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8-23 16:31: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3 16:24:00的发言: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如果人的决策都是最优的,其实大家合力的作用就是没有最优, 2: 如果都是最优的话,大脑的活动就是一种程序话的东西,那么大脑复制品早就就出来的. 3 建立理论的确可以按照这个方式建立,但是未必是最佳视角.

如果你没有这个视角,我不能说你一定错了。

但是,我们不能继续讨论下去了。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两条路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32: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6:28:00的发言:利息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看成一个平均的机会成本。

没有一般均衡的视角,这种看法并不能在理论上深入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3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6:29:00的发言:

你担心信贷风险,所以想增加利率。

但是,由于你还是不知道每个前来借钱的人的情况,下面你可以考虑,提高利率后,是风险更大的人更愿意前来借钱,还是风险更小的人更愿意前来借钱。

(逆选择的两个经典例子就是保险市场与信贷市场)

利息和时间是一个平均机会成本;

民间高利贷,隐含了风险,也有一部分是竞争带来的,因为是银行不参与的领域,银行不参与是回避管理成本。

黑社会高利贷,包涵了回收的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3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6:31:00的发言:

如果你没有这个视角,我不能说你一定错了。

但是,我们不能继续讨论下去了。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两条路线。

我理解经济学对人的假设应该是人是自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36: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3 16:24:00的发言:这里面有个问题, 理论解释是否就是解释者本身的意愿, 不管他开始愿意不愿意,那么最后他还是接受了,也就是说变成了他的意愿,否则他把这个解释发表出来干什么?当一个解释无法得到所有人共识的时候,争论就会出现,那么就要看你的解释是否得到大家的认可, 如果得到认可也就变成了大家的意愿. 这个不是没有解释,而是现有认知程度上达到共识的解释, 但是这个解释未必就是对的,所以才有不断的进步, 但是你不能说什么都没有解释.

(1)理论不是靠投票成立的。

(2)你说的这些,可以用来讨论“真实世界经济学”的“真实”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37: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3 16:33:00的发言:

我理解经济学对人的假设应该是人是自私的,

如果假设人的表现是无私的,需要把风险管理转移到社会,社会承担管理“人不能自私”的管理成本。

最后无法对“社会管理”过程的成本进行估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38: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3 16:33:00的发言:我理解经济学对人的假设应该是人是自私的,

个人以为,这个假设还不如“人是想求最优化的”这个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3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6:38:00的发言:

个人以为,这个假设还不如“人是想求最优化的”这个假设。

人是自私的,说的很含糊,但是这里面容易达成共识

1: 如果人都是追求最优的, 那么所有人的合力结果就是没有最优,因为最优是相对的;

2: 我的一个看法是,人未必是追求最优的, 但是他可以选择次优解,但是绝对不会不会把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做到最大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40: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6:32:00的发言:

利息和时间是一个平均机会成本;

民间高利贷,隐含了风险,也有一部分是竞争带来的,因为是银行不参与的领域,银行不参与是回避管理成本。

黑社会高利贷,包涵了回收的成本

前面所说的关键是:民间与黑社会的信息状况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4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6:40:00的发言:

前面所说的关键是:民间与黑社会的信息状况如何。

民间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放贷方可能被欺骗,更多的是双赢的意思,和民间的信誉支撑的。

黑社会,主要是回收pow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42: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6:37:00的发言:

如果假设人的表现是无私的,需要把风险管理转移到社会,社会承担管理“人不能自私”的管理成本。

最后无法对“社会管理”过程的成本进行估算。

所以,你只要假设人知道“A与B什么更好;A比B好,B比C好,则A比C好”,就可以省去你的许多如上的麻烦。根本不用去管,人是不是“自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43:00

A与B什么更好;A比B好,B比C好,则A比C好
=====================================

这句话,我不理解,不过同意,本题与人是否自私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44: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3 16:39:00的发言:1: 如果人都是追求最优的, 那么所有人的合力结果就是没有最优,因为最优是相对的

这个未必。

经济学的一个梦想就是寻找,什么条件下,人们的交易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

《国富论》就强调了这个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48:00

不多说了。

许多东西的讨论,需要一些基本的共知(其中许多是“经济学常识”——虽然你可以不同意这些常识,但这与不了解是不一样的)。

这里绝没有贬低谁的意思。

经济学术语带来的好处就是,它们可以帮助有相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讨论其他问题,而不必事先讨论某些前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48: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6:43:00的发言:

A与B什么更好;A比B好,B比C好,则A比C好
=====================================

这句话,我不理解,不过同意,本题与人是否自私无关

A与B什么更好;A比B好,B比C好,则A比C好

这个逻辑对于事物我没有意见, 但是如果作为人的逻辑来看,这个未必成立, A比B好,B比C好,则A未必比C好

我在试图和对手达成最基本点问题上的一致

你也认为利息只和时间有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49: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6:43:00的发言:

A与B什么更好;A比B好,B比C好,则A比C好
=====================================

这句话,我不理解,不过同意,本题与人是否自私无关

这就是完备性与传递性。

相关概念可以看一些基础教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5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6:49:00的发言:

这就是完备性与传递性。

相关概念可以看一些基础教材。

看不懂的是;前面的半句

后面的半句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具备传递性

离散数学对传递性讨论是最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3 16:53:0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53: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3 16:48:00的发言:我在试图和对手达成最基本点问题上的一致

如果“对手”指我,我觉得没有达成一致。不一致的地方太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5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6:53:00的发言:

如果“对手”指我,我觉得没有达成一致。不一致的地方太多了。

但是我清楚你的基本点了, 这个就是争论, 下面我准备搬板凳看你继续进行论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6:55: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6:43:00的发言:

A与B什么更好;A比B好,B比C好,则A比C好
=====================================

这句话,我不理解,不过同意,本题与人是否自私无关

这称为偏好的传递性假设,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三个基本假设之一,这三个假设构成消费者理论的基础。

他们使得偏好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

只有在这个假定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探讨消费者行为。

当然,现实中也有反例,比如我喜欢A超过B,B超过C,但是C又超过了A。

但那就只能说明我的理性(作为一个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问题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3 17:03: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02: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8-8-23 16:48:00的发言:

A与B什么更好;A比B好,B比C好,则A比C好

这个逻辑对于事物我没有意见, 但是如果作为人的逻辑来看,这个未必成立, A比B好,B比C好,则A未必比C好

您认为这个关系,是既可以“对于事物的逻辑”也可以“作为人的逻辑”?

好像有点不大对路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0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6:38:00的发言:

个人以为,这个假设还不如“人是想求最优化的”这个假设。

这个的前提就是自私的,最优是什么意思呢?极度自私?最终自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09: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23 16:55:00的发言:

这称为偏好的传递性假设,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三个基本假设之一,这三个假设构成消费者理论的基础。

他们使得偏好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

只有在这个假定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探讨消费者行为。

当然,现实中也有反例,比如我喜欢A超过B,B超过C,但是C又超过了A。

但那就只能说明我的理性(作为一个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问题的。


“好”是个模糊的概念,

连续变量的传递性,与离散变量的传递性是不一样的。离散数学里有很多内容是关于传递性,不过说实在的,学过离散很多年了,只记得这么个概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3 17:09:4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12: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6:52:00的发言:

看不懂的是;前面的半句

后面的半句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具备传递性

离散数学对传递性讨论是最多的。

A和B哪个好,是指完备性。

即,或者A比B好,或者B比A好,或者一样好。

如果出现“我不知道哪个好”,就说明理性出了问题。

我不懂离散数学,但我想,如果学经济的用到离散数学,一定水平已经很高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1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6:25:00的发言:

许多外生的东西,并不是简单而直接地假设为“其他条件不变”。

这就是改进。

(动态)一般均衡的解的存在性的讨论,就是改进。

解的存在性,不是天然的。

问题是你是在说明楼主阐述的费雪利息概念与理论与其他利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你连费雪的利息概念与理论都不清楚,怎么来讨论它到底有没有用,怎么知道与其他理论相比,到底哪个更能说服力与解释能力的?

要是按照你的逻辑,我任何具体的理论都不用学,我就可以用你的逻辑来讨论任何理论了?

“许多外生的东西,并不是简单而直接地假设为“其他条件不变””具体是什么意思?

“(动态)一般均衡的解的存在性的讨论,就是改进。解的存在性,不是天然的。”这又是什么意思,既然说到动态讨论利息理论,为何可以不明白费雪的利息理论呢?不知道费雪的理论,怎么来评价讨论他的理论与别的理论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按照你的逻辑,我可以不看任何别的利息理论,也可以讨论利息理论了?我也可以自创利息理论的嘛,我的自创算不算动态?算不算动态改进的一部份?这种自创的动态改进不知道有何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16: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7:09:00的发言:

“好”是个模糊的概念,

连续变量的传递性,与离散变量的传递性是不一样的。

离散数学里有很多内容是关于传递性,不过说实在的,学过离散很多年了,只记得这么个概念。

“好”在生活中确实是个模糊的概念。

为了不在经济学研究里,也这样模糊,才有了这三个假设。

我这里说的某事物更“好”,就是人可以在诸多事物选择其一的时候,会做出选择此物的理性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19:00

三个基本假设之一

本身就说明对人的逻辑,传递性是假设。是个消费者行为学的假设,还是真个经济学基础的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25: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7:03:00的发言:

最优是什么意思呢?极度自私?最终自私?

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自私是一个道德伦理范畴内的概念,

而最优是一个经济学范畴内的概念,和数学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不同的。

我想以你的基础,蒋中一的几本经济数学基础的扫盲书应该只是小菜一碟吧。

关于经济学伦理的问题,可以看看亚当斯密的另一篇《道德情操论》。

或者看看韦森、汪丁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还有那篇著名的《制度经济学三人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37: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7:19:00的发言:

三个基本假设之一

本身就说明对人的逻辑,传递性是假设。是个消费者行为学的假设,还是真个经济学基础的假设?

是人对物选择的假设,刚才我的话是针对w老弟。

按我理解,他似乎想说明,对于三个人来说,人和人之间不存在传递性,我想确认一下,呵呵。

整个经济学的基础,只有一个不可否认的假设,否认它就是否认经济学:个人追求效用最大。

而如何来模型化这些具体的实例和思想呢?

有两种方法:偏好法和显示偏好法。

前者就有了这三个基本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48: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23 17:15:00的发言:“(动态)一般均衡的解的存在性的讨论,就是改进。解的存在性,不是天然的。”这又是什么意思,
既然说到动态讨论利息理论,为何可以不明白费雪的利息理论呢?不知道费雪的理论,怎么来评价讨论他的理论与别的理论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按照你的逻辑,我可以不看任何别的利息理论,也可以讨论利息理论了?我也可以自创利息理论的嘛,我的自创算不算动态?算不算动态改进的一部份?这种自创的动态改进不知道有何意义?

请你讨论一下费雪给出的诸方程的解的存在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