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大师把 痛苦指数=通胀率+失业率 修改为 新痛苦指数=通胀率+失业率+基尼系数。那么
例一:假设经济中只有两个人:甲和乙。
情形一:甲乙各拥有50%的社会财富。 基尼系数=0
情形二:甲拥有0财富,乙拥有100%财富。 基尼系数=1.
那么,从情形一到情形二,如果通胀与失业率不变,基尼系数增加,按照苗大师的理论,社会总痛苦增加了。而事实上,一个人变痛苦,一个人更开心,甲增加的痛苦恰好等于乙增加的幸福(假设边际不变),所以全社会痛苦总量是不变的。
甲乙各有50%财富,转变成甲0财富,乙100%财富
-------如此一来,社会痛苦量增加了。虽然,乙的幸福量也增加了。但是,乙的幸福量再增加,毕竟是,社会痛苦量增加了。
---------既然是痛苦指数,描述的就是痛苦量,而并不描述幸福量。
----------其实根本的一点是,痛苦指数=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这个指标的设立,一是存在技术错误,本来就是笼统模糊且莫须有的东西,二,这个指标,并不是心理评价指标,而是客观的收入的变动范围程度的指标。
--------我在前面分析了痛苦指标,与基尼系数,与帕累托改进,与社会成员的收入,互相之间的关系。都被删除了。
由于“胡搅蛮缠”、“流氓做派”,我已经被删贴,禁止访问了。这就不影响你们几个做大学问了,出大成果了,专业规范学术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