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772 1
2014-12-09

数字财富跨越边沿--新加坡风险资本涌入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4年07月14日 16:48 数字财富


华人比例高达70%的新加坡,于1998年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外汇输入国,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新加坡的VC也已经跨过边沿,成为国内VC的主流力量之一。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是新加坡资金投资中国的先行者。

  早在1990年以前,新加坡资金其实很少投资中国,但自从1992年李光耀访问中国之后

,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新加坡ZF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成为新加坡商人的投资热点地区。截止到1998年底,新加坡累计对华投资额为210亿新元,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外汇输入国。


  但VC在中国的进入却并没有和产业资本的投资步伐保持一致,直至1996年,新加坡VC才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即使是现在,VC资金在整体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是很高。”新加坡华盈投资公司的合伙人林优成说道。但这种情况正在快速改变,新加坡VC在中国的投资跨越出以往的边沿存在态势,正进入中国风险投资的核心地带。

  窥视已久

  “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中国,随时准备寻找投资机会。”林优成说道。这家1995年才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着5家总值高达4亿美元的基金,其中有两家已经投资结束,分别获得了32%和66%的收益。

  2000年10月其和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合作成立的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是华盈正式着手对中国投资的开始。但在这之前,尽管其投资重点的区域在美国和欧洲,但华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并开始了其积极的投资策略——投资新浪和阿里巴巴。

  相比于华盈投资,祥峰投资公司的知名度更高,毕竟其进入中国的时间更为久远,而实力也更加强大。

  祥峰投资成立于1988年,其时恰逢新加坡ZF鼓励风险投资的大好时机。这家隶属于新加坡科技集团的风险投资依靠第一个6000万新元的基金,从此得以快速成长。到2001年,其第一家基金已经获得了大约4.06亿新元的回报,平均年回报率高达39%。在此业绩的支撑下,十几年后,祥峰快速成长为新加坡管理着10个基金,总资金超过10亿美元的VC巨头。

  祥峰在中国的投资并没有等到内地高科技热潮的启动,而是从投资传统公司开始。1996年,总资金为3500万美元的祥峰中国科技基金成立,通过和中国国家科委的合作,开始向内地投资了包括宏信化工和南通中洋微柴在内的6家企业。随后的亚洲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祥峰在中国的投资,6家企业中的5家面临了重重困难,但宏信化工的成功却仍然推动着祥峰其后在中国的投资。

  宏信化工是位于山东淄博周村的一家乡镇企业,主要从事苯酐和增塑剂的生产和销售,是一家周村区属国营企业。1996年,祥峰进入,对该公司进行改制,从而成为一家中外合资的化工企业。1998年,当亚洲金融危机出现之时,宏信化工非但经营没有萎缩,相反,其产值、销售额和利润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9%、21%和30%。截止到2000年底,该企业已经成长为一个收入6.7个亿,利润4817万人民币的大型企业。

  中国广阔的内在需求市场促使宏信化工顶住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也让祥峰看到了中国广阔市场可能带来的其他商业机会。

  所以,当新经济浪潮席卷中国的时候,祥峰水到渠成地加大了其投资力度。

  击水新经济

  在新经济来临之前,祥峰在其所投资的企业当中,更多的仅仅是作为配角存在,但其后它却成为了更多新经济企业的领衔投资人。

  从第一轮联合信和置为有限公司及庄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网大投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开始,祥峰就和网大一起开始了风雨征程。网大第二轮高达1000万美元的融资,祥峰作为牵头人追加投资,继续保持其第一大股东的位置。除了网大之外,祥峰在IT领域投资的企业还包括悠游科技开发公司和西安开元科技有限公司。

  这次祥峰认准了中国市场,除了对IT领域的投资之外,同时开始拓展其自身的投资领域。作为第二大投资者,祥峰和香港新世界集团、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投资商共同投资7600万港元于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向生物科技领域拓展投资的开始。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药物高通量和超高通量筛选及分析界定的高科技生物公司,从事这种技术研究的企业,其是国内的第一家。

  相比于祥峰而言,华盈的投资由于进来相对较晚,且进入伊始就赶上互联网热潮的缘故,其所投资的包括新浪、网通和中国家庭网等企业,基本上都围绕着通信、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但华盈并不排除其投资其他领域如生命科学的可能,或许只是现在的时机仍不是很成熟。

  和以上两家企业相比,另外两家风险投资商的投资则更为专注也更具特色。其一是淡马锡控股集团公司,作为新加坡享誉全球的资产超过420亿美元的大型国营控股公司,其管理机制曾经是世界范围内众多国营企业效仿的榜样。同样,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也凸显出其大气及很强的系统性等特性。在中国众多的高新技术园区中,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创新科技园区和苏州高新技术园区的投资者中,淡马锡的名字总是排在前列,或许它想对中国高科技的摇篮——科技园区——一网打尽。

  另外一家则是新加坡亿胜投资集团。该集团多年来从事投资业务,已经有上10家企业分别在新加坡、美国和欧洲完成上市,并在中国累计投资达几亿人民币。其在中国的投资更多的放在了生物科技领域,和深圳创新投资公司、中国科技开发园共同发起设立的深圳创新亿胜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公司就是这种决心的体现,该公司管理着100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而近期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的亿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亿胜控股和亿胜投资在其中共持有将近3亿股,占57.55%的股份。

  除了以上这些企业之外,国内不少的新经济企业中,我们都能不时的看到新加坡风险投资商的身影,如掌中万维第二轮1150万美元的融资中,就包括新加坡经济发展署(EBD)投资有限公司;由深圳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国家科技局以及新加坡大华银行于2000年7月6日联合发起设立的中新创业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其首期管理基金将就高达5000万美元。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新加坡各大风险投资已经在各个层次、以各种规模逐次进入中国,但新加坡风险投资商的投资策略却仍然异常谨慎,一如他们其他商务活动的表现一样。

  渗透本土

  当祥峰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中国国家科委作为其合作伙伴,其投资一度围绕着国家科委所提供的项目。国创科技原为一家附属于科委的小型企业,为电信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在1998年完成管理层回购之后,祥峰连同美邦、新世界基建的进驻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新加坡VC在进入中国的时候,大多是通过和内地机构协同合作的方式进驻。这种进驻形式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了中国特殊国情可能造成的投资风险。

  华盈投资进入中国,源于新加坡科技局主席张铭坚的一次访问。2000年3月,张铭坚率团访问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希望促成新加坡风险投资公司和上海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的合作。仅仅几个月后,华盈和上海创业投资公司便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创建了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并成为上海创业投资公司的第一家海外合作项目。通过这次合作,林优成说道:“我们有很多的项目来源,其中很重要的渠道就是由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及其伙伴提供。”

  除了华盈以外,通过多种方式和国内投资商合作的还包括以上提到的新加坡亿胜和新加坡科技局以及大华银行等。

  这种渗透,一方面和新加坡VC的投资风格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ZF对VC的支持。早在80年代,新加坡ZF为了促进本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曾经投资10亿美元于全球各个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其在新加坡的投资。十几年后,新加坡ZF在推动新加坡本土VC向中国投资的过程中同样不遗余力。为了促成华盈和上海创业投资公司的合作,新加坡科技局为此出资高达2000万美元。而新加坡ZF和科技局的基金本身就是活跃于中国的风险投资商。

  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以电子元器件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很大比例的城市性国家来说,在面对美国的经济衰退,避免亚洲经济危机可能形成对新加坡的冲击,可谓是具有极强的战略性意义。提及华盈未来的发展战略,林优成回答简单:“2-3年内在中国设立其他分支机构和开发更多的投资基金。”;而祥峰在中国的累计投资总额已经高达1.05亿美元,占祥峰总投资资金中的14%。由此我们也可以乐观的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新加坡风险投资商将越过边沿,更深的融入到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地带中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9 15:06:54
大华银行有限公司(大华银行)是亚洲银行业的翘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500家办事处,遍布亚太、西欧、北美19个国家和地区。自1935年注册成立以来,大华银行通过有机增长和一系列的收购不断成长。大华银行立足于亚洲,除了分布广泛的分支机构,还在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成立了子公司。

大华银行获评为世界顶尖银行之一:获穆迪给予Aa1评级,标准普尔和惠誉分别给予AA-评级。

大华银行提供范围广泛的金融服务:个人金融服务、私人银行服务、商业与企业银行服务、投资银行服务、企业融资、资本市场业务、外汇资金服务、期货经纪服务、资产管理、创业资金管理以及保险服务。

大华银行致力在社区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将推动视觉艺术、促进教育和帮助儿童成长作为重点。三十多年来,它坚持不辍举办大华银行年度绘画比赛,是新加坡历史最长的艺术赛事。2013年大华银行连续第九年获国家艺术理事会颁发艺术赞助人荣誉奖,表彰它对艺术的贡献。

大华银行也鼓励区域内的职员积极参与集团的常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包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中国大陆举办的年度“大华银行爱心公益跑与义走”活动。

华人比例高达70%的新加坡,于1998年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外汇输入国,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新加坡的VC也已经跨过边沿,成为国内VC的主流力量之一。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是新加坡资金投资中国的先行者。
  早在1990年以前,新加坡资金其实很少投资中国,但自从1992年李光耀访问中国之后
,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新加坡ZF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成为新加坡商人的投资热点地区。截止到1998年底,新加坡累计对华投资额为210亿新元,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外汇输入国。
  但VC在中国的进入却并没有和产业资本的投资步伐保持一致,直至1996年,新加坡VC才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即使是现在,VC资金在整体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是很高。”新加坡华盈投资公司的合伙人林优成说道。但这种情况正在快速改变,新加坡VC在中国的投资跨越出以往的边沿存在态势,正进入中国风险投资的核心地带。
  窥视已久
  “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中国,随时准备寻找投资机会。”林优成说道。这家1995年才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着5家总值高达4亿美元的基金,其中有两家已经投资结束,分别获得了32%和66%的收益。
  2000年10月其和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合作成立的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是华盈正式着手对中国投资的开始。但在这之前,尽管其投资重点的区域在美国和欧洲,但华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并开始了其积极的投资策略——投资新浪和阿里巴巴。
  相比于华盈投资,祥峰投资公司的知名度更高,毕竟其进入中国的时间更为久远,而实力也更加强大。
  祥峰投资成立于1988年,其时恰逢新加坡ZF鼓励风险投资的大好时机。这家隶属于新加坡科技集团的风险投资依靠第一个6000万新元的基金,从此得以快速成长。到2001年,其第一家基金已经获得了大约4.06亿新元的回报,平均年回报率高达39%。在此业绩的支撑下,十几年后,祥峰快速成长为新加坡管理着10个基金,总资金超过10亿美元的VC巨头。
  祥峰在中国的投资并没有等到内地高科技热潮的启动,而是从投资传统公司开始。1996年,总资金为3500万美元的祥峰中国科技基金成立,通过和中国国家科委的合作,开始向内地投资了包括宏信化工和南通中洋微柴在内的6家企业。随后的亚洲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祥峰在中国的投资,6家企业中的5家面临了重重困难,但宏信化工的成功却仍然推动着祥峰其后在中国的投资。
  宏信化工是位于山东淄博周村的一家乡镇企业,主要从事苯酐和增塑剂的生产和销售,是一家周村区属国营企业。1996年,祥峰进入,对该公司进行改制,从而成为一家中外合资的化工企业。1998年,当亚洲金融危机出现之时,宏信化工非但经营没有萎缩,相反,其产值、销售额和利润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9%、21%和30%。截止到2000年底,该企业已经成长为一个收入6.7个亿,利润4817万人民币的大型企业。
  中国广阔的内在需求市场促使宏信化工顶住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也让祥峰看到了中国广阔市场可能带来的其他商业机会。
  所以,当新经济浪潮席卷中国的时候,祥峰水到渠成地加大了其投资力度。
  击水新经济
  在新经济来临之前,祥峰在其所投资的企业当中,更多的仅仅是作为配角存在,但其后它却成为了更多新经济企业的领衔投资人。
  从第一轮联合信和置为有限公司及庄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网大投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开始,祥峰就和网大一起开始了风雨征程。网大第二轮高达1000万美元的融资,祥峰作为牵头人追加投资,继续保持其第一大股东的位置。除了网大之外,祥峰在IT领域投资的企业还包括悠游科技开发公司和西安开元科技有限公司。
  这次祥峰认准了中国市场,除了对IT领域的投资之外,同时开始拓展其自身的投资领域。作为第二大投资者,祥峰和香港新世界集团、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投资商共同投资7600万港元于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向生物科技领域拓展投资的开始。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药物高通量和超高通量筛选及分析界定的高科技生物公司,从事这种技术研究的企业,其是国内的第一家。
  相比于祥峰而言,华盈的投资由于进来相对较晚,且进入伊始就赶上互联网热潮的缘故,其所投资的包括新浪、网通和中国家庭网等企业,基本上都围绕着通信、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但华盈并不排除其投资其他领域如生命科学的可能,或许只是现在的时机仍不是很成熟。
  和以上两家企业相比,另外两家风险投资商的投资则更为专注也更具特色。其一是淡马锡控股集团公司,作为新加坡享誉全球的资产超过420亿美元的大型国营控股公司,其管理机制曾经是世界范围内众多国营企业效仿的榜样。同样,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也凸显出其大气及很强的系统性等特性。在中国众多的高新技术园区中,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创新科技园区和苏州高新技术园区的投资者中,淡马锡的名字总是排在前列,或许它想对中国高科技的摇篮——科技园区——一网打尽。
  另外一家则是新加坡亿胜投资集团。该集团多年来从事投资业务,已经有上10家企业分别在新加坡、美国和欧洲完成上市,并在中国累计投资达几亿人民币。其在中国的投资更多的放在了生物科技领域,和深圳创新投资公司、中国科技开发园共同发起设立的深圳创新亿胜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公司就是这种决心的体现,该公司管理着100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而近期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的亿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亿胜控股和亿胜投资在其中共持有将近3亿股,占57.55%的股份。
  除了以上这些企业之外,国内不少的新经济企业中,我们都能不时的看到新加坡风险投资商的身影,如掌中万维第二轮1150万美元的融资中,就包括新加坡经济发展署(EBD)投资有限公司;由深圳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国家科技局以及新加坡大华银行于2000年7月6日联合发起设立的中新创业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其首期管理基金将就高达5000万美元。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新加坡各大风险投资已经在各个层次、以各种规模逐次进入中国,但新加坡风险投资商的投资策略却仍然异常谨慎,一如他们其他商务活动的表现一样。
  渗透本土
  当祥峰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中国国家科委作为其合作伙伴,其投资一度围绕着国家科委所提供的项目。国创科技原为一家附属于科委的小型企业,为电信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在1998年完成管理层回购之后,祥峰连同美邦、新世界基建的进驻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新加坡VC在进入中国的时候,大多是通过和内地机构协同合作的方式进驻。这种进驻形式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了中国特殊国情可能造成的投资风险。
  华盈投资进入中国,源于新加坡科技局主席张铭坚的一次访问。2000年3月,张铭坚率团访问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希望促成新加坡风险投资公司和上海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的合作。仅仅几个月后,华盈和上海创业投资公司便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创建了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并成为上海创业投资公司的第一家海外合作项目。通过这次合作,林优成说道:“我们有很多的项目来源,其中很重要的渠道就是由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及其伙伴提供。”
  除了华盈以外,通过多种方式和国内投资商合作的还包括以上提到的新加坡亿胜和新加坡科技局以及大华银行等。
  这种渗透,一方面和新加坡VC的投资风格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ZF对VC的支持。早在80年代,新加坡ZF为了促进本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曾经投资10亿美元于全球各个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其在新加坡的投资。十几年后,新加坡ZF在推动新加坡本土VC向中国投资的过程中同样不遗余力。为了促成华盈和上海创业投资公司的合作,新加坡科技局为此出资高达2000万美元。而新加坡ZF和科技局的基金本身就是活跃于中国的风险投资商。
  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以电子元器件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很大比例的城市性国家来说,在面对美国的经济衰退,避免亚洲经济危机可能形成对新加坡的冲击,可谓是具有极强的战略性意义。提及华盈未来的发展战略,林优成回答简单:“2-3年内在中国设立其他分支机构和开发更多的投资基金。”;而祥峰在中国的累计投资总额已经高达1.05亿美元,占祥峰总投资资金中的14%。由此我们也可以乐观的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新加坡风险投资商将越过边沿,更深的融入到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地带中来。(陈慧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