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909 1
2008-08-04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了汇率从产品进出口、利率和中间产品进口等渠道影响就业的机制和效应,并利用1980-2006年的年度数据,通过VAR回归、广义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对就业有抑制作用,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国进口平均增长速度的增长超过了出口平均速度的增长,而进口中间产品成本降低的正面效果不足以抵消升值造成的负面效果。虽然检验方法不同,但本文的结论与前文提到的国内相关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就业有促进作用,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小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小于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就业的抑制作用。因此,1980-2006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而财政政策的就业效果很不理想,这与我国投资推动而不是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并非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1]相关。

鉴于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抑制作用,我们不支持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观点,更不赞成快速升值,而是应该执行稳定和竞争性的实际有效汇率政策。稳定和竞争性的实际有效汇率是促进就业、防止通胀和经济发展的中介目标,尽管这似乎与开放经济下三角不可能定理(trilemma)相悖,但在发展中国家实行这样的政策是可行和可操作的,那就是实施配套的货币政策、规制国内金融系统和国际资本的流动(Frenkel,2006)。当然,稳定和竞争性的实际有效汇率政策,主要的任务是维持中长期汇率的稳定,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容许短期名义汇率的浮动也是合理的,但不能放松对资本流动的限制。

由于劳动力技能结构和劳动调整成本(解雇成本、招聘成本)是就业汇率弹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Campa和Goldberg,2001)。其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容易受汇率变化的影响,而高技能劳动者就业受汇率变化的影响要小很多。类似的,劳动调整成本越高,比如解雇成本高,则货币升值对就业的抑制作用就越小。因此,为了减少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抑制作用,政府必须实施更加积极和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如为低技能劳动者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技能培训方案,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以便提高劳动者抵御就业风险的能力。这又可以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促进就业的同时也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也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解雇加强法律规制。

[1] 按照宏观经济理论,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效果大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效果。

    以上是本人做的汇率对就业影响的实证检验,鉴于汇率升值对就业的负面影响,需要在文章中增加一些有关如何应对的观点和建议。由于接触此主题不久,而且感觉主题比较宏观和内容广泛,可能要涉及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国际贸易,以及产业结构转移和就业政策等,望不同背景的学者同仁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和帮助,也希望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资料的人士提供一些有关其它国家,比如日本,或者美国,汇率上升的应对措施和相关研究文章,非常感谢您的评论、建议和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4 21:35: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