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53 1
2008-08-07

桥坚强与我国的机械行业

——十五年来我对机械行业的感想

酒风(jiufng)2008.8.6

前言:

早想将自己十几年来工作的感想写出来,让进入机械行业的新手获得经验。桥坚强的出现令我感到必须马上写出来,人心浮躁了二十余年,也不能写多了让人看得头大,只有泛泛的写几句。其实很多看似题外的东西,比如哲学、思想、精神、立场,恰恰是每个行业发展脱不开的因素,它们是高高在上具有整体指导意义的。这些方面的若发生失误,你再好的技术、设备、再好的员工都先进在局部上,无法弥补全局的落后损失。

桥坚强已在网上纷纷扬扬展开了大讨论,相关背景请百度一下,它坚强的程度也不用我在这里浪费篇幅。我想独自强调的一点是,这桥始建于1967年11月(正式开工1968年),完工于1970年。它正是在文革轰轰烈烈进行的时期,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建设的。桥坚强给了那些歪曲文革,丑化毛主席的家伙一声晴天霹雳。这哪里是行路过车的桥啊,这分明就是上帝用来向世人展示毛泽东时代人们的精神脊梁,它深深植根于人民心中,震不跨,炸不塌。

因为事物存在两面性,在不同的立场角度看同一事物,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比如一个人的身高,高一点总体上在我们普通百姓眼里是比矮一点好些,生活中更多方便,但是有些人抓住高个子进出矮门容易碰头就说高个子不好。这就是那些借用事物两面性,利用大跃进、三年饥荒、文革等对毛泽东进行批判的东西。

对于三年自然灾害我有话说,只说结果不展开长篇论述(日后可看我《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口数字玄机》的博文http://blog.sina.com.cn/jiufng)。如果当初不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凭票按口粮分配,恐怕饿死的人要至少多5倍。现社会如果发生那样的饥荒,由饥荒引发的连锁反应,三年后人口可能会减半!在那样的大饥荒之下!!除了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任何社会都必然导致人口数量的绝对下降。可是毛泽东却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奇迹,1961年底达到6.64亿,比1958年的6.53亿增加了1000万哪!(以上是真正可信的国家统计局年鉴数据,那个时代人们统计的数据可信度就像桥坚强一样令人心服口服,不像有些东西杜撰看似合理的数据专门用来诋毁毛泽东思想丑化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结果应该令人万分佩服毛泽东的英明伟大和社会主义凭票供应的正确。扯远了。

简阳沱江一桥在有些东西的眼里是必须拆除的,因为从他们的角度看,已经修补过一次,花几千万太小儿科了,只有借着地震的机会炸毁它重建,这些东西才能从工程中牟取更大回扣,从建后的“合理”“收费还贷”中享受“分红”,安置自己的亲属在收费站中鱼肉百姓,看吧,这一连串的,有多少人热切期待它的倒掉呀。

这二十年人们一直在感叹产品质量大不如前,买辆自行车骑不了几个月,车外胎一个月就尽是裂纹,便宜啊。五六十年代产的人家还能重负载用上二三十年呢。于是很多人说是钢材质量不如以前,那么我们的现代化炼钢水平比大炼钢铁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吧?质量怎么就不行了?桥坚强的出现我终于想通了,因为没了毛泽东思想,资本主义道路走的太深太远了。为了自私自利,那管别人产品质量安全,哪管你吃用红心鸭蛋、毒油大米、潲水油、瘦肉精、吊白块、激素水产品、甲醇酒、苏丹红、人发酱油、工业色素、黑心棉,哪管人民群众喝污染水、呼吸污染空气、得肝癌,哪管老百姓失去生命。

国外产品相对于国货看似质量很好,价格高高在天,主要的原因就是抛弃毛泽东思想后,整个社会商业贿赂的普遍性及权力者的过度贪婪造成。医疗领域商业贿赂的恶果,大家都深受其害吧?最初为什么国产优质产品价格合理无人买,除了管理因素,很大原因败在了商业贿赂上。国营大企业还摆着计划经济时期大老爷作风,服务意识差,毛主席根本没有给它贿赂的制度,所以有些人就要打破这一制度制约。向早一步踏入资本主义的洋买办和个体经营者学习如何走资本主义道路,如何灵活的把贿赂款计入账目,这样就可以提供无限制的贿赂额度,只要买方肯出价钱,自己又有获利空间。

商业贿赂在产品购销环节大行其道,败坏了整个社会风气,令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不断下降。索贿的人因人性的贪婪胃口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在失去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好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从各个层面考验着人类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一台进口减速机假如6万元(国产1万元),离岸价2.5万元,税收1万,洋买办获利1.5万,贿赂1万。实际上当初给中国企业1.5万,我们一样可以做出号称价值6万的产品。只是随着几十年过渡,人们的思想变化,我们已经想用6万做出这1.5万的产品也难了。为什么?因为一台设备配套件太多,所有外购产品都已是低质低价,我们无奈只有认可进口的天价,自己把自己打趴下去证明进口货就是比国产货质量好。抛弃了精神思想支柱是多么可怕!

大家记得安徽阜阳国土局政府招标采购空调的事件吧。招标条款中有一条规定产品必须是进口品牌。又是为什么?因为进口品牌价格不透明可以胡来,采购者及洋买办可以串通获取高额利益,而国产货价格太透明,没有商业贿赂空间(作弊容易暴露)。

在有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上,大家见仁见智,会有不同看法,我反正是认准了毛泽东思想。不了解一些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理,你怎知毛泽东思想的伟大。

冥冥中似乎真有神灵,连神灵都对堕落东西诋毁丑化毛泽东看不过眼了,神灵在百姓发不出有力声音的时候,用地震和桥坚强向世人展示真理,以免人类堕落到不可救药。“道”在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既掩饰了神灵的存在,又润物无声,利万物而不害。

文中的“东西”前面加个狗字可能更好听些。

言归机械之正传。

93年在广柴实习,到现在已经15年了。机械行业的变化在我的脑中过电影,播放一点给现在的毕业生看看也好。

一、设备管理与维修。

大学时有一门专业课《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得里面有一段讲1975年日本派团来中国学习交流,他们认为当时中国在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形成的一套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某些方面是领先于世界的。在文革后期,我国在不少领域事实上均从建国时的空白逐渐建立并在文革时期完善了整个体系,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恰恰不是有些东西污蔑的那样“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经济发展停滞了十年”“错过了发展的最好时期”。而且从1970年开始,我国在国际外交上的频繁的大手笔活动,已经是开放的前奏。遗憾的是毛泽东只有83岁的寿命,天命啊。

又扯远了。我要说什么来着?对了,设备管理与维修。设备管理维修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不好,一台价值上百万,数千万的设备,无数人付出了设计制造安装劳动的成果将因短命而浪费,社会财富就减少了,我们的平均生活水平就下降了,尽管你不能马上感受到。

可是这些年,我亲见了设备管理在很多单位不管是私企民营还是国营的没落。单位里已经没有制度了!提升机机座埋没在地坑的粉尘里运转,所有设备都是到了电机跳闸或烧掉,或听到异常刺耳响声才去找原因维修,车间里买的二手机床不停运转,直到它不能切削下材料,从来没考虑过精度。一条新的生产线或输送线上的设备处于跑和阶段,维修人员不是在无故障时四处检查,而是在故障之后才去“抢险”,疲于奔命,而且维修调整不到位导致的设备故障说是设备质量不好。比如提升机未及时张紧,头轮打滑,磨断皮带,有的甚至差点因此引发火灾;刮板机未及时张紧,链条在头轮处绕圈拉断等等。

听几个在外企干过设备管理的人讲其工作情况,感觉他们这方面要比我国好很多,但是也不过就是我们90年代以前的水平——形成一种制度,维修人员和操作者按制度认真勤恳的维护而已,维修人员要例行公事故障前检查保养。

二、原材料及机电成品的采购

进口原装产品是同类国产货的数倍乃至八九倍,甚至进口材料也是国产材料的数倍价格,这已形成外国定价权。我们即使有质量过硬的产品也无法卖出高价,因为国产货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低价低质的代名词,所以你想作出高质量的产品都没有市场,会在市场上被“假冒伪劣”的超低价击败,需方会在价格与质量之间折衷选择,高高在上的价格你质量再好也难有市场(除非贿赂够多)。这样就导致各个档次的产品价格都不断下降,利润越来越薄。

帆布输送带有卖30一平方的,有25的,有20的,甚至有18的,16的,便宜的东西总有市场,不管质量怎么差。于是超高分子聚乙烯从500万分子到300万分子,到一两百万,甚至可能到了普通塑料也未可知。刮板机导轨从5年寿命到3年载到1年半载的,设备的质量就是这么降下来了,生产者也无力回天。因为你甚至花更多的钱也买不到当初的原材料了,大家都在贪图便宜,降价,降低成本,货真价实的高成本接受不了,没人生产了。

再后来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一种新的替代导轨的材料聚氨酯来了,开始也很昂贵,八九万一吨,但是毕竟寿命又延长到数年了,可是它仍然脱不开原来的怪圈,又有更便宜的相同产品了,价格只有四五万,慢慢的这一产品又质量大不如前了……

同一规格刮板机链条,90年代后期某厂每米220多元,但是寿命长达10年年,慢慢的有150元,130元的了,但寿命远不到三年,甚至听说江浙有的才80元!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材料做的,是否热处理过,能不能用上一年。大家都在为了谋取更多利益降低成本,也在降低着质量。只有成本低了才能赚更多钱,几乎全部提高效益的方案都是采购低质量外购件和控制员工工资总额。

曾经冒险购买过一批ZQ系列减速机,后来才从代理商处得知是一私人厂。还说质量过硬呢,刚试运行就已经嗡嗡直叫唤,十几台减速机几乎个个漏油厉害,晚上人家职工在宿舍都没法睡,没几天输入轴小齿轮已经磨秃了,一台两台三台……。做了这么多年输送设备,还头一次减速机爆掉了,这么被动。该输送线曾经用250型的我都改了350,大了一号竟然也爆掉了,质量实在太差。我看过齿轮轴也是热处理过的,怎么回事呢?厂家承认轴承质量不好,但还嘴硬说这声音正常。后来我们把减速机全部换成另外一家大厂产品才真的正常了,可能真是轴承原因导致振动过大所致。

大家都在降低成本,结果就这样了。后来更换的减速机比质量低劣的贵近50%!!知道便宜没好货了吧?大家以后采购真要注意,不要以为供货商赚的很多,你压得他没钱可赚,无法生存发展,你采购的设备就没那么货真价实了,少投资了钱设备寿命上又补齐了。

这方面教训不是一次两次了,要明白一点,成套设备40%左右,配套部件30%,批量标准件25%左右的毛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是合理的,总是用钢材重量加一点人工的加工费去算计供货商的获利是把整个行业逼上绝路。太低的报价意味着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早先招标甚至会去掉一个最高价,去掉一个最低价。但后来为了压价,几乎都是采用最低价中标,尽管商业贿赂中最低价也有猫腻。

哎呀,一不小心已经写三页多了,还有很多话没说,也不知有谁这么有耐心读到了这里。填鸭式奴化教育没有把你的耐心毁掉,16年的奴隶语言学习也没有让你看起汉字来头疼,你真是毛主席的好孩子,祖国将来的栋梁啊。

三、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输送设备来说,那就相当于设备装配,原材料、外购件、加工制作各方面都好也没用,安装达不到设计要求设备就故障不断,甚至无法正常运转。单机的小设备装配比如电机减速机之类还好,有装配车间。可是输送机械设备大多是要在工程现场安装,连同工艺流程中的其他设备,钢结构,电气控制,还要与土建衔接,安装工人出差在外,现场条件定然是艰苦简陋的。

早个十年八年的,很多安装工程队还是有不少国营企业出来打工的人员,他们的基本素质高,技术过硬,可是现在也快到退休年龄,没有战斗力了。如今剩下的安装队,年轻人员除了有一肚子见识外,他们因为没有基础技术培训,仅凭经验很难保证安装质量,他们有很多常识性的知识空白,脑子灵活还好一点,但扭转不了劣势。这样就导致新的安装人员效率质量都令人担忧。加上这些年下层工人收入相对于垄断行业和贪官污吏越来越低,艰苦的付出得到很少回报,也很难找到安装工人,最后连一个像样的安装队都很难找到了。

不同的安装人员效率差别达一倍以上。安装人员一要有技术,二是一定要勤快。我发现技术好的人一般很少偷懒。就像技艺高超的医生,其医德一定不会差。就是那些丧失人性的白衣魔鬼,只懂一点医学皮毛。

大一些的工程安装总包企业,他们有长期固定的员工,肯定好一些。但是,我想离开了过去的培训学习、技术交流、技术比武等制度,新招的年轻人员仍然只是泛泛的学习经验而学不到系统的基础知识,等老员工退休不能干了,安装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是要下降。

近年来我对设备现场安装越来越头疼,怕装不好,怕工期拖延,总是对设备的使用提心吊胆——我已经无法对现在的安装队放心了。每到最后,总是无可奈何,由它去吧,胡搞就胡搞吧,只要能转动,能输送物料就不要再苛求什么了。我们的设备寿命、质量安全事故都是胡搞造成的。一个微型的私人小企业也无力扭转大势,整个社会已经如此。

为了减少现场的安装难度,保证安装质量,加快安装进度,从设计的角度,我们可以多想办法。比如尽量减少现场的焊接,改用螺栓连接,将散件组件化,只要有合理的体积和重量,现场有吊装设备,减少安装人员的体力付出。在车间组件化总比现场轻松容易得多。

四、加工制作及装配

我只对车间管理及员工素质感受比较深。

早年机加工工人学徒要三年出徒,旧社会学手艺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说,实际上是学手艺要跟师学徒好多年,既学手艺又学做人的道理。

90年代往后,尤其中后期,我们国营车间招收的临时工学徒三个月就自己干活了,之后的几年里,师徒之间的交流就很少,徒弟主动深入学习的不多。三个月已经可以对付一般工件了。遇到不会的还是要请教师傅,大多时候是自己琢磨,大不了加工成废品呗。那时我对工人们只按图纸加工零件形状,保证不了精度、公差、粗糙度十分头疼。

现在私人厂里的车工很多就是从国营厂出来打工的临时工,让他们保证工件精度太难,再说那些二手破机床有的甚至保证不了精度、公差。车工功夫在刀上,私人厂哪舍得备齐那么多刀具?配齐了工人也不见得会选用。

老一辈工人的技艺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技术比武,传、帮、带,以毛泽东时代的制度保证,获得不易,没有传递给下一代年轻人十分遗憾。现在的人又要花费时间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来提高技艺,这就无形中降低了生产力。

一套设备加工质量和工期在不同的厂结果大不相同,因为员工素质和车间管理两方面因素。我们的订单忙不开时找过不少外单位加工,对比起来见差距啊。简单说一台一体式短皮带机,我们车间工人用三四天就做完,图纸也不用来问我什么,工人在车间分工明确,忙忙碌碌;在另外一个单位就要十天半个月,很简单的图纸工人还要问来问去怕理解错了,他们在车间抽烟喝茶,“悠闲的散步”。有时候我都佩服我们车间工人,我的一整套新图纸下派车间生产,直到设备完工,怎么从来就没一个工人来问这问那的,最多是我尺寸漏注或他们要改变材料才会来过问。他们实在是太熟练了,十几年磨练,读图水平比我这搞设计的还厉害。

所以要保证设备制作工期质量,必须有一班技术熟练的工人,企业留住了技术工人好比是留下了企业生命。对企业经营者来说,不仅是要重视技术骨干,普通工人也一样要尊重。有很多老板认为这社会缺钱、缺订单、缺便宜货,就不缺人,多便宜的人工都有,甚至不惜通过黑中介“买人头”,残酷盘剥工人血汗钱,再不行干脆开起了“黑砖窑”养一群不花工钱的奴隶。社会到了这个份上,老百姓还在忍耐,等待无法容忍的时机。

车间管理一方面必须是管理者要有“杀气”,违反制度的偷懒的人对之有胆怯之心,不能大家是好好先生。各班组长既是技术骨干,又要有魄力能够管人,不服管教的要付出经济代价。另一方面制度与个人收益密切相关,奖惩依据制度,结果令人信服。技术好的干活多的服从分配管理的一定收入高。

设备装配方面,我像对安装一样,没有信心。因为既没有专业的装配钳工,又没有规范的制度,也没有像样的条件和装配工具,设备部件装配全靠工人多年来的经验。我最担心的是轴承、联轴器的装配。只好眼不见心不烦了。

五、设计

一台设备最后的结果“娘胎里”就种下了,你设计个啥样,工人师傅就做出个啥样来。到底能不能达到设计预想,要实践检验。

我专门搞设计的,反而在这方面没什么好说的,想搞好设计,对于成型设备来说,你只需会计算选型,并从成型设备图纸中学习其基本要求保留长处,改进其缺点。对全新要求的设备或结构,要设计的保守一点。多到车间看工人制作、到现场与工人一起安装,到用户那里多问设备运转维修情况,有很多是有助于设计的。这样你就会剔除很多你头脑中臆想的东西,给设备带来实在的改进。

安装人员及用户反映的情况,如果你想不通必须现场核实。有时候他们反映的情况是由他们自身原因而非设计原因导致。有时这些反映就是你进步的素材积累。

六、销售

把销售专门拿出来讲,因为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增长。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微软的操作系统,英特尔的芯片,弗兰德、SEW的减速机,丰田的汽车,他们是靠销售人员的本事在全球成长壮大的吗?

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的确缺乏销售人员,尤其在90年代。可是整个社会在商业贿赂的大潮下,只有“有本事”的销售人员才能拿到工程订单。销售人员成为一个企业的救世主,只要销售人员有固定客户,他就可以另立山头做老板。只要有销售订单就可以聚拢一批技术、生产、安装等“可有可无”的人员,社会上绝大部分老板是销售出身这就很好理解了。

对于一个国家实业的发展,销售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上面的问题你有了正确答案,我想你就不会再认可中国当今社会的不少畸形逻辑了。

我认为销售如同金融、证券、期货等行业,它们是不创造实际价值的,只是为创造价值服务,或者明白地说是一批头脑灵活的人借用这种方式剥削那些头脑简单只会闷头劳动的人。工业产品是由工人实实在在加工出来,农产品是由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期货、销售价格的变化是市场炒作造成。在毛泽东按劳分配,计划供应的时代,这些并不创造物质财富的行当自然不如现在这么身价高贵。

社会的普遍商业贿赂化不仅造就了销售的特殊地位,也造就了国货质量低劣,没有创新的后果。产品的竞争不是质量创新的竞争,而是贿赂额度的竞争,采购成本的竞争。如此循环恶化下去。

好在我不怕,因为哲学规律会发生作用,物极必反。

出差、工作、家务,拖拖拉拉写了四天,草草结束,到此为止吧。关键还是文章前言部分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13 16:37:00

回复:(布尔什维克)[转帖]桥坚强与我国的机械行业

说的好,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我是身有体会,一个成本一毛钱的转轴,浙江人一毛钱就满世界开始卖了。这里面的成本压缩是如何达到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中东那边的客人从来不会关注产品的质量,只要价格低就可以了,也许这就是任何产品都市场导致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