“公共事物、群体事务、单位事务”的范畴,所以,个人职场的诚信信息(或称为“个人职场诚信档案”)不是个人隐私保护的范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