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初期存在规模经济,即,生产规模扩大,平均成本降低
ATC=AVC+AFC
规模扩大,AVC降低,这一点我可以理解
但是规模扩大也就是FC增加,那么AFC就是增加
基于以上两点,怎么能判断说ATC下降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5 17:06:40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在初期有些资源具有公用性,如生产规模扩大后,在一定程度内,高层管理人员不会同比例增加,这样就有一个管理的规模经济。
固定成本起初会按一个较小的比例增长,不会同比例增长
这只是一种假设:平均成本曲线像一个浴盆,有一段规模经济。
用数学怎么证明“生产规模扩大,平均成本降低”
要用到高数吗?
这里规模扩大,指产量增加。当然,产量增加可能使FC与VC都增加。但假设了ATC先递减后递增。
生产规模扩大,平均成本降低
这个用公式或者数学证明感觉不是狠简单、明了
不如从定性的某个角度来看待这种变化
当厂商扩大生产规模,即,可以全面的调整生产要素的时候
能够使得生产要素充分的体现其生产力
相对于较小的生产规模
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
多要素之间的作用力更强了
相同的生产要素的产量增加了
反过来看,对于同产量的产出来说所消耗的生产要素降低了
那么整体上可以认为扩大了生产规模,平均成本降低了
这个是不是也叫规模内在经济呀
不当之处,请指正
PS:经济学有时候还要看看理论的推理过程(包括假设、条件等等) 这样便于理解
单单从数学方面,有时候会让人看得越来越糊涂
这是一个假设,产量增加快于投入总成本的增加,平均成本自然下降
我记得书上好像说的是,
初期随着生产的扩大,
由于规模经济使avc下降的速度大于afc上升的速度使得atc是下降的。(差不多是这样说的)
在差不多中期,就是avc曲线与afc曲线的相交后,
为什么在该交点对应的atc曲线不是处于最低点,而在后面才达到最低点(我猜你要问的是这个)。
好像也是用在此处“规模经济使avc下降的速度大于afc上升的速度使得atc是下降”来解释的。
这可能是生产实践得出来的吧。(哈哈,我只会这么解释,要证明不会。)
至于后期的就不说了。
规模经济的出现有很多原因,比如要素的更合理配置,学习效应等等。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条件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
规模增加也就是说产量Q增加,初期尽管固定总成本TFC也有增加,但TFC增加没有Q增加的快,也就是说,TFC与Q不是等比例增加,这样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Q的增加快于TFC的增加,所以AFC是下降的,其实很好理解的,就比如我们租用厂房,租金就是固定成本,你雇佣一个人员租金不变,你雇佣10个工人租金也不变,只要厂房能容纳的下,随着你雇佣的人员的不断增加,你的产量是不断增加的,但租金不变,所以平均固定成本反而减少,只有当厂房容纳不下你必须增加厂房时,租金才会增加,固定成本才会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