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340 6
2005-07-21

今天到楼下理发,与理发店的大工(即理发师)聊天,寻问其有关理发店的投资、委托—代理机制方面的问题(当然,不会使用这种学术用语)。让我吃惊的是,大工告诉我通常情况下理发店的老板是陪钱的(他说有80%),而大、小工一般能赚钱。

这是老板非理性投资呢?还是理发店老板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委托代理关系?如果真是如大工所言,这样的制度能够长期维持下去吗?现实却是理发店在不断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7-21 22:08:00
如果真的如此,理发店应该早关门直到少数生存下来为止。这个判断需要数据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2 08:20:00

Nie的说法符合经济学原理和严谨的要求。不过,从我的个人经验看,现实中的理发店可能存在很高的倒闭率,尽管我对80%老板陪钱的比例有疑问。

我在目前这个小区住了五年多。由于小区的东面是二环路、街边公园和环城河,西面是北京的城中村,因此这个地方总的来看不繁华,我平常活动的地方也很有限。就理发店来看,昨天我理发的店,是小区内的,我首次到那里理发。占着小区内的小孩和老人较多,而且他们理发是半价,生意还不错。

小区门口也有一家,前年我去过一次,感觉不好就不再去了。平常看上去生意也清淡。昨天那位大工告诉我去年该理发店陪了四万。

在小区北面大约200米处有一家较大的理发店,前几年去过多次,非典期间重新装修,后来很长时间没有光顾。今年去过一次,大工、小工全与以前不同了,据说也换了店主(但店名没有变)。

与该店相距约50米还有一家理发店,没去过。情况不详。穿过二环路大约300米,在超市边有一家不错的理发店,去过一次,价格比其他店贵50%,是否换过店主,不知道。

在这个店的斜对面,原有一家占地有50米的理发店,大工和小工的人数很多。三、四年前我基本上在那里理发和洗头。但过了一年多,店里重新装修,并换了店主。之后再没有去过。今年理发店改为其他用途了。

虽然不能把陪钱作为理发店换店主的唯一原因,但我想这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经常可以看到有新的理发店开业,当然还有那些不断开张、又不断关闭的、只提供洗头、按摩甚至色情服务的发廊了。

事实上,让我吃惊的是,昨天大工对我说理发店老板陪钱、大工赚钱时,他似乎把这种现象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这让我感觉理发店老板的投资有点像炒股票,多数人陪钱,少数人赚钱,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理发行业的特色呢?还是中国人在投资时能够轻易接受这种高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2 16:05:00
局部的判断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现状,在理发店这种进入、退出成本都较低,所需技术也不复杂的行业里,不会有生意赔钱,老板还会继续维持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3 07:44:00

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老板在其他老板退出之后,又进入这个行业?

退出本来应该使得理发店的总数减少,但现实并非如此。理发技术本身并不复杂,但不同理发师的技术差异却很大,而且理发师的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如果理发师就是老板,理发店的生意通常不错,也很能赚钱。我在以前住过的小区中遇到过这样的理发店老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3 09:43:00

你说的这个理发店应该营业没多久吧,顾客不多的情况下,可能还没达到盈亏平衡点,名气打出来了,很快就会盈利的,当然,也可能很快退出这个行业。

老板看重的是以后,也就是所谓的实物期权。大工眼光当然没那么长远,不然老板就是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