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34 0
2008-08-06
两风办”:七成不合格说明了什么?
文章提交者:圣贤书 加帖在 原创评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两风办”:七成不合格说明了什么?


一个只有11名工作人员的非常设机构,在短短数月内,掀起了一座县城的吏治风暴。正是这个机构,在一次检查活动中,判将近7成的县直机关单位“不及格”,其中,像政法委、法院、人事局等实权部门都低于60分的及格线。此外,这个机构还公开通报多名实权部门负责人,建议开除多人。(8月4日《新安晚报》)

这个非常设机构叫做干部作风、部门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两风办”)。笔者总感觉这“两风办”的人与事非同寻常。

从县直机关的一次检查活动的结果来看,判将近7成的县直机关单位“不及格”,如此大面积的不合格,可以说明有两种可能:一、要么这11人的尺度过于苛刻严厉;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问青红皂白的统统“问罪”,但从11人的“两风办”怎么也不会有失水准到这种地步,毕竟11人是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二、当地的相当部分的县直机关作风确实是有几分的无序。如果是真正的反映当地的政府部门作风或干部作风,很难想象 7成的县直机关不及格的政府,日常工作是如何的正常开展,真的很难想象啊!

一个非常设机构在一次的检查中有7成的县直部门不及格,缘何如此严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奥维德说过:“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的,就像溪汇成河,河流入海一样。” 本来,一般的认为,在中国的公务员管理机构与体制中,管理机构及官吏的职权属于纪检监察,所以笔者不能不问:平时的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管呢?一种可能是: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千丝万缕,监督检查抹不开情面,监管的职能也就形同虚设了。另一种可能就是当地的纪检监察人浮于事,或“歪嘴不敢笑缺嘴”。同时也不能不问:平时的关于作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呢?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偿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中我们也许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不禁想问问这11名工作人员是什么工作人员?有如此的胆量与气度,敢拿实权部门开刀?因为既然是非常设机构,那么这11名工作人员也是来自各单位,也有平时的分内之事,他们在给县直单位判不及格的时候,难道没有考虑自己的后路?更何况牵涉到建议开除人员,这可是有着生杀之意,非同小可。这似乎不符合中国官场的官官相护的潜规则。要么这11人都是有后台,且是相当硬的后台,要么这11位同志是真正的能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私果敢!绝对说明这11名同志不简单

“两风办”动真格的,势必会引起当地的机关办事效率、行政作风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善,但是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权宜之计!邓小平说: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吏治不能仅仅依靠风暴,吏治需要常抓不懈,更需要科学制度的保障!

作者:曾小庆   博客地址:http://i.cn.yahoo.com/tangdonng2000@yahoo.cn/blo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