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企业文化
2569 0
2008-08-14

最早的注意到产品的质量是在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亚洲版中的,第一次文中提到的质量说到合理的质量是企业胜利的必要保证。企业的收益和产品质量之前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到最大的收益点,合理的控制我们的产品质量。这当中由于自己知识的局限,没能有自己的思考。再加上这本来就是营销领域内最有影响的书籍之一,当是根本就不可能敢有怀疑的想法。后来随着自的兴趣由市场营销学转到了管理学以后,自己的思想上才有了对这个的怀疑。质量管理领域的大师之一——戴明,在看了戴明论质量管理以后对质量的观念有了全新的思考。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思想的转变很大,但是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因为最近的几十年日本的产品质量在国际上获得了良好的信誉,再加上美国公司目前正推广的火热的六西格玛自己对他写的文章难以产生怀疑。随着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的再版,当中再谈论到质量的时候完全的改变了当初的说法,看到了这样的变化以后,自己更加的坚定了质量管理是正确的想法。

但后来随着自己对欧洲的质量的关注,特别是欧洲的贸易大国德国。德国的质量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着和日本的产品质量一样的声誉,但是现在德国没有什么在国内有影响的质量类的理念。读了论法的精神的上册以后(主要是读书比较慢,加上不够刻苦),知道只有最适合的各种理念加在一起才能成就最辉煌的国家。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文化背景讨论,那么质量是不是也有那。

日本质量的成功是和他们“和”的理念有一定的关系的,在流程是考虑如何才能更好的服务下一步的质量。统计方法的引进只是更好的工具的利用,这之前的思想的准备确早已完成。当美国在80年代的时候大谈自己制造业的衰退的时候,那个时候它仍然保持着制造业的霸主地位无可动摇。一直到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的制造业国家还是美国,没有好的质量又怎能把领导的地位保持的这么久。美国人的学习能力在8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验证,随着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的奋起挑战。美国人发挥自己的长处迅速的做出反应,虽然没有日本“和”的思想。但是美国人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认识到流程在质量中的作用以后大力的推广流程的概念。美国的多家公司开始六西格玛的质量管理,事实证明美国的质量也经受了世界市场的考验。现在美国的经济转型的,即将让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厂的地位了。我们这个竞争者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完美质量吗?

老牌制造业强国德国:

德国的质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是一点一点的积攒起来的,这当中有西门子的机械、奔驰和宝马的汽车。德国的成功又在哪里那,德国的成功和他的标准制定部门是分不开的。德国的工业制造协会,为每一个制造的过程制作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的执行过程和德国人的严谨的作风是分不开的,德国人的制造工人的培养分不开的。

正像论法的精神中反应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个国家的转型的过程是烦恼的,企业也是一样。

来到了公司上班以后,我的想法的也在不断的转变。到了公司以后我们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公司内部的各种的管理的理念。**********等等各总最先进的思想都在这里有了介绍,我们这还运用了世界上比较先进的SAP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样的系统之下我们去追求我们的产品质量,但是正像是公司的口号“挑战极限,追求完美”

我们追求好的质量的过程是不可能停下脚步的。在这产品的制造水平不断趋同的年代,如何去保持我们的优势就是很大的难题了。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一的工厂竞争扩大到了整个价值链上的竞争。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到最后我们产品的物流提供商和我的服务对象,这是一个产业链的竞争。这场竞争是残酷的,但是也是一样很好的机会。因为只有在这场竞争中存活下来我们才能更好的组织我们的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

现在大部分的国内的公司在本行业都是采购了外国的先进设备,所以只要有充足的资金就可以在技术上赶上或者是超过我们。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的应对?学习曲线。

一个好的机械设备引进以后,必然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戴明博士在论质量管理中谈到的,只要不断的去突破我们的学习曲线我们就能不断的去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在这个方面需要全体员工的努力,有适合的大家进步提高的方法。

来到公司以后听到了不少的风言风语的,特别是现场那边的。这方面在副总的博客上也有了发现,看来这样的事情还是有的。好的理念要有有效的执行,必须让别人在思想上认同。

6s,弄的我们部门最近两天忙的不的了。

 

写的要交的东西,麻烦看了各位给点意见。不胜感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