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8-23 17:5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6:23:00的发言:

现代经济学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博弈”。

但是,为了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博弈的模型(信息结构)必须足够简单而又不损失太多的信息。

现代经济学一直在逻辑严谨性与现象“包容”性上挣扎。

正是因为这样的“挣扎”,经济学研究才能不断的向现在还无法解释的现象前进啊。

从“经济人”到社会人,从“无限理性”到“有限理性”,从“萨伊定律”到“市场失灵”,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理性预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52: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23 17:15:00的发言:问题是你是在说明楼主阐述的费雪利息概念与理论与其他利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你连费雪的利息概念与理论都不清楚,怎么来讨论它到底有没有用,怎么知道与其他理论相比,到底哪个更能说服力与解释能力的?

前面不是有人提过了吗?

费雪解释过信贷配给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56: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23 17:15:00的发言:“许多外生的东西,并不是简单而直接地假设为“其他条件不变””具体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把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等等都引入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56:00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8-8-23 16:28:00的发言:

原理你指的是这个~~  理解 理解~ 

你们继续, 我搬凳子看~~

呵呵,你当我们在这里表演呢,超版大人。

我揭发,这个人就是我们吵架的背后主谋,每增加两个帖子他出一块论坛币(我们都是五毛党)。

还有啊,第三块水上项目金牌拿到了,有人要发财了。

[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7:58: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16 9:36:00的发言:

费雪的意思,利息是资本的回报,提早消费之价,在没有交易成本与风险的情况下,大小是由不耐(急于消费)与投资机会决定的。

他定义利息,是一整套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能产生收入的经济物品叫资产,资本包括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功能就是产生收入,收入包括金钱收入与非金钱收入,收入用利率折现相加,就是财富,财富的市场价值就是资本,财富当期用掉叫消费,现在不用将来再用叫投资,收入是不缩减资本的最大消费,利息是资本的回报,是早消费之价,把所有生产要素,所有各类的资本的收入,也可以看成利息,所以收入等于利息,由于成本是放弃的收入,所以,成本等于利息。

费雪的贡献是把资本一般化,把时间、资产、财富、资本、收入、利息、消费、投资等概念,作了系统性的处理。

要到农村老家去了,先简单说这么多,回来再来展开谈。

前面有一贴提过了。

谁能把上面的东西,再“系统地”说一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02:00

本来是非常经验性的制度设计,到你们这儿,就成玄学了。

如此胡诌八扯,也算是经济学解释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04: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23 17:15:00的发言:

问题是你是在说明楼主阐述的费雪利息概念与理论与其他利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你连费雪的利息概念与理论都不清楚,怎么来讨论它到底有没有用,怎么知道与其他理论相比,到底哪个更能说服力与解释能力的?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7:58:00的发言:

前面有一贴提过了。谁能把上面的东西,再“系统地”说一遍?

好像是俺干过一次。

请看27楼。

不过,蓝田版主也请不要因为我们背离的原来楼主的思路而生气激动,

这个大弯子不是自己拐出来的,主要老是有人试图弄明白经济学的基础,

我要说你自己去看书吧,好像有些底气不足,消极避战。

所以一来二去,就到了现在这样的情况了,好好的利息理论的反批判,变成了基础知识和哲学层面上的争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11:00

费雪,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倒是看见几个线头,不过,谈不上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吧

这些人,居然引证张五常,作为评判标准,可笑乎,可悲乎

十几年前,我就说过,马克思是教授,张五常是大学生,那个叫何新,何干强,奚兆永之流的所谓学者,是刚学123321走步的幼儿园的新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3 18:19: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1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7:56:00的发言:

你可以把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等等都引入模型。

你如果不知道费雪的模型,你怎么把另外的因素引入其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2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7:58:00的发言:

前面有一贴提过了。

谁能把上面的东西,再“系统地”说一遍?

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到底有没有理解正确或者全面,就不好说了。老实说,我也只看了费雪<利息理论>前三章的内容,虽然看过不止一次,也看得似懂非懂,没有系统性的看懂看透。就说第一句话,income is a series of events,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与费雪后面说明的利息概念与理论是什么关系与联系,我仍末明白。费雪的资本与利息理论与传统理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要在怎么样的理论大框架下,来衡量费雪的理论与理论的改进或者不足,我也没搞清楚。

费雪的利息概念与理论,为何要这样表达,其目的是什么,其可取之处是什么,我是不明白。在我这么多“不明白”前提下,说出来的转述,我认为是挂一漏万的表述,至少没看过费雪利息理论的,要说明其理论的可取与不足之处来的,更是不可能。我是这个角度与意义来说明的,要看一下费雪的利息理论,再来说明其可取与不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31: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8-8-23 18:11:00的发言:

费雪,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倒是看见几个线头,不过,谈不上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吧

这些人,居然引证张五常,作为评判标准,可笑乎,可悲乎

十几年前,我就说过,马克思是教授,张五常是大学生,那个叫何新,何干强,奚兆永之流的所谓学者,是刚学123321走步的幼儿园的新生


朋友,这样的东西与解释,算是经济学吗?算是科学吗?再出现这种东东,咱只能当作水帖删除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48: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23 18:04:00的发言:

好像是俺干过一次。

请看27楼。

不过,蓝田版主也请不要因为我们背离的原来楼主的思路而生气激动,

这个大弯子不是自己拐出来的,主要老是有人试图弄明白经济学的基础,

我要说你自己去看书吧,好像有些底气不足,消极避战。

所以一来二去,就到了现在这样的情况了,好好的利息理论的反批判,变成了基础知识和哲学层面上的争执了。

我底气是很不足的,看过的书本与文章身就不多,多数又是没看明白。比如费雪的利息理论,看过多次,看来看去,还是看不懂。对于没有看过费雪的,要来讨论他的理论,所以,劝你们也先看上一看,可能更具有针对性些。

关于消极避战一说,说得对。我是很消极的,对于连我这类看书不多的人,都看出没啥讨论价值的帖子,当然是选择不讨论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上 网,我们还是要讲成本的,有趣又能增长经验与知识的帖子,才要看,才要参与讨论的。否则,就不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49: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23 17:02:00的发言:

您认为这个关系,是既可以“对于事物的逻辑”也可以“作为人的逻辑”?

好像有点不大对路呢。

制度上,盟军打败墨索里尼,墨索里尼绞杀黑手党,可盟军对黑手党没有办法。你说是物还是人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51: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8-8-23 18:11:00的发言:

这些人,居然引证张五常,作为评判标准,可笑乎,可悲乎

十几年前,我就说过,马克思是教授,张五常是大学生,

那个叫何新,何干强,奚兆永之流的所谓学者,是刚学123321走步的幼儿园的新生

关于引证张五常的判断一说,主要是因为楼主看来比较喜欢张五常,所以我引用一段,作为一个反证。

不过我认为,他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无可否认。

换言之,我认为,他是有投票权的。

毕竟,你在认为“马克思是教授”的同时,也认为“张五常是大学生”。

不过我有一点疑问,下面这三人和马克思与张五常有何共通之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54: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8:49:00的发言:

制度上,盟军打败墨索里尼,墨索里尼绞杀黑手党,可盟军对黑手党没有办法。你说是物还是人的逻辑

我晕死~~~~~~~~~~~~~~~~~~~~~~~~~~~~~~~~~~~~~

[em01][em01]

您的创造力真是永无止境啊,这个例子都可以用来分析传递性,实在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54: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23 17:25:00的发言:

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自私是一个道德伦理范畴内的概念,

而最优是一个经济学范畴内的概念,和数学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不同的。

我想以你的基础,蒋中一的几本经济数学基础的扫盲书应该只是小菜一碟吧。

关于经济学伦理的问题,可以看看亚当斯密的另一篇《道德情操论》。

或者看看韦森、汪丁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还有那篇著名的《制度经济学三人谈》。

没有问题啊,讨论两个集合的交集。

按上面的说法,人是追求最优的。老人是,年轻人是,小孩是。

自私也是一样,我只是问,追求最优是否是在自私集合里的“极度自私”或“最终自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8:58:00
以下是引用天下一人在2008-8-23 18:54:00的发言:

我晕死~~~~~~~~~~~~~~~~~~~~~~~~~~~~~~~~~~~~~

[em01][em01]

您的创造力真是永无止境啊,这个例子都可以用来分析传递性,实在佩服。

制度设计肯定不仅仅是消费者行为。

我要是花了精力去复习离散,回来讲你肯定更糊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9:25:00

我记得,费雪在<利息理论>中,说过这样的话:根据相对论,主观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就是事件,他开卷第一句话,又说收入是一连串事件,张五常对收入是一连串事件有过解释,在<经济解释>中。周其仁对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用产权的变迁,在解释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一系列文章中,也有过一个解释。

费雪又说,利息是收入的全部,张五常加上一句,利息是成本的全部,因为,成本是放弃的最高收入。根据费雪一般化的资本概念,所有生产要素所是资本,资本的收入都是利息,而经济学上,传统的解释利润是收入减成本,也就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收入减去生产要素的报酬,利润是二者的差。根据费雪,企业是没有利润的,因为所有收入,全部是成本。不会多出来的。以下是薛兆丰的观点:

“一块地,一个人,两种投入,种出大米。大米能卖多贵、就卖多贵。赚回来的钱,一部分是地租,剩下的全是工资。那利润呢?没有利润,永远没有。如果大米涨价了,赚的钱比以前多了,那多出来的不是利润吗?不是。如果赚的钱多了,那要么地租就得涨了,要么工资就得涨了,要么都涨,反正没有剩下的。经济学就是这样倒过来看的。

一家股份公司,有多种投入,也有多种产品。赚到的钱,首先要用来支付原料、工资、费用、利息、租金等等。剩下的不是利润,而是给经理人才支付的租金。再剩下的分红,也不是利润,而是给股东的风险费。各种投入会把产品赚来的钱瓜分干净,始终没有利润的地位。猫王一夜之间从货车司机变成天王巨星,赚来的钱也不是利润,而是他特殊资本的租金。”

上述观点,从费雪资本、收入、利息的角度讲是对的。要我看,逻辑上企业能争取的,只能是企业固定成本的上头成本最大化,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因为,利润是什么,我们不清楚,只能从会计的角度,知道利润的存在及大小,而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又不是一回事。经济学上,利润是什么生产要素的报酬呢?没有生产要素,就不会有报酬,有生产要素,就是相应生产要素的报酬,不是收入减成本的结果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3 19:26: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9:27: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23 19:25:00的发言:

我记得,费雪在<利息理论>中,说过这样的话:根据相对论,主观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就是事件,他开卷第一句话,又说收入是一连串事件,张五常对收入是一连串事件有过解释,在<经济解释>中。周其仁对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用产权的变迁,在解释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一系列文章中,也有过一个解释。

费雪又说,利息是收入的全部,张五常加上一句,利息是成本的全部,因为,成本是放弃的最高收入。根据费雪一般化的资本概念,所有生产要素所是资本,资本的收入都是利息,而经济学上,传统的解释利润是收入减成本,也就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收入减去生产要素的报酬,利润是二者的差。根据费雪,企业是没有利润的,因为所有收入,全部是成本。不会多出来的。以下是薛兆丰的观点:

“一块地,一个人,两种投入,种出大米。大米能卖多贵、就卖多贵。赚回来的钱,一部分是地租,剩下的全是工资。那利润呢?没有利润,永远没有。如果大米涨价了,赚的钱比以前多了,那多出来的不是利润吗?不是。如果赚的钱多了,那要么地租就得涨了,要么工资就得涨了,要么都涨,反正没有剩下的。经济学就是这样倒过来看的。

一家股份公司,有多种投入,也有多种产品。赚到的钱,首先要用来支付原料、工资、费用、利息、租金等等。剩下的不是利润,而是给经理人才支付的租金。再剩下的分红,也不是利润,而是给股东的风险费。各种投入会把产品赚来的钱瓜分干净,始终没有利润的地位。猫王一夜之间从货车司机变成天王巨星,赚来的钱也不是利润,而是他特殊资本的租金。”

上述观点,从费雪资本、收入、利息的角度讲是对的。要我看,逻辑上企业能争取的,只能是企业固定成本的上头成本最大化,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因为,利润是什么,我们不清楚,只能从会计的角度,知道利润的存在及大小,而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又不是一回事。经济学上,利润是什么生产要素的报酬呢?没有生产要素,就不会有报酬,有生产要素,就是相应生产要素的报酬,不是收入减成本的结果了。



这个经济学和会计学的解释,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9:28: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8:58:00的发言:

制度设计肯定不仅仅是消费者行为。

要是花了精力去复习离散,回来讲你肯定更糊涂了。

制度设计和消费者行为原来可以变成一回事来讨论啊,强悍。

你说的没错,肯定更糊涂,我已经完全明白我们的实力差距了,您就不必去学了,那是非理性行为。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8:54:00的发言:

没有问题啊,讨论两个集合的交集。

按上面的说法,人是追求最优的。老人是,年轻人是,小孩是。

自私也是一样,我只是问,追求最优是否是在自私集合里的“极度自私”或“最终自私”

这两个“集合”的“交集”?

您是说,道德伦理和市场经济的交集?还是焦急?

为了等待一位能够使亚当斯密的两本书产生交集的伟大经济学家的焦急?

终极自私和一般自私之间,还有多少自私?

我认为应该尊敬蓝田版主的判断,还是不要在意是否显得没底气了,我回去看书了。

[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9:32:00

您是说,道德伦理和市场经济的交集?还是焦急?
==============================

假定人有自私,和无私{S,非s}

人有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它的非集。{B,非B}

讨论这两个集合的交集,是逻辑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19:34: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23 19:25:00的发言:

我记得,费雪在<利息理论>中,说过这样的话:根据相对论,主观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就是事件,他开卷第一句话,又说收入是一连串事件,张五常对收入是一连串事件有过解释,在<经济解释>中。周其仁对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用产权的变迁,在解释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一系列文章中,也有过一个解释。

费雪又说,利息是收入的全部,张五常加上一句,利息是成本的全部,因为,成本是放弃的最高收入。根据费雪一般化的资本概念,所有生产要素所是资本,资本的收入都是利息,而经济学上,传统的解释利润是收入减成本,也就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收入减去生产要素的报酬,利润是二者的差。根据费雪,企业是没有利润的,因为所有收入,全部是成本。不会多出来的。以下是薛兆丰的观点:

“一块地,一个人,两种投入,种出大米。大米能卖多贵、就卖多贵。赚回来的钱,一部分是地租,剩下的全是工资。那利润呢?没有利润,永远没有。如果大米涨价了,赚的钱比以前多了,那多出来的不是利润吗?不是。如果赚的钱多了,那要么地租就得涨了,要么工资就得涨了,要么都涨,反正没有剩下的。经济学就是这样倒过来看的。

一家股份公司,有多种投入,也有多种产品。赚到的钱,首先要用来支付原料、工资、费用、利息、租金等等。剩下的不是利润,而是给经理人才支付的租金。再剩下的分红,也不是利润,而是给股东的风险费。各种投入会把产品赚来的钱瓜分干净,始终没有利润的地位。猫王一夜之间从货车司机变成天王巨星,赚来的钱也不是利润,而是他特殊资本的租金。”

上述观点,从费雪资本、收入、利息的角度讲是对的。要我看,逻辑上企业能争取的,只能是企业固定成本的上头成本最大化,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因为,利润是什么,我们不清楚,只能从会计的角度,知道利润的存在及大小,而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又不是一回事。经济学上,利润是什么生产要素的报酬呢?没有生产要素,就不会有报酬,有生产要素,就是相应生产要素的报酬,不是收入减成本的结果了。



按照这个说法,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问题,是公司治理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3 22:01: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8-23 19:25:00的发言:

我记得,费雪在<利息理论>中,说过这样的话:根据相对论,主观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就是事件,他开卷第一句话,又说收入是一连串事件,张五常对收入是一连串事件有过解释,在<经济解释>中。周其仁对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用产权的变迁,在解释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一系列文章中,也有过一个解释。

费雪又说,利息是收入的全部,张五常加上一句,利息是成本的全部,因为,成本是放弃的最高收入。根据费雪一般化的资本概念,所有生产要素所是资本,资本的收入都是利息,而经济学上,传统的解释利润是收入减成本,也就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收入减去生产要素的报酬,利润是二者的差。根据费雪,企业是没有利润的,因为所有收入,全部是成本。不会多出来的。以下是薛兆丰的观点:

“一块地,一个人,两种投入,种出大米。大米能卖多贵、就卖多贵。赚回来的钱,一部分是地租,剩下的全是工资。那利润呢?没有利润,永远没有。如果大米涨价了,赚的钱比以前多了,那多出来的不是利润吗?不是。如果赚的钱多了,那要么地租就得涨了,要么工资就得涨了,要么都涨,反正没有剩下的。经济学就是这样倒过来看的。

一家股份公司,有多种投入,也有多种产品。赚到的钱,首先要用来支付原料、工资、费用、利息、租金等等。剩下的不是利润,而是给经理人才支付的租金。再剩下的分红,也不是利润,而是给股东的风险费。各种投入会把产品赚来的钱瓜分干净,始终没有利润的地位。猫王一夜之间从货车司机变成天王巨星,赚来的钱也不是利润,而是他特殊资本的租金。”

上述观点,从费雪资本、收入、利息的角度讲是对的。要我看,逻辑上企业能争取的,只能是企业固定成本的上头成本最大化,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因为,利润是什么,我们不清楚,只能从会计的角度,知道利润的存在及大小,而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又不是一回事。经济学上,利润是什么生产要素的报酬呢?没有生产要素,就不会有报酬,有生产要素,就是相应生产要素的报酬,不是收入减成本的结果了。



这个让我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如果以企业为例, 资本->企业->利息 这个就是费雪的理解, 传统的理解也是面对相同的东西,只是名词不一样罢了,

如果按照费雪的理解,给企业出了一个难题,企业怎末知道自己是赚了还是赔了?

我相信费雪的理解有他的道理,他这样解释,肯定是想推证什么吧?如果单纯解释上面的所谓资本->企业->利息现象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已经有解释了, 再有一个也可以,但是你还是没有超越人家的研究范围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09:58:00
以下是引用alangpwang在2008-8-23 19:32:00的发言:

您是说,道德伦理和市场经济的交集?还是焦急?
==============================

假定人有自私,和无私{S,非s}

人有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它的非集。{B,非B}

讨论这两个集合的交集,是逻辑错误?

不懂了,原来你说的是这个问题啊。我去看拓扑学的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16:0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16:32:00的发言:

没有一般均衡的视角,这种看法并不能在理论上深入多少。

今天恶补了费雪的东西,向费雪致敬!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费雪的境遇,让我想的很多,理论上还是抓大的思路吧。

回归到sens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16:17:00
   我有几天没有上网了。最近,大家都为利息这个问题争论。关于费雪的《利息理论》,至今我还没有看完,但是我想说,批评费雪,就要应该认真看他的文字。如果根本就不知道费雪表达是什么观点,那么如何去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17:26:00

“在什么样的交易下,5元在10年后会变成15元?所谓“5元”,不过代表了一定量的资源(而不是货币本身)。”

正因为5元是一定资源的货币表现,那么不同的资源 会产生不同的变化,15元只是不特定资源的货币表现。不特定资源有不同的时间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17:30:00
以下是引用damienduff在2008-8-24 17:26:00的发言:正因为5元是一定资源的货币表现,那么不同的资源 会产生不同的变化,15元只是不特定资源的货币表现。不特定资源有不同的时间价值。

那么,

(1)什么样的条件下,5元在10年后会变成15元?

(2)如何定义不特定资源的“时间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17:5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3 9:03:00的发言:

当你找不到更好的具体的解释,“时间”就是最好的解释(“一切未尽事宜”都可以笼统地归入“时间”)——但这也几乎没有解释。

其实这正反映了经济学的特点——很多的基础函数根本就是经验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4 18:0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8-24 17:30:00的发言:

那么,

(1)什么样的条件下,5元在10年后会变成15元?

(2)如何定义不特定资源的“时间价值”?

你买了一块森林,10年树木!

你买了一块土地,长庄稼

你买了一项技术,一套设备,一个知识产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