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716 0
2014-12-10

  

    打造一批世界顶尖和一流大学,成为顶尖先进科技和文化大国,接轨国际学术评价体系,将学科发展的原创性研究放在首位,对教育科研评价体制和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鼓励创造性、多样性、与国际接轨的、开放竞争的教育科研评价体制。

  归根到底,国内评价体系的问题在于以下几点。首先是国内的教育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纷繁复杂,一系列以往主观评价以及一般成果与高端成果的简单叠加,往往得不出一个客观评价。而在国际上,看一个学科是否是一流在于两个核心指标:一是学科成员在国际顶尖和一流期刊的论文发表及其引用率情况如何,这是检测其理论创新贡献度的客观指标;二是学科所汇聚的本领域内公认的有影响力、有重大理论创新、对学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世界知名学者有多少。

其次,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没有考虑学科差异性。比如,学科评估中所采取的只计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办法,这是一些学科的通常惯例,但对另外一些学科则不适用。因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科采取国际通行惯例,而非一刀切。

    再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利益捆绑以及重大项目评审专家组的构成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很多教育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多征求相关领域国内权威专家的意见,而考虑到评价指标与后期教育资源划拨的关联性,这些专家往往会出于背后利益将有利于自身学校获取更多资源的指标、规则放进去,却没有以高学术标准为准绳。

  与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经济改革一样,教育也需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首要的就是学术评价体系的国际接轨和进一步引入开放竞争机制。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建设起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

  首先,建议在学科评估、项目评审中,学校或学科可以对致力打造世界一流和服务国家急需两类导向实行分类申报和分类评价。同时,明确将对学科发展本身的原创性贡献作为评价打造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和学科的根本性指标。

  此外,建议对国家级项目和人才的评比与挑选,尽可能采用回避制度,避免利益冲突,加大海外评审专家比重,广泛邀请活跃在国际学科前沿的专家学者参与同行评议,促进学科发展,加快融入世界主流行列。

  第三,建议破除行政主导,将行政配置资源(如行政拨款)与行政性主导评价和排名分开,加强基于学术共同体自治和社会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教育科研评价体系,让学术市场和社会的独立评价体系参与进来,有利于促进学术评价的开放性、竞争性和客观性,并以此重新进行资源配置。

  长远而观,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行政主导的教育科研评价体系必然要让位于学术市场,让位于社会。因此,我们应该确立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公开、开放、吐故纳新的专家库,以此杜绝学术评审中的不端行为,为学术发展营造一个开放兼容的国际性氛围。(源于千人智库,EWW141210ZY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