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971 0
2008-08-04



    经济体系的可调用性经济资源的最佳经济系统效用状态的设计
        --经济管理的经济设计刍论(初稿)
            作者:老糊涂真糊涂
          (领域:管理经济学、其它)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经济设计的诌论,引入全新的经济学的探索思路;导出共识规范的三维复矢量经济状态I=A(i+i`+a)、和输入输出性“黑匣子”状态的经济理论模型与模式;归纳出经济学的基本学科、及基本学科的相关关系;概述经济设计的学科位置,和经济设计的基本方法;示意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律、经济资源的经济效用状态的串并联性迭加运算律;示意经济生产力、经济价值、价格、货币,与经济状态的度量量纲单位的关系;示意实现智能社会经济体系、实现智能企业经济体系的科学经济管理的可能性。

关键字:
    经济设计,经济计划,经济管理,经济模型

Abstract:
    This article leads into a brand-new economics exploration train of thought by a simple treatise of economy designs.  It derives a common view of standard three dimension restoring vector economy state I = A (i + i `+ a), the economy theory model and pattern with IO "black box" state.  It also sums up the fundamental economics descipline and fundamental discipline appearance rel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position of economy designs discipline and economy design basic method.  It gives the economy efficacy state series-parallel connection nature superposition arithmetic law of economy resource, the tip to shift the law of economy resource;  It gives relationship of economy productivity, economic value, price, currency, and economy state magnanimity dimension unit;  It also gives the possibility realizing the intelligence society economic setup , realizing intelligence enterprise economic setup science economic management.

Key words:
    Economy Design, Economic Planning,Economic Management, Economic Model
  
 
                引  言

  经济体系的可调用性经济资源的最佳经济系统效用状态的设计,是经济体系的经济管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经济体系的可调用性经济资源的最佳经济系统效用状态的设计,也就是经济性体系的可调用性实有经济资源的最佳供需平衡配置状态的设计。或者说,经济体系的最佳经济系统状态的设计,也就是现时的国民经济计划、企业经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工作生产计划、个人理财计划,都将需要使用的一种科学学科。
  由于,上述这些计划的共性目的,都是经济体系的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最佳经济系统效用状态的设计。且设计一词比计划一词,更能反映人类准确运用经济规律、准确利用惯性经济现象,最大限度地提升经济资源的经济效用的科学主题。
  故而,我们需要、且也可以将其所有经济计划,都科学、规范化地视为是经济设计。
  又由于,形成经济现象的主体,只可能是人与事物、或人与经济资源。如果将其自然人的生理体系,视为是生产经济资源、消费损耗经济资源、吸收经济资源“营养”的“设备、供需体系”。则其经济学、和经济设计的基本对象,将可以简化归纳为两大类--即,经济资源,与生产制作、消费损耗经济资源的“设备、供需体系”。
  这也就是说,针对经济学、和经济设计所需涉及的两大类基本对象而言。最基本的经济设计,将会具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经济体系的生产消费经济资源的最佳经济运行机理机制(如公司章程与公司制度)的设计;其二是,经济体系的可调用性实有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最佳经济系统效用状态的设计。
  故而,为了强调区别、避免混淆,我们必须说明的是,本文的经济设计的诌论主题,是经济体系的可调用性实有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最佳经济系统效用状态的设计。

        1、经济设计学科在经济学范畴中的学科位置

  基于生活常识可知,一切自然事物,都只有被自然人所使用消费之后,才能具有经济价值。或者说,被自然人所主动、被动性使用消费的一切自然事物,都将具有经济价值。
  所以,自然人所需将能主动、被动性使用消费的一切自然事物,都是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经济资源。
  基于社会生活常识可知,一切社会经济体系,都将只可能是由工商户籍性企业法人、民政户籍性社团法人,以及地理区域性社会政权人所组成;
  而一切工商户籍性企业法人、民政户籍性社团法人,又都将只可能是由出生居住户籍性自然人、婚姻家庭户籍性法人所组成;
  且一切企业法人经济体系、社会团体法人经济体系、以及一切社会经济体系内部的部门单位、工序岗位等等经济系统功能单元,又都将只可能是由自然人主动、被动性使用消费各种经济资源之时的各种基本消费行为、生产行为所组成。
  所以,一切经济规律,都只将可能是来源于,自然人消费空气资源、生产食物资源等等,关于自然人损耗经济资源的各种基本生活现象、各种基本工作现象。
  我们又可基于生活常识可知。自然人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自然人在日常生活、日常工作之中,主动、被动性使用消费经济资源之时。我们所能观察认识到的基本现象、基本问题,则是简单的。都将只可能是经济资源的消费、生产、和贸易性流动状态,以及经济资源的供需贸易性协作系统状态,等等具有递进层次关系的三类基本现象、基本问题。
  所以,经济学的基本学问,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类:
  其一是,自然人在主动、被动性使用消费经济资源之时,其单个、多个被使用消费的经济资源,是如何产生经济效用状态、是如何迭加性变换成经济效用状态的规律--《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原理》;
  其二是,自然人自主责任性组建家庭,供需协作性组建企业、社会团体、国家,和委托责任性组建部门单位、工序岗位,等等组建虚拟性法人经济体系、组建虚拟性法人经济体系系统功能单元的组建规律,以及其各种虚拟性法人经济体系、经济单元的经济运行调控规律--《经济体系的经济管理》;
  其三是,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所能变换成的经济状态如何?其经济状态如何度量计算的基本度量计算规律--《经济状态的度量计算》。
  于是,我们可以说,如果描述基本经济现象、基本经济状态、基本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范畴的《经济学基础知识》,是经济学的纲目纲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那么,则其《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原理》、《经济状态的度量计算》、《经济体系的经济管理基础》,将可以是其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基础学科。
  我们又基于生活常识可知,我们掌握经济规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可以调用的有限经济资源,提高自然人的生活质量。或者说,我们掌握经济规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个人生活好、企业生产经营好、国家和谐昌盛。
  而任意经济体系实现其最终目的,最终都将依赖于其经济体系的经济管理。
  所以,《经济体系的经济管理》,也就是经济规律的最终使用者。《经济体系的经济管理》学科,也就是经济学的应用科学、经济规律的经济应用实施工程学。
  我们基于工作常识可知,任何经济体系的运行,都将需要相应的运行规章制度、运行目标、和运行过程之时的实时性证实调控方法。
  或者说,任何经济体系的运行,既需要设计一个好的经济运行规章制度;也需要设计出相应于经济体系的实有经济资源,所能实现的理想的、最佳的整体机理目标;且还需要在实现最佳经济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实时证实实际运行状态、排除干扰,而按照最佳整体机理目标,实时调控其经济体系的运行状态。
  显然,这些工作常识现象说明了,任何经济体系、任何经济体系内部机构单元的经济管理,都将具有只需、必须的三个步骤的共性规律:
  1、保障实现经济体系的基本机理特征、基本机理宪章的制度机制的设计;
  2、经济体系的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最佳经济系统效用目标状态的设计;
  3、实现最佳经济系统效用状态的实时证实性配置调控。
  于是,我们说,经济性体系的最佳系统状态的设计、或经济设计,在经济学范畴中的位置,是经济学范畴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的《经济体系的经济管理》,所包含的《经济体系的经济管理制度设计学》[(该学科将含有,政治、法律、社会褔利保障、协议责任性系统机理、自主责任性系统机理、委托受控责任性系统机理、和无隐瞒动机的证实性税务机制制度、无法隐瞒的证实性财会机制制度)]、《经济性体系的最佳系统状态的设计学》、《经济体系系统运行状态的证实性调控调度学》[(该学科将含有,物流证实调控管理、资金流证实调控管理、行为情绪证实调控管理、事务工序流证实调控管理、或财政、税务、统计、会计)],这三个分支学科之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之一。

           2、经济设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模式

  基于日常生活常识可知,一切事物、或一切经济资源,都只有被自然人所使用消费,才能具有经济价值。且任意自然人在使用消费任意经济资源之时,所能相应承受荷载到的相关影响作用,都将只可能是,自然人的生活行为的体能增减性影响,和相应的活生行为的舒适感觉状态。
  这也就是说,一切经济资源,在自然人使用消费之时,其自然人所能承受荷载到的经济资源的相关影响状态,或其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用状态,都将只可能是:
  自然人的生活行为体能的实损性增减量a;
  体能实损性(或如食用性)生理舒适感、不舒适感的任意瞬间感觉幅度量i;
  体能实损性(或如食用性)生理舒适感、不舒适感的任意瞬间感觉幅度量i,在一个食用效用节奏单位时间时T的时间流逝性延展路线上的变化曲线(或曲面面积)量i’。
  即,一切经济资源,所能具有、所能产生的经济状态,都将只可能是三维复矢量I所示的三维参量结构状态:
  I=A(i+i`+a)--------(1)。
  同时,我们还可基于生活常识可知,我们劳动的目的、挣钱的目的、以及社会经济状态的调控目的,也就是为了我们生活愉快、劳动也愉快、企业经营好、社会生活环境和谐。而当我们使用消费经济资源之时,其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抽象性经济效用状态复矢量I,所能反映的本质,也正是、也只可能是自然人的生活舒适与否性状态。
  所以,我们试图寻求的共识经济状态,也就只可是抽象性经济效用状态复矢量I=A(i+i`+a)。
  于是,基于自然人使用消费经济资源之时,所能承受荷载到的这种相关影响性直观状态I=(i+i`+a)。我们则有如下所述的、能够采用数学关系式直观描述的、科学规范的经济概念:
  什么叫经济?
  经济,就是自然事物所能具有的一种物质特性性质;
  经济,就是自然事物所能具有的、能够对自然人的生理体系,产生生活行为体能的实损性增减量a作用、和生理舒适与否性感觉幅度量(i+i`)作用的一种物质特性性质。
  我们又基于日常生活常识可知,任意自然人在使用消费任意经济资源之时、或任何经济资源在产生经济作用之时,我们始终都只可能是处于其自然人的生理体系的外部位置,来观察其自然人在使用消费经济资源之时,其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经济作用性效用状态。而其经济资源在其自然人的生理体系内部,经过什么过程去形成其三维复矢量I所示的三维参量结构性经济效用状态的问题,我们始终都无法观察到。且在实际经济消费之时,也无需观察认识到其经济资源,在其自然人的生理体系内部的经济作用过程状态。
  所以,我们在观察认识任意经济体系的任意经济资源的经济效用状态之时,始终都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性“黑匣子”系统模型,和虚实变换性三维复矢量I(i、i`、a)系统关系模式,来描述其经济体系的可调用性实有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最佳经济系统状态。
  而且,无论其被观察对象,是否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或者说,无论是在观察认识、承认证实、度量判别、理论解析物理,以及是在观察认识、承认证实、度量判别、理论解析经济。我们都将只可能是依赖于我们的生理知觉性感官体系的五种基本知觉方式,去观察认识其物理状态、经济状态。且也只有其视觉性、触觉性两种知觉状态,能够构成视觉性、触觉性公共封闭知觉状态(看得见、摸得着,才能承认证实物体)承认证实解”;且也只有其视觉性、触觉性两种知觉状态,能够构成视觉性、触觉性公共封闭知觉状态“承认证实解”的系统理论解析关系模型模式,和度量判别性度量量纲单位制式。
  同时,无论是在社会经济体系的外部整体观察位置、部门单位单元的外部整体观察位置,还是在企业经济体系、企业部门单位单元的外部整体观察位置,乃至是在物理电磁体系的外部整体观察位置。我们始终都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性“黑匣子”系统模型,和虚实变换性三维复矢量I系统关系模式,去观察认识、承认证实、度量判别、理论解析任意经济体系的经济状态。
  或者简单地说:
  由于,我们只能识别视觉性、触觉性两种知觉状态。我们也就只能只需度量判别视觉性、触觉性知觉状态。而其基本的视觉性、触觉性知觉状态,也就是视觉性空间、距离,和触觉性力度、硬度。
  故而,我们也就只能只需度量判别视觉性空间,和触觉性力、功、功率、强度、幅度,以及其各种视觉性、触觉性知觉状态的相关关系。而不理睬被观察对象,是否存在关于“物理”或“经济”的本质区别。
  又由于,我们只能位于被观察对象的外部、或内部的位置上,去观察被观察对象的相关影响性完整关联范围。而其外部、或内部的观察位置上,所能观察认识到的关联状态,也就是封闭性状态、或开放性状态。且其封闭性状态的关联关系,也就只能是输入输出性“黑匣子”系统关系。
  故而,相对性观察位置一定,则其相关影响性系统模型、和相关影响性系统模式,也就相应特定。且也不理睬被观察对象,是否存在关于“物理”或“经济”的本质区别。
  所以,我们可以说,我们人类的生理知觉性感官体系的观察认识性系统知觉方式,和电磁体系、经济体系的相同的相对性观察位置。既决定了输入输出性“黑匣子”系统模型,和虚实变换性三维复矢量I系统关系模式,是电磁体系的系统理论模型、系统理论关系模式;且也决定了输入输出性“黑匣子”系统模型,和虚实变换性三维复矢量I系统关系模式,还是经济学的一种基本经济理论模型模式、经济设计的系统理论模型模式。
  我们还可以说,由于一切社会经济体系,都将只可能是由工商户籍性企业法人、民政户籍性社会团体法人,以及地理区域性社会政权人所组成;而一切工商户籍性企业法人、民政户籍性社会行为主题团体法人,又都将只可能是,由出生居住户籍性自然人、婚姻家庭户籍性法人所组成;且一切企业法人经济体系、社会团体法人经济体系、以及一切社会经济体系内部的部门单位、工序岗位等等经济系统功能单元,又都将只可能是由自然人的各种基本消费行为、生产行为,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用状态所组成。
  故而,只要输入输出性“黑匣子”系统模型,和虚实变换性三维复矢量I系统关系模式,能够描述自然人的各种基本消费行为、生产行为,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用状态。我们即可用其系统模型模式,描述一切经济体系的经济状态。
  总之,输入输出性“黑匣子”系统模型,和虚实变换性三维复矢量I系统关系模式,仅是我们观察认识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观察认识性规律;仅是我们观察认识、承认证实、度量判别、抽象描述、理论解析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一种工具性学科科学。其“黑匣子”系统模型模式,只与我们观察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相对性观察位置相关,而与经济规律无关。
  总之,经济学与物理学的相同之处,就在于观察认识他们的基本方法方式,都是相同的。无论经济、物理的本质,是如何的不同。他们都将只可能是依赖于我们的生理知觉性感官体系,去观察认识其经济、物理,所能具有的自然规律。

     3、经济设计的基本节奏周期、基本对象、基本设计计算方法

  基于生活常识可知,食用经济资源的食用性经济效用,是有食用性进餐舒适感,至饥饿性不舒适感的早、中、晚餐效用节奏的;食用经济资源的供给性生长时间长度,也是具有节奏的;施工行为所需工作时间长度,也是具有节奏的;而住房资源的经济效用,仍有其住房的使用寿命节奏(住房的使用寿命,大于自然人的生存寿命之时,则以自然人的生存寿命来决定其经济设计的节奏)。
  但是,住房资源的经济效用的使用寿命节奏,相对于自然人的一个作息时间节奏的经济设计而言,其住房的经济效用状态,只可能是其住房长期经济效用的一种均摊性质的直线。
  显然,这也就是说,经济设计周期,具有有曲线节奏的曲线周期、和无曲线节奏的直线周期的两种基本设计周期类型。
  我们又基于工作常识可知,在具有有曲线节奏周期的具体经济体系的实际经济设计之时,我们可以以一个食用性经济效用节奏的时间长度,作为经济设计的设计周期长度。在理论上,也可以以1点5个食用性经济效用节奏的时间长度,作为经济设计的设计周期长度。但是,半个节奏周期,没有实用意义、有的经济资源或会产生反作用意义。
  故而,以曲线节奏周期为基准的经济设计,只有形如按其食用性经济效用节奏的时间长度,作为其经济设计的设计周期长度,才能具有实用精度意义。
  同时,还可基于工作常识可知,在无曲线节奏的直线周期的、具体经济体系的实际经济设计之时,我们几乎可以随意确定出,短、中、长远经济设计时间长度。但是,经济设计时间长度过短,易于形成相同结论的反复设计;经济设计时间长度过长,又易于形成超出已知数据存在时间、或数据度量计算精度不足。
  故而,以直线周期为基准的经济设计,只有形如按其已知数据存在时间、或数据度量计算精度,去确定中、长远经济设计时间长度的方式,才能具有实用精度意义。
  所以,我们可以说,经济设计的设计单位时间长度的界定方式,具有曲线型、直线型,这两种基本界定方式。
  而且,经济设计的设计单位时间长度,是不可随意的。否则,或无实用精度、或无实用意义。
  例如,施工组织设计的时间长度,只能是以其完整的施工任务,所需工作时间长来确定。而自然人的最佳个人消费理财经济设计,则有食用效用节奏时间单位长度、作息时间节奏时间长度、食用经济资源的供给性生长节奏时间长度、一生生存节奏时间长度。
  国民社会经济体系的中、长远经济设计时间长度的确定,则将有社会自然经济资源的供给节奏、经济资源的研发需求节奏,和社会经济状态总数据的度量计算精度,所能反映的有效实用经济设计时间长度。
  总之,在理论上,任意经济体系的最佳经济系统效用状态,任意经济体系的单位时间最佳经济增长速度,都是唯一的;任意经济体系的有效经济设计节奏周期、或实用经济设计时间长,也是唯一的。
  我们又基于生活常识可知,无论经济现象如何丰富,产生经济现象的主体,只可能是人与事物、或人与经济资源。如果将其自然人的生理体系,视为是生产经济资源、消费损耗经济资源的“设备”。则其经济学、和经济设计的基本对象,将可以简化归纳为两大类--即,经济资源,与生产制作、消费损耗经济资源的“设备”。
  所以,我们可以说,经济设计的基本对象,是由经济资源,和生产制作、消费损耗经济资源的“设备”,这两大类基本对象所组成。
  我们又基于工作常识可知,任意经济体系的经济设计,所能具有的给定已知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已知其经济体系,所处社会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所具有的经济资源,去求解其经济体系所能实现的最佳长期运行目标;有的是依据已知的最佳长期系统运行目标,去设计计算其经济体系的短、中期最佳经济运行目标状态;而有的经济体系的经济设计,则是系统目标已知,求系统内部配置、或求其经济体系的部门、单位、班组的运行指标、工作目标。
  但是,无论其经济体系所能给出的已知条件如何,其经济体系的经济设计,始终都可以运用“黑匣子”系统模型,和虚实变换性三维复矢量I系统关系模式,来建立其经济体系的最佳经济状态的设计计算模型模式。
  所以,我们可以说,无论其经济体系所能实际给出的已知条件如何,任意经济体系的经济设计的设计计算模型模式,始终不变。都将可以是“黑匣子”系统模型的系统层次解析关系式,和“黑匣子”系统模型的系统运行、系统运动、系统增长变化时间解析关系式。
  同时,我们基于生活常识可知,任何自然人在任意一个食用性经济资源的经济效用节奏单位时间内,始终都是只有在不可选择性必需的空气经济资源、食用经济资源的呼吸性、食用性消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挥其他可选择性经济资源的偏好消费性个性行为、偏好劳动性个性行为。
  而且,任意经济资源在产生经济作用效用之时,我们只可能是位于自然人的生理体系、或经济体系的外部观察位置。而只能仅能观察识别其经济资源的基本损耗性方式、和基本经济作用效用方式。其经济资源的基本损耗性方式、和基本经济作用效用方式,也始终都将只可能是实损耗性方式、虚损耗性方式,和阻碍性、容纳性、感应性经济作用效用方式。且其经济资源的各种经济作用效用状态的迭加关系式,都将只可能是串、并联性迭加关系式。
  例如,我们在观赏性消费一幅画之时,其艺术品资源的物理损耗趋于零、而呈虚损特性。且其艺术品资源的经济作用效用方式,也只可能是感应性经济作用效用方式。
  又如,在一个食物经济资源的食用经济效用节奏单位时间内,有一个艺术品资源的经济作用效用,则其两者之间的经济效用状态的迭加关系,是关于时间延展路线上的并联性迭加关系;而其食物经济资源的两餐食用经济效用状态之间的迭加关系,则是关于时间延展路线上的串联性迭加关系。
  还如,现时编制施工形象进度表之时,其各种施工工序之间的经济资源的运行损耗关系,始终只可能是关于时间延展路线上的串联性迭加关系的现象,也正是这种经济资源的经济效用状态之间的迭加规律的基本体现。
  于是,我们可以说,经济设计所需涉及到的基本对象、基本问题的类别,都是有限的。经济设计所需使用的经济效用状态的基本迭加运算关系式,始终都是不变的。其经济设计的基本设计计算方法是:
  首先定性确定,其经济体系的生产消费性供需损耗性能状态,和其经济体系的各种可调用性经济资源的经济作用方式,是虚损耗方式、还是实损耗方式;
  依据经济体系的可调用性经济资源的虚损耗方式、实损耗方式,和其经济体系的生产消费性供需损耗性能状态,定性设计经济资源的系统分配配置方式;
  依据不可选择性必需经济资源,与可选择性偏好消费经济资源之间的输入输出性系统迭加层次关系式。以及其经济资源的阻碍性、容纳性、感应性经济效用状态的串、并联性迭加关系解析方程式。去定量解析经济体系的可调用性经济资源,所能实现的、所能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用状态。
  必须说明的是,对于市场经济、市场贸易、市场管理,以及国际贸易等等开放性系统状态的贸易市场问题。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是社会经济体系、世界经济体系的内部层次问题,而仍然可以运用“黑匣子”系统模型模式,来建立其市场贸易性最佳经济状态的设计计算模型模式。

        4、经济设计的理想参照基准系的定义

  物理范畴的自由落体运动律,是以没有空气的理想条件,作为所有常观物体遵循自由落体运动律的前提条件、或作为量化理论理想参照状态系基准,而普适于所有常观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在经济学范畴,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性运行效用律的理论描述,需要指出一个相应的前提条件;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性运行效用律的量化理论描述,需要依据相应的前提条件,建立一个理想参照基准系。
  我们说,经济规律,也需要、且也存在着一个理想参照状态的前提条件。经济学、经济设计的理想参照基准系,也就是:
  不可选择性必需的空气资源,处于及时充分性供给状态之时。其空气资源所能产生的呼吸性生理舒适感觉幅度效用i,在时间延展路线上,呈现趋于零、不等于零的直线状态。
  例如,任意自然人的食用性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食用性经济效用状态,都将只可能是在其实际空气资源的供给性呼吸消费量,所能产生的呼吸性经济效用状态的基础上,所能产生的食用性经济效用状态。
  否则,你在极度缺氧之时,你有再多、再好的食用经济资源,你都将不可能存在、不可能产生食用性经济效用状态。或者,要么不会产生食用经济资源的消费需求;要么食用经济资源不能充分发挥食用性经济效用。
  所以,我们所述的食用经济资源、以及其他任意经济资源,所能具有的经济效用状态。都是在不可选择性必需的空气资源,处于及时充分性供给状态之时。其空气资源所能产生的呼吸性生理舒适感觉幅度效用i,在时间延展路线上,呈现趋于零、不等于零的直线状态的基础上,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用状态。
  例如,我们基于生活常识可知,任意自然人,都将必须在不可选择性必需的空气资源、身体保暖资源,处于及时充分性供给状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食用经济资源的食用性消费需求。
  而且,任意自然人,都将必须在不可选择性必需的食用经济资源的食用性消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挥其他可选择性经济资源的偏好消费个性行为、偏好劳动个性行为。而相应地产生个性偏好消费、个性偏好劳动,所相应损耗的经济资源的个性经济效用状态特点。
  同时,任意自然人、任意经济体系,在不可选择性必需的经济资源的供给性能力,并不充分之时。其个性偏好消费、个性偏好劳动,所相应需要损耗的经济资源的消费选择,都将只可能是局限于不可选择性必需经济资源的消费差额性不适感数量、或类别的偏好选择。
  反之,由于所有处于及时充分性供给状态的经济资源,都如同空气资源处于及时充分性供给状态之时,其空气资源所能产生的呼吸性生理舒适感觉幅度i的经济效用一样。都将会使其处于及时充分性供给状态的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使用消费性生理舒适感效用的感觉幅度i,趋于零、不等于零地“毫无经济价值、无需选择”,而将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
  而且,任意自然人、任意经济体系,在不可选择性必需经济资源的供给性能力,发展至及时充分性供给状态之时。则其个性偏好消费、个性偏好劳动,所相应需要损耗的经济资源的消费选择,将会相应扩大选择范围。且将形成新的习惯性的、不可选择性必需经济资源,和新的可选择性经济资源的偏好消费个性、偏好劳动个性。
  在社会生产能力不发达之时,电灯、电话、公共汽车、医保、房保、养老,等等社会福利问题,只可能是偏好消费个性所需的高消费性经济资源。而在现代社会时期,电灯、电话、公共汽车、医改、房改、养老,等等社会福利问题,就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经济资源。但是,无论其经济体系的差异、经济资源的差异如何,都可在其理想经济效用状态参照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具体的修正性个性参量予以表达。
  显然,上述这些基本经济资源的使用消费性损耗效用的迭加现象,反映了任意自然人、任意经济体系的经济资源,在产生经济效用之时,始终都将存在着一个最基本的经济效用状态参照系。所有其他的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用状态,都可在其理想经济效用状态参照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具体的修正性个性参量予以表达。
  我们基于上述基本经济资源的使用消费性损耗效用状态的相关迭加现象可知,各种经济体系的具体修正性个性参量,也就是其经济体系的经济运行损耗性能的不同,生产性、消费性损耗习惯惯性性能的不同,以及拥有的可调用性经济资源的不同,和可调用性经济资源的分配配置次序、分配配置位置的不同。
  这也就是说,尽管同样是一公斤白菜,分别被男女老少食用之后。其一公斤白菜资源,所能产生的食用性经济效用,是不可能相等的。
  但是,男女老少的食用性经济效用的分类个性平均水平参量值,则是有规律的、是可以确定到足够的精度的。
  而且,无论经济体系的复杂程度如何,其经济设计所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基本规律,以及基本的系统理论模型模式都将是简单的。且其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性同步迭加并联层次关系、异步迭加串联次序关系,具有如下四点规律:
  a、自然人的任意一种生存必需性经济资源处于极度短缺状态之时,任何其他的经济资源,都将不能产生经济效用;
  b、人类生存过程中所需经济资源、或任意经济体系的经济运行所需经济资源,都将存在着不可选择性必需经济资源、和可选择性个性偏好经济资源;
  c、不可选择性必需经济资源,具有生存必需性经济资源,和生存习惯性必需经济资源两大类;
  d、自然人的生存必需性经济资源的实际供给状态,是任意经济体系的其他任意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用状态的实际原始经济起点水平。
  事实上,在任何历史阶段,任意经济体系、任意经济体系的部门单位性经济功能单元体系之中,都将存在着这四点规律。在任何历史阶段,任意经济体系、任意经济体系的部门单位性经济功能单元体系,都将只可能是在不可选择性必需经济资源的供给消费性损耗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可选择性经济资源的偏好消费损耗、偏好劳动损耗,和可选择性经济资源的偏好消费损耗需求、偏好劳动损耗需求的不断迭加、不断增长。其区别仅仅是,形如男女老少的食用性经济效用的修正性个性平均水平参量值的区别。

     5、经济状态的基本度量计量量纲单位与价值、价格、货币

  基于我们人类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认识律可知,我们的生理知觉性感官体系,能够观察认识到什么基本知觉状态,我们就将需要、且也只能仅须度量判别其基本知觉状态。
  同时,由于我们的生理知觉性感官体系,还能在同一观察位置上,同时观察认识其几种基本知觉状态,在时间延展路线上的同步变化关系方程式。
  所以,我们人类的生理知觉性感官体系的观察认识方式,决定了我们观察认识经济状态、以及任意自然状态之时,所能建立的基本量、基本量量纲的现象是:
  1、我们基于我们的生理知觉性感官体系,所能同时观察认识的基本知觉状态,都是有限的;
  2、我们基于我们所能识别的基本知觉状态,所能同时度量判别的基本知觉状态的抽象“量”量纲,和其同步观察认识到的、几种基本知觉状态的抽象“量”量纲的同步变化关系方程式,也是特定而有限的;
  3、我们基于基本的同步变化关系方程式,所能推导导出的导出量量纲单位,也是特定而有限的。
  在物理力学范畴的基本知觉状态,就是触觉性触及硬度、力度、质量,和视觉性空间距离;在物理力学范畴,所能同时观察到的基本知觉状态,则是视觉性、触觉性公共封闭知觉状态“物体”,和其“公共封闭状态”“物体”的触觉性触及运动空间,以及其“物体”运动的观察时间长。
  故而,在物理力学范畴,所能所需度量的基本量量纲,就只可能是时间、路程(空间)、质量(物体);在物理力学范畴,所能所需度量的基本量的同步变化关系方式,就只可能是关于物体在空间之中的时间、路程、速度关系式;基于物理关系式,所能导出的导出量量纲,就只可能是功、功率、能量。
  由于,我们在观察电磁现象,与观察经济现象之时。我们与其两类被观察对象的相对性外部观察位置、和观察认识性生理知觉方式,都是相同的。
  故而,基于我们人类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认识律,我们则可简单地说:
  经济状态的基本度量计量量纲单位,将只可能是与电学的基本度量计量量纲单位相近。且只可能是经济性“电阻、电荷、电压、电流、电功率”。
  那么,在经济学范畴,经济状态的基本量、基本量量纲,度量,又具有什么规律呢?
  基于上述的生活常识可知,我们在日常生活、日常工作中,我们只能是位于自然人的生理体系外部观察位置上,观察认识自然人使用消费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用状态。我们其外部观察位置上,所能观察认识到的经济效用的基本知觉状态,只能仅能是三维复矢量I状态,和三维复矢量I状态的观察时间长度、作用时间长度。
  所以,经济状态的基本度量计量量纲,将只可能是生理舒适与否性感觉幅度、经济体系的经济资源的输入输出性“瞬间口径、瞬间流量”,经济性容纳量、感应量、阻碍性能量,以及相对于经济零点水平的高低位置。
  我们可以说,经济资源、或商品的价值、价格,以及其货币单位,都将不可能是经济状态的基本量、或基本量量纲。经济资源、或商品的价值、价格,以及其货币单位,都将只可能是经济状态的基本量的导出量、或导出量量纲。
  我们在本文之中,提出经济状态的基本度量计量量纲,和价值、价格、货币的问题。主要是想表示示意两个观点。其一是,我们在经济设计之时,我们所能给出的已知条件、和试图解析的问题,是有量纲类别之分的,并非仅仅是商品数量、价值、价格、货币的问题。;其二是,不能通过货币币值的调整,来反映社会经济状态的增减幅度。
  通过货币币值的变化、调整,来反映社会经济状态的增减幅度的变化、调整,是我们对货币基本属性的“误解”。我们只需以自然人的一个食用性经济效用节奏的平均值为基础,另行推敲,在没有标准的经济状态计量单位之时,我们将会如何认可“以物易物”的贸易量。我们即可理解货币单位,仅是经济状态基本量的导出量的度量单位;我们即可理解一个货币单位的币值的变化,仅是形如长度单位的尺与米的变化;我们即可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属性--经济资源的虚拟性置换、和经济资源的经济效用状态的计量。
  在本文中,我们只是硬性地说:
  --货币,既具备经济状态的计量工具、计量单位标准的功能;也具备经济资源的虚拟性置换功能。当然,误导性干扰性能也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货币就是不具备经济状态的真实实际调整功能。货币的保值“硬度、坚挺度”,也就是虚拟性货币,等量置换性还原成经济资源、商品的准确度(其还原的意义,如同在平均消费水平是自行车的时期,能消费自行车的货币量。保存到平均消费水平是汽车的时期,仍能消费汽车)。我们不能将货币的虚拟性置换功能,视为是经济状态的真实实际调整功能。
  否则,货币就会失去虚拟性货币,还原成经济资源、商品的虚拟性置换功能;否则,货币就会失去等量还原成经济资源的经济效用状态的虚拟性置换精度;否则,货币就会失去等量还原成经济资源的虚拟性置换的“法定信誉”意义。
  我们可以说,无论社会经济状态如何变化,度量其经济状态的货币单位的数值,可以始终不变。这就如同在丈量任何长度对象之时,钢尺的单位长度,始终都可无需调整一样。
  我们可以说,社会经济状态的整体变化,也就是经济资源的社会惯性生产能力、消费能力的变化的反映。社会经济状态的变化,只能通过生活必须性经济资源的社会褔利性人均配置幅度,来给予调整。
  经济资源的社会惯性生产能力越强,避免、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越强。则其社会经济体系维持其惯性经济状态的“能力、硬度、坚挺度”越大。而生活必须性经济资源的社会褔利性人均配置幅度,正是实现社会经济体系整体,避免、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硬度、坚挺度”的有效方法;也正是事实上保障社会经济体系的法定货币,还原成经济资源、商品的虚拟性置换的保值“硬度、坚挺度、信誉度”的有效方法。

   6、经济体系的经济变换“额定值”与经济设计的误差值和误差类型

  企业经济体系、社会经济体系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方向,都将决定于其社会经济体系的经济变换“额定值”、经济变换性能。经济体系、以及经济体系的可调用性经济资源特定,则其经济体系必然能够实现的最佳经济效用状态的增长速度、发展方向,都是唯一的。
  但是,我们所能设计的任意经济体系必然能够实现的最佳经济效用状态,始终都将存在着一定幅度的设计误差。我们需要在经济设计之时,留有一定富裕量的经济资源,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给予调整。只不过是,我们不能因为设计误差的存在,而否定经济规律的必然性、唯一性、正确性。
  基于食用性经济资源,形成经济效用状态的生活常识可知,在任意自然人的一个食用习惯性经济效用节奏单位时间内,食用经济资源的最大习惯性食用损耗量a、以及习惯性食用舒适感幅度瞬间极大值i,都是特定而有限的。
  同理,如果某一社会经济体系的自然人数为10人。那么,在习惯性进餐时间时,其相应社会经济体系的最大习惯性食用损耗量a、以及习惯性食用舒适感幅度瞬间极大值i,也都是特定而有限的。且只可能是10个自然人的最大习惯性食用损耗量a、以及习惯性食用舒适感幅度瞬间极大值i的分量代数“和”。
  显然,这种食用经济资源的损耗现象、效用现象,说明了任意经济体系,都将具有一个关于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性“额定值”。
  同时,我们还可基于生活常识可知,任意自然人在任意瞬间时的生理舒适与否性感觉幅度i,在达到极限高兴、极限不舒适之时,都将不可能继续形成增长。或者说,任意自然人的生理舒适与否性感觉幅度i的承受荷载能力,都是有限的。任意自然人如果已经承受荷载一定幅度的生理舒适与否性感觉幅度i,则其自然人使用消费其他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生理舒适与否性感觉幅度效用,将只可能是等于极限性舒适与否感觉幅度,减去原有的一定量幅度。
  显然,这也就是说,在经济资源的习惯性惯性经济效用的基础上,所能相应产生的经济效用状态的增长幅度极大值、增长速度极大值、以及经济增长最佳值,也都是有限而特定的。任意经济体系都将存在着,必然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用状态的增长幅度极大值、增长速度极大值、以及经济增长最佳值。
  我们又基于生活常识可知,在习惯性进餐时间时,尽管饥饿性不舒适感已经形成。但因恰好遇见非常讨厌的人、或突然胃痛,而食欲大减、或不能进食。事实上,生活中的这种突发现象,比比皆是。且其生活中的这种突发现象,将是导致我们的经济设计,所设计的最佳经济系统效用状态,无法构成事实。
但是,这种比比皆是的突发现象,与食用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性惯性经济效用状态相比较。往往都将必然存在着一个干扰性因素,而并非是食用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性惯性经济效用状态的理想参照基准状态。
显然,这也就是说,最佳经济效用状态的经济设计,只有在没有干扰影响参量的理想参照基准状态的基础上,才能具有必然性、唯一性、正确性。且任意经济体系可调用性经济资源的最佳经济效用状态的经济设计,在实际实施运行过程中,始终都将存在着环境干扰、经济体系内部干扰、和经济状态的度量计量精度,所能构成的经济设计误差。
  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发生概率,是可以统计的。
  所以,经济设计的设计误差幅度、误差值,是可以确定的。

      7、经济设计与偏好选择、决策、博弈论

  遵循经济规律所作的最佳经济效用状态的经济设计,只需审核、无须决策。
  基于上述经济设计的设计误差现象的描述可知,环境干扰性因素,是构成消费行为不可捉摸的因素之一。而其不可捉摸的本质原因,仅仅是具体个性已知条件的不足。而并非是经济无规律。
  我们可以说,在具体个性已知条件不足之时,我们只能确定其发生概率。且在具体个性已知条件不足之时,我们才需决策、博弈、和个性偏好选择。
  同时,由于自然人的个性偏好选择的本质,也是一种决策。而自然人的个性偏好选择,也就是依据个人的喜好,决定买白菜、还是买萝卜的选择。而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一种无需科学的决策。
  所以,决策的类型,也有天然自然型的“决策”、和科学规范型的“决策”。
  因科学规范型的决策,实际上是只需设计,无需决策、无需拍板。而需要决策、需要拍板的自然型决策,又无需科学。
  故而,在某种意义上,决策无科学。
  由于经济变换性迭加规律,既决定了生存必需性不可选择消费的经济资源供给不足,可偏好选择性消费的经济资源,则难以、或至不能产生经济效用。且也决定了可偏好选择性经济资源的消费,与生存必需性不可选择性经济资源的消费之间,存在层次关系。
  而其偏好选择,所能呈现出的现象,也就是不可捉摸;是自然秩序现象、自发秩序现象、人为秩序现象、心理作用现象之中的一种现象。
  所以,生存必需性不可选择与偏好选择的层次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人为秩序现象、心理作用现象的不可捉摸现象,并不影响必然性、唯一性的经济规律的存在。其自发秩序现象、人为秩序现象、心理作用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次关系。自发秩序现象、人为秩序现象、心理作用现象,仅是在遵循生存必需性不可选择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规律的基础上,才能逐层次呈现出的自发秩序现象、人为秩序现象、心理作用现象。
  或者说,我们人类的智慧体现于,我们既可运用自然规律,而将没有智慧的材料,组合成有智慧的计算机;我们也可运用认识规律,而将有智慧的人,逐次微分分解成没有智慧的动物、直至只是具有自然秩序规律的基本原子元素。但就是不能因为,人有思想、不可捉摸,而认为经济没规律、经济不是科学--不可捉摸的智慧,也只可能是由没有智慧的、具有自然秩序规律的基本原子元素所组成。

 

E-mail:qinfenghu@sina.com

老糊涂真糊涂的经济类个人主站--《老糊涂真糊涂的理论解析经济》:
http://web.cenet.org.cn/web/qinfenghu/

老糊涂真糊涂的经济类BLOG:
http://space.cenet.org.cn/user1/2461/index.html
http://老糊涂真糊涂.pinggu.org/

老糊涂真糊涂的综合类BLOG:
http://blog.sina.com.cn/huqinfen

作者简介:

网名:老糊涂真糊涂 电气自动化专业

三十余年业余自修方向:
  1、理论经济、经济状态的认识律、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律、经济状态荷载律、经济状态的理论解析模型模式、经济状态的基本量、经济管理、科学社会主义、传统经济学;
  2、理论物理、电子流动状态解是无理解、生物分子的生长机理机制、天体运行;
  3、系统论 自然现象的客观认识律与理论解析律、客观系统模型模式、三维复矢量、时空同步放大缩小观。

主要成果:
  活到现在、一事无成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5 11:14:3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