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08-9-6 07:06:00
剽窃:乐此不疲,毫无羞愧,没完没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6 8:04:4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6 07:46:00

剽窃:乐此不疲,毫无羞愧,没完没了

经查验,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晓明发表于《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5期的学术论文《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又是剽窃之作,此文是由若干篇他人作品剪切拼凑起来的十足赝品,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剽窃自《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4卷第3期)和《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鈅匙”》(《老区建设》,2004年第3期),基本观点和内容基本抄袭自这两篇论文,仅在文字上作了一些调整,一些文句则是照搬照抄(以红色标示),大标题几乎雷同。

李某论文第一部分的4个二级标题是: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
1.2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3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
1.4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原作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文第一部分的二级标题是: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2.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3.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
4.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组织形式。

李某论文的第二、第三部分合计3580字则是《制度创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一文的完整拷贝,连标点符号都没放过。为便于学术界同仁和网友查验,下面将李某论文全文贴出来,其中与原作品文句雷同的部分以红色标出。

郑重声明:本文观点和比对结论仅供研究参考;另外,本人对李某发表的其他论文和著作未作查验,本文结论既不说明李某其他论著都有问题,也不说明其他论著没有问题。

附文: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

李晓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

摘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但近年来发展仍显缓慢,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一系列的制度障碍。笔者分析了制度短缺的种种表现及原因,提出了加强制度供给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制度短缺;制度供给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5)05—0745—02
收稿日期20O5.03.03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和我国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而制度创新至关重要。

1 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根源

农业产业化经营自提出到现在,已经近20个年头。它之所以能够历经多年而不衰,发展得蓬蓬勃勃,是因为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根源。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表现在:一是可以告诉农民种什么。通过“合同”、“定单”等形式,不仅可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而且可使他们能够比较放心地进行调整。二是可使农产品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发展农业产业化,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三是可以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含量。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仅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而且有利于引进和吸收消化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把农业增长方式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四是可以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行为,它能够促进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有利于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要求的组织体系、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对于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2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武装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而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国情决定了实现这一目标,走以欧美为代表的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发展大农场的路子是不现实的;走以日本为代表的高补贴、高投入的路子也行不通;必须立足国情,在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农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扩大农业的外部规模,进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显然,这是一条既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农业产业化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突破了产业、社区和所有制的界限,改变了农业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农业的投入机制,可使资本和先进技术、农艺措施、现代装备有机地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

1.3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变得相当困难,增幅逐年递减。2004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补农的新政策以后,才改变了农民收入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但这种增长局面究竟能够保持多久,人们仍然心存疑虑。同时还应看到,2004年的较高的平均增长速度还存在着3个掩盖:一是部分富裕户增收掩盖了普通农户减收;二是非农兼业户增收掩盖了纯农户减收;三是东部农民增收掩盖了中西部农民减收。这种情况说明农民增收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这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实现第3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化,既可以解决农产品的卖难,使农民的初级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又可以通过多次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还可以通过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或返还一部分利润等二次分配方式,给农民直接带来一些实惠。有些地方的龙头企业对农民的承包地实行“反租倒包”,租地期间给农民支付一定租金,雇用农民劳动又付给一份工作报酬,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这一切都说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是很大的。

1.4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首先,能够培育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农户是我国农村经济长期不可改变的微观基础,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依靠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不动摇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山东潍坊市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国际化,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已达到80%以上,70%的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进入了国际市场。同时,有了稳固的农户作基础,生产原料有保障.龙头企业自身也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素质、效益和竞争力。随着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分工分业日益深化,龙头企业还势必进行重组,走向联合与合作,最终形成实力强大的“航空母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内农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国内农业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不仅如此,有了龙头企业,还为我国农业大规模引进外资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其次,能够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优质农产品。在产业化经营方式下,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会大大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如果产品以出口为导向,其质量和卫生也要求符合国际标准。

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供给短缺及其原因

虽然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一定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仍然不够快,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在发挥作用,其中制度供给短缺是最大障碍。

2.1 制度供给短缺

2.1.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自身制度体系不完善。首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缺乏,力量薄弱。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经营的龙头企业、股份制和合作社等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力量薄弱,并且组织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其次,由于农户缺乏合作的观念和习惯,有关合作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缺乏对农户合作的引导和组织的规范,加上集体经济组织功能的缺失,农户的组织化、协调化程度低,这些都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第三,激励和约束的机制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农户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发展缺少制度保障。从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提供的统计资料看,到2003年,最能使激励与约束有效发挥作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是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但只占总数的28%。除此以外,是以合同契约方式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同履约率不高。原因在于,交易双方契约意识淡薄,信用缺失,合同契约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激励和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而且弱小的农户面对强大的龙头企业,在谈判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由此形成的合同契约往往不平等,两者之间难以形成利益共享的机制。

2.1.2 较为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体系没有形成。首先,我国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缺乏,原有的农技站科技人员严重流失,而以民间力量为主的科技服务发展迟缓,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建立和健全。其次,金融服务存在对农业的歧视,农村信用秩序混乱。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资金提供不足,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和工业,广泛存在的农村私人间的信用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第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营销服务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信息体系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落后,农用生产资料交易秩序不规范,大部分农产品交易方式和手段落后,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高,制约农民的利益增加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贯穿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的规格、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疫体系还未建立健全,农户的生产经营缺少市场的引导,制约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1.3 市场经济体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协调。我国的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和秩序等不健全、不完善的制约,要么处于盲目、自发的状态,要么是流动不畅,产业的集聚和产业的细分缓慢,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由此滞缓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现有市场经济制度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所需的制度不协调,必然产生制度摩擦,阻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2.1.3.1 城乡制度不统一,市场缺少有效的竞争。我国城乡体制的差别,集中体现在城乡之间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差异上,它使城乡之间的要素自由流动产生困难,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其中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城乡教育、医疗和失业保障上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和人口向城市自由流动的成本,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城乡之间的体制差异,使农民无法与城市居民在就业上公平竞争,自主地处理土地的使用权,生产要素流动困难,阻碍农业生产中的分工、协作和生产的专业化,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优质农产品和人均生产的农产品太少,主要农产品的劳动成本相对较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弱,利润水平低下,农户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所以,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大量的资金也因此流向比较利益高的行业和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资金更加短缺。这一方面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居民对工业品的市场需求不足,从而抑制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过少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缓慢,使农产品需求对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难以发挥。

2.1.3.2 市场经济体制其他方面的短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制约。首先是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土地制度而言,土地产权不清晰:一是农户与政府之间对产权的权能划分不清,乡村政府常常以土地所有者的名义随意转让农户承包的土地,或者改变承包合同。二是家庭联产承包制下的土地产权制度,使农民与土地之间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产权制度凝固化。产权制度不清晰,导致产权关系难以有效发挥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农户也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阻碍交易。三是法制不健全,政府职能规范不够,对产业化经营发展支持不力。政府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低,手段落后,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短缺,城乡居民在享有公用产品和服务上,权力不平等;法制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政府信用和社会信用缺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好秩序无法形成。

2.2 制度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

(1)我国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活动不长,经验积累少,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不足,优秀的制度设计人才短缺,而且政府内部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差异,使正式规则形成比较缓慢。
(2)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发展,必须消除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建立开放的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相同的教育服务,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障等公共福利,使城乡居民在劳动力市场作为平等的主体进行公平竞争。但对政府而言,在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来实现这些目标。
(3)城乡居民之间的公平竞争,会影响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已有利益,从而产生抵制,给制度实施造成障碍,增加制度实施的社会成本,削弱制度有效供给的能力;若完全依靠农户增加投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同样不具备经济承受力。
(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后者是与分散的自然村落联系在一起的小生产经营制度,农户的自然经济意识浓重,影响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和充分利用,影响集体福利的增加,制约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利益观、竞争和合作的观念与习惯以及诚实守信的秩序观等,在小农经济意识和行为习惯还较为普遍的状况下,依靠个人意愿来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而制约新制度的供给和推广。
(5)政府受自身利益和有限的理性制约,导致制度供给不足。政府机构人员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会制约制度安排。如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个标准,就会引发地方政府加快城市和工业建设的步伐,忽略农业发展。同时,对于庞大的制度体系来说,政府在制定、实施和监督规则执行过程中,不可能拥有完全的信息,不可能使制度供给充分而完全有效,制度的不均衡、不协调将长期存在。

3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供给效率对策(原作品为:提高政府制度创新能力,促进制度供给效率提高,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3.1 规范行政权力,实现依法行政使制度建立在较为充分的信息基础上,便于接受公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约束,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以及政府行为的有序性。政府治理的中心应从以政府为中心转向以农民和企业为中心,将由农民和企业求政府办事转变为政府为农民和企业服务,切实树立公仆意识,理顺政府与企业、农民的关系,使政府从单纯的监管者角色转向监管和服务者的角色。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公务员得到应有的利益。  

3.2 改善制度结构,提高制度效率  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使市场主体真正独立;实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战略,逐步消除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通过政府机构和管理职能的改革,破除政府管理农业的条块分割体制,建立政府管理农业的综合部门,提高效率,统一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依照国际通行准则,充分利用有效手段支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改变政府对农业支持手段落后、支持程度低的局面;改善农村信用对农业发展支持不足的状况,促进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服务;推进法律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3.3 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创造条件  积极推动国外资金、技术、良种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弥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资源短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政府利用政策法规等引导民间闲置资本转化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投资,政府应积极利用民间组织的力量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弥补自身的不足。

3.4 加强舆论宣传,促进社会认同充分利用文化、教育、社会舆论、思想政治宣传,让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深入人心,让社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有较好的认同感,加速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协调的文化、风俗、习惯、世界观等非正式制度的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降低因意识形态不统一或公众的不认同而产生的社会成本,使制度供给更有效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6 16:06:00

感谢网友支持和顶贴,欢迎大家发表观点和评论。

祝中秋节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6 23:54:00

[转]网友讨论贴回放(按发言顺序排列)

kz:又是造假 唉

hnudhb:牛人啊!

200608: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yanqin7279:[转贴]李晓明个人简历

1955年12月生。1982年1月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1988年获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6月获浙江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徽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安徽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省科协六届委员,省政府咨询委特聘研究员,省农科教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顾问。担任《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副主编。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7年被评为省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blink183:造假~
难道是处罚力度不够?
抑或难以查处?

wanguangcai:明显是权势之争!

dabianlin: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老斌:7楼的楼主看见了权势,可看见了真理和正义吗?如果没有看见,建议您去配副眼镜!

cuibaoyu:Technilogy Time 这个杂志是有的。我看见过的,本人以性命担保。一些国外的杂志国内的期刊数据系统也未必能查得到。是不是权势之争,一些事情只有完全搞清楚了,才能下结论。

yanqin7279:各位大侠都是文化人,希望大家发表意见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就事论事,不要牵强附会、不要节外生枝......

yanqin7279:请教cuibaoyu大侠.你看见的是李晓明教授在Technology Tim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还是看见的仅仅是杂志?谢谢你提供的新信息!

wanguangcai:以下是引用老斌在2008-8-26 12:17:00的发言:
7楼的楼主看见了权势,可看见了真理和正义吗?如果没有看见,建议您去配副眼镜!
学点经济学方法论的证伪主义,就知道什么是真理;多做些实证研究,少来点价值判断,就知道什么是正义。

yanqin7279:还是真诚希望大家集中有关事实的讨论,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其实,证实和证伪都是需要的,最可怕的是在毫无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
从原贴的意思看,也是想弄清楚李晓明教授的学术成就记录是否存在造假,说的也是实话,文中交代的也是很清楚的,诸多检索系统(也不完全是国内的)和搜索引擎都查无记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就是对学术成就记录的证伪吗?其中倒也看不出有何权势之争,对事不对人吗。如果经济学人还有良知的话,相信对学术不端行为深恶痛绝,但也不能冤枉人、诬陷人。本楼主倒是希望大家证伪“涉嫌造假”之说,不过得拿出事实证据来,不应凭空猜测。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老斌:方法论只是一个工具,对真理的追求和正义的捍卫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学了点证伪主义就知道什么是真理,多了些事实抑或实证研究就知道了什么是正义,老夫希望包括经济学教育在内的社会科学教师不要在课堂上讲这样的话,否则会误人子弟的。实证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实证主义不只是只有证伪,而且现代经济学从来不把实证和规范割裂开来。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老夫言多了...

cuibaoyu:仅是就事论事
大侠就不敢当了,我仅是就事论事而已。我既看到了杂志,也看到了那篇文章。就象很多的国内期刊在国外也检索不到一样,同样的道理。

熙:吓??说什么的云里雾里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yanqin7279:本楼主相信并希望LS所说是真实的,不过原贴所指有三篇外文文章,不知道LS的主指的是哪篇文章,还是三篇文章以及所有文献都看见了?如果不具体说清楚,人家还误以为你在为李晓明教授开脱和辩护,是不负责任地趟浑水呢,我想你也不想给人家这样的感觉和误解,你说是不是?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希望cuibaoyu先生能够提供权威的原文证据,或者把文章贴出来,或者告知如何才能检索到相关文章。
如果LS的主也能够相信我的话,就请给我的邮箱发一份复印件。
以诚相见,才能水落石出。
衷心感谢你再次提供新的信息。

yanqin7279:真诚欢迎大家发表对此事件的看法和观点。
路越走越长,真理越辩越明。

rose2004:学术造假出现新动向
将外文学术论文翻译成中文并稍加修饰后在国内中文期刊发表是剽窃者惯用的伎俩,近年来学术剽窃出现了新的动向,就是抄家们将他人的学术成果翻译成外文在国外期刊发表,或者国内国外一文两投,以此为自己的学术履历增光添彩、招摇撞骗,为获取各种不正当利益增加学术筹码。
经查,安农大副校长李晓明所谓的三篇外文论文中,Research On Green-Agriculture And Its Developmental Strategy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一篇题为《绿色农业模式与发展对策探讨》文章的英文摘要的标题(Research on Green Agriculture Model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是几乎雷同,是剽窃造假还是偶然巧合?即使在国外发表了,是否是低水平的译作?目前无从知晓。从网友提供的李晓明个人简历看,李是该学报的副主编,利用审稿的机会“顺手牵羊”也是可能的。
从网友的举证事实和李晓明的工作性质看,以他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两年内在国外期刊发表三篇学术论文,几乎是不大可能的。试想,中文论文都没时间写那还顾得上用外文整理自己的成果呀。以他的地位和掌握的资源,如果真的能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论文,为什么不在国内中文权威期刊上发表呢?他这样做对他来说不合算呀,何况所谓的这些外文期刊都是些名不见经转的小刊物。合理的解释就是为躲避国内公众视线,降低造假的系统风险。
以上观点,纯属推测,真相如何,有待验证。

yanqin7279:[转贴]安徽有些人怎么就这么胆大包天,不服不行啊
此前,安徽有三位副省级党政领导干部以身试法被法办,如今被誉为象牙塔的高校也显得不那么圣洁了。这不,安徽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刘登义学术造假事件刚刚处理完毕,又爆出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晓明剽窃造假事件,安徽有些人胆量怎么就这么大,简直是吃了豹子胆,胆大包天,不服不行啊。
不过,安徽媒体倒是显得很冷静,毕竟学术腐败问题不同于娱乐界的花边新闻,但治理学术腐败问题也不能缺少舆论监督啊。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编者按: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形成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

jiejie7280:同一篇稿子国内外用中、英文投稿是不算一稿两发的。Technology Time杂志档次不高,我google过也没有查到,但我也见过文章也见过杂志,这点,本人愿以性命担保。另外,崔是李的硕士研究生,他做的是李的课题(合作社科技局课题:合肥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这点我还是比较知道内情的,事情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那样。
我还想说的是:等事情搞清楚了,才能有发言权,才能下结论,否则,不能用所谓“有嫌疑”的方式向别人身上泼脏水,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yanqin7279这位大侠用转贴的方式来进行鼓噪,非常不负责任,如果一旦证明李是清白无辜的,你能负起毁坏名誉的责任么?那么李的损失由谁来负责?现在正值安农大校庆和领导班子调整的关键时期,非常怀疑yanqin7279这位大侠鼓噪的目的的纯正性了!

melanzhang:云里雾里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aicjimmy:[讨论]原创的文章,中文投国内,英文发国外,算不算学术腐败啊
国内很少有人看ssci期刊,国外估计是不看中文的期刊的。
怎么办啊?

jiejie7280:这个不算一稿两投,且目前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aicjimmy:谢谢楼上的

wanguangcai:经济学季刊就明文写着,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论文,可以发在外国的期刊上,但绝对不允许发再次在国内发表。

kkwei:暑假刚好有一个SSCi的期刊的主编来给讲课,就说了这种情况。他说至少应该有50%的不同,最好是要70%不同。不过楼主说国内很少人看SSCI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好一点的经管类期刊都是SSCI的吧。上面文章内容和思想也应该是最值得参考的。一共就200来种SSCI的期刊,可以说发SSCI比SCI还要难一点。

hhhlll:至少应该有50%的不同,最好是要70%不同。
谢谢楼上!句号再少一些更好,呵呵

yanqin7279:前些日有人愿意为李晓明教授的身家清白而献身,今天也有主拿宝贵的性命担保李晓明教授的无辜,LS的主还说本楼主给李大人身上泼脏水,并以"鼓噪"的政治罪名要挟,希望这位大侠不要开这样的玩笑,这好像也不是讨论问题的合适方式。本楼主只是想弄清事实真相,转贴是因为网上看见了李“赤裸裸剽窃他人论文”的举报,且亲自查对过原文,作了对比,从两篇文章对比结果看,剽窃的事实是清楚的、成立的,进而引起本楼主的好奇和关注,至于安农大校庆和领导班子换届,似乎与本话题以及本楼主并无太大关系。楼主不知道看过网上关于李晓明教授剽窃论文的举报和相关报道没有,如果没看过,本楼主不怪你,不知者不为怪吗。如果看过,还执意要担保李晓明教授是清白无辜的,并说本楼主不负责任,这样就不太合适了。有些话本楼主也不想说的太多、太重,因为本楼主不想也没有必要得罪各位大侠...不过,本楼主倒想问问,是不是因为有安农大校庆,国内的学术打假都要停止呀?是不是因为安农大校级领导班子换届,对某些人的不端行为就必须包容和饶恕,以保其平稳晋升或当选呀?
有见举报,本楼主转了贴,在客观上是在帮李晓明教授洗脱、洗清罪名,LS的主子以咬牙切齿的方式与本楼主对话,有必要吗?李晓明教授有否学术不端问题,也不是你我说了算?你发这样的贴子,天下人就一定会相信你某某无过呀?
还是那句话,本楼主主张讨论问题和发表意见要以事实为依据,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不要把话说过了头,不要感情用事。
如果LS的主要我不说话,可以直接说,本楼主可以不说,没有必要给本楼主扣太多的帽子,本楼主收受不起。其实,本楼主真的也不想再说什么了!

jiejie7280:还是那句话:是不是像楼主所说或所转贴的那样,等事情搞清楚了,才能下结论,而不是盲目扣帽子,说什么“胆大包天、学术腐败”之类的。虽不是实名制,但在网上大家还是要为自己的言行负些责任的。我就是安徽农大的,还比较了解情况,本人仅仅就事论事,无关其他,说什么“前些日有人愿意为李晓明教授的身家清白而献身,今天也有主拿宝贵的性命担保李晓明教授的无辜”就有些夸张了。

wanguangcai:领导班子换届,典型的内部狗咬狗!
原来的学生为了讨好现在是领导的导师,帮忙写了论文。今天却成为已是领导导师仕途上的绊脚石!因为,政敌抓到了这个攻击的把柄!
所谓的追求真理,捍卫正义只是一个道德的幌子而已!但这个幌子也很厉害,如果反对它,则说明反对者道德水平低下。
所以,我的结论是狗咬狗!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道德审批完毕,退堂!

jiejie7280:李和《财贸经济》的《安徽省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考》的作者阮文彪教授都是安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且两人关系有些特殊,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搞清楚再说吧。

sunddan:你说是安徽农大的,农大的事你了解多少?别忘了,你曾经只是农大的一名硕士生,别忘了,安徽农大是你的母校,你的老师不只有某某一人。
“云里雾里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jiejie7280:楼上的搞错了吧?

wanguangcai:以下是引用jiejie7280在2008-8-28 16:36:00的发言:
李和《财贸经济》的《安徽省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考》的作者阮文彪教授都是安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且两人关系有些特殊,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搞清楚再说吧。

我看非常简单:
阮文彪是李的得意门生,因为阮科研可能不错;而李芒于于政治,无心科研。于是二人合作谋求双赢,阮帮李写写文章,而李帮阮当上副院长,甚至院长。就这样,这在中国的高校太普遍了!

xianyan:真是个人才,为什么这样来定位二位的关系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7 00:39:00

din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7 18:47:4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7 06:56:00
拿诚信做剽资等于自杀,要不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7 19:04: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8 06:31:00

从剽窃到剽客:荒淫无耻,自甘堕落,挑战公信,罪不可赦

经查证,现为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李晓明博士发表于《江淮论坛》1994年第3期的《试论高效农业的评价标准、目标模式及发展对策》学术论文系全文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原作品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1993年第3期,题目为《高效农业的价值判断准则、行为标准和发展态势——兼论我国发展高效农业的目标模式和相关措施》。

为障人耳目,李某仅对原作品第一部分在标题结构上作了微调以及对个别文句进行了删减和文字调整(如将“比山东省的1/4大一点”调整为“为安徽省的25%左右”),基本上是原原本本地抄袭。李某为实现其欺骗读者、欺世盗名的卑鄙目的,没有完全采用原作品的论文题目,而是在原作品副标题的基础上稍加修饰后并粉墨登场了。

为了不过多占用网友的时间,下面仅将两篇论文的标题列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中国知网或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原文验证。

原作品的标题结构:

题目:高效农业的价值判断准则、行为标准和发展态势——兼论我国发展高效农业的目标模式和相关措施
一、高效农业的价值判断准则和行为标准
(一)农业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二)作物和畜禽单产的高水平。
(三)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水平。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效率。
二、高效农业在荷兰的发展态势
(一)荷兰农业资源配置的的高效率和政府行为
(二)荷兰作物和畜禽单产的高水平和相关措施
(三)荷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水平
(四)荷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效率
三、我国发展高效农业的目标模式和相关措施
(一) 我国谷物单产、经济作物单产在世界上只处于中等水平,畜禽单产在世界上处于低等水平。
(二)我国农业资源配置存在局部不合理现象。
(三)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剽窃者论文的标题结构:


题目:高效农业的评价判断、目标模式及发展对策
一、高效农业的评价判断和行为标准
(一)农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益。
(二)农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率。
1.农业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2.作物和畜禽单产的高水平。
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水平。
4.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效率。
5.市场运行的高组织化程度。
二、高效农业在荷兰的发展态势
(一)荷兰农业资源配置的的高效率和政府行为。
(二)荷兰作物、畜禽单产的高水平和相关措施。
(三)荷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水平
(四)荷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效率。
(五)荷兰市场运行的高组织化程度。
三、我国发展高效农业的目标模式和发展对策
(一)我国谷物单产、经济作物单产在世界上只处于中等水平,畜禽单产在世界上处于低等水平。
(二)我国农业资源配置存在局部不合理现象,要利用市场机制加以合理调整。
(三)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从已指证的事实和已掌握的资料看,此翁公开发表的学术作品究竟有多少是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恐怕连他自己也无法说清楚,李某确实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学术成果,但每年所挥霍的科研和活动经费却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真不知道他还有没有一丁点做人的基本良知?他的行为已经严重沾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鉴于李某如此堕落,其学术腐败问题恐怕已超出了道德边界,到了无法宽容和饶恕的程度,他是在挑战中国教育学术诚信和道德法制,必将受到应有的严厉制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8 09:04:00
中国的体制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8 15:38:00
有参考文献也没有用,不在文章中内注标出就算剽窃.像这样的复制加粘贴的技术,谁没有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8 15:48:00

怎么学术界会有如此可耻之人,中国学术完蛋了要,这些人只混个职称倒罢了,偏偏是当政的, 不懂学术偏搞学术,如此反复剽窃高人,让我辈望尘莫及!但是,还有那些利用权力驱使他人为自己捉刀之人,更为隐匿,也同样殊可恶!

现在我又想到,如果把发表刊物级别的规定取消,由专家来进行科研水平评价的话,特别是这些人占据制高点,是个大问题.所以,建立个独立的专门从事学术审稿的学术管理机构有必要.请看:

不如取消纸本的期刊出版,一律把期刊办成电子刊物,降低版面费,节约资源,文章全部上网可查,发表后编辑部普及论文抄袭检查软件,发现抄袭的作者严惩。 或者教师论文发表前期刊说了不算,一律要先交某个学术性和原创性审查专家委员会做审查,通过后按评分结果由该委员会安排于相应水平的期刊发表,作者与期刊不直接打交道,该委员会作为学者与期刊之间的第三方中介与监察机构,能够确保论文质量和发表公平。同时,国家应对期刊按核定的发表文章数予以经费补贴,以促进学术研究事业的发展。当然,这个作者、学术审查委员会与期刊三足鼎立式的学术关系圈,审查委员会拥有大权,为防止出现问题,审查委员会拥有最终决定作者论文发表于何种水平期刊的裁定权,按行政区域下设若干分委员会,由分委员会组织审查(包括匿名邮审和会议现场评审两种方式,下同)后按差额方式分类选出不同数量报上裁定,由最高审查委员会再组织专家评审,最后从中筛选出相应数量的论文确定发表于合适级别的刊物。这样,由于权力更集中于某一机构,监督也更有力,更打破了期刊与作者间的可能的设寻租关系,管理机制再设计好,是可能解决我国学术界论文泛滥,学术不规范,刊物乱收费及管理混乱等问题的。

以上观点原创,作者发表自有所用,敬请某些人写论文请不要直接复制粘贴作为自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8 16:00:00
不管作者是出于什么目的,不过剽窃不除学术界无宁日,不过看那些文章质量都不怎么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06:43:00

因考试作弊受到处分 安农大18名学生被取消学位
   
2007年01月12日08时41分   中安在线
 
安徽商报1月12日消息 我省各高校目前已陆续进入期末考试阶段。安徽农业大学昨发出通报:刚刚过去的2006年12月份,该校共有18名学生因考试作弊受到相关处分并被取消学位。其中,14人受到“留校察看”处分、4人受到“记过”处分。

该校教务处表示,此举是为进一步提高考试质量、树立良好考风、学风,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武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07:55:00
[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要在这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结成稳固的结点,要在交往与发展的起伏坎坷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道德是不可缺失的。而仁爱、公正、勤劳节俭、尊重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等,无一不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的。不可想象,当人们在台面上道貌岸然地口称道德建设时,在私底下却在做着好逸恶劳、剽窃他人成果、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等龌龊行径,甚至是借着道德之名来做这些。那样的话,一切道德之谈就都成了空谈、成了幌子、成了面具、成了画皮,所有的言行两相对照,我们就是在看一出多么滑稽而又可悲的把戏。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学生 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9 08:04:00

那是他炒的不技术啊

这孩子挺可怜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1 08:03:00
有恃无恐,目无法纪,狂妄自负,胆大妄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1 10:34:00
都是生活逼的吧,否则谁愿意铤而走险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1 15:35:00
想起了一句话:心中无人民,人民就不会让你在台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2 19:04:00

原来教授可以这样上啊,如果我有这个胆量不要脸,我也早成教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3 06:04:00

检察机关指控,王昭耀在1990年至2005年春节,在担任安徽省阜阳地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副书记期间,非法收受44人或单位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704万余元。另外还有810万余元的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而且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据统计,在王昭耀被指控的44笔受贿事实中,大多数涉及帮助他人职务晋升,受贿总额300万元左右。

权威人士分析,王昭耀权力图谱形成的大致路径是:通过王系人马,来“安排”权力家族成员,然后他再通过各种方式,给王系人马的升迁提供方便。

(据新华社《21世纪经济报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3 6:14: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4 17:24:00
呵呵,正常啊,不管他,领导肯定没啥本事,并且这种领导有增多的趋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5 06:47:00

且看:剽客李晓明的伪科学嘴脸

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晓明教授曾在《农业现代化》1995年第16卷第6期发表过《论我国棉花的问题与对策》一文,此文抄袭的痕迹随处可见,下面摘录其中若干短落,从中足以窥见李某的伪科学嘴脸和丑恶行径。

以下段落为李某抄袭自《预测》1994年第1期《1993—1994年我国棉花生产形势分析与展望》一文的内容:

2.1生产资料价格同稿花价格相比涨势过猛  从1980年到1993年的14年间, 棉花收购混合平均价由每100kg317.4元上升到673.9元, 上涨了112.3%,而同期化肥、农药价格则由每标准吨237.0元和14230(原作品为1423.0)元上升到1170元和15428元, 分别上涨了193%和8.4%,……。特别是近几年气候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和变化, 使全国大部分棉区虫害严重且频繁棉农治虫投入增加且难度加大, 不少棉农由此失去了战胜虫害的信心和植棉兴趣。
2.3棉农的效益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 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棉农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大量致富信息, 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他们或务工经商, 或从事其他高收益农业生产项目。社会的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多种致富渠道生产门路的开拓使他们中的部分人失去了植棉兴趣, 或是将棉田撂荒或是改种其他用工省、收益大的作物。
2.5新旧体制转移过程中的矛盾对棉花生产的消极影响  多年来, 我国棉花产区与销区之间没有形成畅通的购销集道。管理部门习惯于国家统一定价、统一收购的管理办法, 同时也习惯了产后才同棉农见面。于是时常发生棉花一多便压级压价, 棉花一少便虚报品级等现象。而棉农最为关心的产前需求的导向, 产中问题的解决却很少有人问津, 很少同棉农直接见面。另外, 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产销区域平衡的重要因素。尽管棉花统一由供销社收购调拨, 但当地政府常常附加某些规定, 阻碍棉花顺利外调。种种情况表明, 棉花生产是与其他经济部门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过程, 特别是棉花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涉及的问题反映着各种经济利益关系, 不理顺这些关系, 棉花生产就难以发展。

其中,在“生产资料价格同棉花价格相比涨势过猛。从1980年到1993年的14年间, 棉花收购混合平均价由每100kg317.4元上升到673.9元, 上涨了112.3%,而同期化肥、农药价格则由每标准吨237.0元和14230元上升到1170元和15428元, 分别上涨了193%和8.4%,……”一段中,为实现造假的目的和保持时间上的一致,李某仅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余文字则是照抄不误。令人惊愕的是,李某竟然将原作品的“1423.0元”抄成了“14230元”,相应地,原作品中农药价格上涨864.8% 也就被调整为8.4%,这就是李某用老百姓和纳税人的血汗钱所做出的“科研成果”。

由此不难看出,在李某眼里,神圣的科学研究只不过用来获取个人名利和政治权势的“文字游戏”。难怪有网友调侃,李某连抄都不会抄。滑稽的是,这样的伪科学分子居然还是省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怎不叫人痛心疾首、捶胸哭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5 22:21:00

无题

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晓明曾在在国内期刊发表过不少关于WTO与中国农业的理论文章,俨然以WTO专家自居。相关的文章有:

李晓明:加入WTO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安徽农业,2001年12期
李晓明:加入WTO与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安徽农业,2001年11期
李晓明:加入WTO与农业技术创新,安徽农业,2001年10期
李晓明:加入WTO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安徽农业-2001年9期
李晓明:加入WTO与提高我省农产品出口能力,安徽农业-2001年8期
李晓明:加入WTO与乡镇企业发展,安徽农业,2001年7期
李晓明:加入WTO与提高我国主要畜产品竞争力对策,安徽农业,2001年6期
李晓明:加入WTO与安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安徽农业,2001年5期
李晓明:加入WTO与我国农业支持政策选择,安徽农业,2001年3期
李晓明:加入WTO与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安徽农业,2001年2期
李晓明:WTO及农业协议的主要规则,安徽农业,2001年1期
李晓明: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1期
李晓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农业保护的基本对策,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第5卷第2期

为检验李某“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我们抽检了其中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农业保护的基本对策》(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第5卷第2期)一文。不出所料,他人辛勤的劳动成果转眼之间就被李用“剪刀+桨糊”据为己有。

经查对,此文大约有90%以上的内容和80的%文字剽窃自同一权威作者的两篇论文,即《未来15 年我国农业适度保护的政策选择》(《学习与探索》1998 年第6 期总第119 期)和《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宏观对策》(经济研究1997 年第1 期)。

如果作为一般的大众科普读物或宣传性文章也就罢了,但此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等学术论文的基本要素一应俱全,且文献标识码显示的也是“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显然,李某是作为学术论文发表的。为了掩盖其剽窃行径和彰显自己的学术威望,文中不但没有注明引文来源,而且在脚注里还署上了自己是“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农经学会理事,省农经学会副理事长,安徽跨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的身份标签。

值得指出的是,原作品中“其中粮食进口除大麦征收3% 关税外, 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均未征关税”在李某论文中竟然变成了“其中粮食进口除大麦进口征收9%关税和小麦征收3%关税外,稻谷、玉米等均未征关税”(注:如果对原作品有歧义,应当作出说明),如果不是编辑疏漏,就是李某抄错了。

这里,科学诚信和学术尊严再一次被蹂躏和践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8 03:29:00

副校长疯狂剽窃造假 中国高校科学诚信和学术尊严受挑战

贴子上列举的问题还真不少,本人剪切汇总了一下。李晓明身为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教授,安徽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真不希望在他身上发生这些不该发生和让学生家长担心的事情。

1,李晓明发表于《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第1期的学术论文《现代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建设的基本思路与设想》正文第一部分3312字几乎原原本本地抄袭自《财贸经济》2007年第4期《安徽省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现状与改革思考》一文。

2,李晓明在国外一网站发表的外文网络电子论文STUDY ON ESTABLISHING A PERFECT FOOD SAFETY SYSTEM IN CHINA全文剽窃自《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2期《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一文,从标题和内容几乎雷同。

3,李晓明利用收稿审稿之便剽窃占有了他人成果,其发表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季刊)题目为《绿色农业及其发展模式探析》一文系全文剽窃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面)2005年第11期《绿色农业及其发展模式探讨》,两篇论文除了个别措词和参考文献略有不同外,正文几乎100%雷同,连中文摘要都是一字不差,一模一样。

4,李晓明发表于《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5期的学术论文《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第一部分主要剽窃自《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4卷第3期)和《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鈅匙”》(《老区建设》,2004年第3期),第二、第三部分合计3580字则是《制度创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一文的完整拷贝,连标点符号都没放过。

5,李晓明发表于《江淮论坛》1994年第3期的《试论高效农业的评价标准、目标模式及发展对策》学术论文系全文剽窃《农业经济问题》1993年第3期题目为《高效农业的价值判断准则、行为标准和发展态势——兼论我国发展高效农业的目标模式和相关措施》一文。为障人耳目,李某仅对原作品第一部分在标题结构上作了微调以及对个别文句进行了删减和文字调整(如将“比山东省的1/4大一点”调整为“为安徽省的25%左右”),基本上是原原本本地抄袭。

6,李晓明发表于《农业现代化》1995年第16卷第6期《论我国棉花的问题与对策》学术论文不仅涉嫌剽窃了《1993—1994年我国棉花生产形势分析与展望》(《预测》1994年第1期)的内容,而且居然将原文数据抄错了。

7,李晓明发表于《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第5卷第2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农业保护的基本对策》一文涉嫌抄袭自同一权威专家的两篇论文,即《未来15 年我国农业适度保护的政策选择》(《学习与探索》1998 年第6 期总第119 期)和《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宏观对策》(经济研究1997 年第1 期),科学诚信和学术尊严再一次被蹂躏和践踏。

8,李晓明学术履历涉嫌严重造假。在一份申报材料中,李某声称于2005-2006年在外文期刊以第1作者发表过三篇论文,这三篇论文分别是:Research On Green-Agriculture And Its Developmental Strategy,Technilogy Time(America),2005,(8);A Study on deveveloping Issue of Rural Speci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In Hefei City,Technilogy Time(America),2006,(6);Study ON Establishing A perfect Food Safety System IN China,Mangement(Croatia),2006,(6),但国内外检索系统和搜索引擎都查无记录。

9,李晓明的学术成就记录显示2002年和2006年以第1作者分别出版过《安徽农村社会经济实证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8) 和《现代农业制度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12)专著,但国内有关文献检索系统均未见记录。

10,李晓明还声称2005年主编出版过农业部“十五”规划教材《宏微观经济学》,但国内教材检索系统也未见记录。

善哉,善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9 5:35:2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9 15:21:00
领导带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9 21:51:00

方舟子:打假不必厚道

方舟子说,对学术问题,不应留有余地,要有一说一,学术本身是是非分明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厚道要对什么人来说,对普通人可以厚道,对造假的人的厚道是对其他人的不厚道,对卖假药、假保健品的人的厚道是对消费者的不厚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9 21:57:00
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领导没有时间写文章,拜托他的手下,手下也懒得动脑,结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其实,这样才好玩,绝对是中国学术界的有一个酷哥!
我就是这样赤裸裸,看你能把我怎样?

[em0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0 09:27:00
呵呵,不晓得说什么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0 20:55:00

[原创]

明眼人都会知道 李副校长会这么傻 剽窃他自己的学生的作品?而且他们又是一个学校的?  我想白痴都不会这么干的  俗话说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有些人别有用心  利用这次事件当作政治工具  充当别人的一条狗   企图把李打压下去 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  所以大家别被某些小人迷惑了   他们的险恶用心世人皆知  试想 一个连自己老师都陷害的人 人品能有多好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0 21:28:00

厉害

太厉害了 太厉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3 19:28:00

[转贴]不管举报人是什么目的来举报。但只要举报人说的是事实,这位李大人就必须承担责任。否则社会公正何在?又如何担当一校之长?

不顾当事人成批剽窃造假这一铁的事实,反倒要责问谴责举办人的动机,这叫什么理什么事吗?难到三聚氨的举报者有错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