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公司CEO的薪水报酬大大高于中下层执行者,这个话题在“经济学界”是普遍关
注的热门议题。就中国的情况来说,我是听到过两种截然想反的意见的,前两年普遍
的言论是“认为过低”,尤其是民营制造业;而至于“过高”的言论比较多的恐怕是
自06年后的一波“大牛市”,股权激励的兑现特别“扎眼”,此外比较受非议的,还
有金融行业的管理层薪酬。
作为经济学的初学者,我想将“管理层薪酬激励”的争论,转化为“代理问题”来讨
论。这是因为,管理层以及CEO的工资究竟是高还是低的问题,我既没有标准更没有实
证。但薪水问题,本来就是雇主说了算了,而“雇主”搞不定,市场有争议,就是“
代理”问题了。
当然,对于背景中阐述的实际情况,在“代理问题”以外,我想先澄清几个观点。第
一,假如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过低”或者“过高”就是主观感觉,或者是短期
现象,所以无论是高是低,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第二,对于牛市中“股权激励”的
兑现与金融行业报酬相对其他行业比较高的情况,个人认为其合理性论证的关键在于
,对于周期性波动大的行业,其薪酬激励的标准是否能更趋“平滑”,不至于“饿三
年,饱三年”。(这个部分,没研究,研究了以后,再来展开讨论……)
回到主题“代理问题”上,教科书上有两部分的关注点,一是股东激励问题,二是信
息不对称问题。个人看法,如何降低“信息取得成本”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导
致的监管与评估信息成本过高是“代理问题”的关键。(“所有权”人缺乏激励的本
质也是由于“信息成本过高”,个人看法。)
而对于“代理问题”的对策,普遍观点却通常不是从“所有权”人方面进行考虑,而
是从“代理人”的激励角度考虑,主要方式是“激励性报酬”(主要包括“绩效奖”
与“股权激励),当然我想“效率工资”的考量也是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以
“管理层薪酬激励”方式争论“代理问题”的解决。
我的观点是,除了从代理人角度考虑激励,为什么不直接解决“信息成本问题”,外
部咨询公司的发展,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在信息沟通制度上,是否能做能多
的改进,以帮助所有权人更好的衡量管理层的经营效率。
另外,关于“代理”问题,股东的集中程度也会影响“信息成本”,从这个角度也可
以把这个部分的“信息成本”叫做“决策成本”(国有股东的不效率在于国家的代理
人是政府,政府是否能代表民意,是个问题,继续思考),这个部分的成本如何降低
,是个问题。
以上,只是做了些粗浅的入门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