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5-11-10 10:22:00

我个人认为,既然论坛诸位能想到国企改革有职工民主管理和明晰产权两条路可走,那么向最高决策层进言的经济学家们就不会想不到。但为什么现阶段国企改革的重点会是明晰产权呢?暂且不论产权明晰的优缺点,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不采用职工民主管理的原因。 首先,我们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大国,民主在现阶段还没有深入人心,但我认为这还不是重点。 其次,在现代社会,掌控经济大权是统治国家的关键,因为只有经济才能影响每个人的利益。地球人都知道我国国企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再联系到一党主导政权(非一党专政因为名义上还有其他的民主党派)的政治体制,通过干部任命制达到控制国企的目的就很清楚了(而职工民主管理必然会削弱这种控制并剥夺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同样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力,将国企民主改革作为改革突破口的做法其实并不容易,这里有一道你永远都绕不过去的槛。 德日职工民主管理的背后是不同的政治体制,同样是国有,但此国有非彼国有。“不顾历史背景盲目套用美国治理观念寄希望股份制改造和“改制”所带来的国企改革被动已经有目共睹了。”而实行职工民主管理所存在的深层次困难,诸君也应当看到。(在这里我同意gxp君关于党政分开的一些看法。)

我的结论,仅仅在国企内实行民主并不能解决问题,其效用的实现要建立在更大范围的民主实施基础上。 ——有时候,理论永远只能是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0 10:26:00
以上是一些粗浅的看法,还请大家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0 15:21:00

回61和62楼:您的问题看法有深度。

国企改革问题既是经济改革问题也是政治改革问题。

说经济改革,就是要调整它是每一个企业能在法制下实行追求最大盈利之目的。改革就是要建快地建立起内部的监督和选拔经理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说政治改革,它就是要破掉传统的“提拔制”。如果政治改革连最基本的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生命的国企(和公司治理制度)都不敢改,不想碰,更大范围的政治改革岂不更难?

“明晰产权”是想走弯路,绕开主题,不想得罪上层领导,或者是想从中渔利,置管理层在没有监督的情形下搞私有化,迎合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参与“分羹”。

我觉得,国企改革这一小小的政治改革完全值得国人努力去辨明是非,据理力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0 02:17:00

“明晰产权”是想走弯路,绕开主题,不想得罪上层领导,或者是想从中渔利,置管理层在没有监督的情形下搞私有化,迎合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参与“分羹”。

我觉得,国企改革这一小小的政治改革完全值得国人努力去辨明是非,据理力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0 12:55:00
国企改革应同农村改革一样,不能求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4 13:45:00

国企改革应同农村改革一样,不能求快! --------------------------------------------------

在议论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4 16:11:00

  国企改革的成败关键是不能留于形式,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彻底的改革。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按说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但是中国的股票市场运作了十余年,结果变成了公开的圈钱抢劫,企业管理者可以任意挥霍投资者的财产,而不用负任何责任,这是监管的失败。

  对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的原有主人(国家或地方政府)来说,他们关键是不能把分散的股东看成是自己的新主人,在缺少这种硬性的力量来使他们转换脚色的前提下,谈何成功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5 18:05:00
国企改革的成败关键是不能留于形式,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彻底的改革。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按说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但是中国的股票市场运作了十余年,结果变成了公开的圈钱抢劫,企业管理者可以任意挥霍投资者的财产,而不用负任何责任,这是监管的失败。

  对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的原有主人(国家或地方政府)来说,他们关键是不能把分散的股东看成是自己的新主人,在缺少这种硬性的力量来使他们转换脚色的前提下,谈何成功呢。

------------------------------------------------------------------------------------------------------------------------

散户股东无法约束企业管理层,这就是股份制改革的失败。政府任命企业领导人是“提拔制”企业无法管好。这是楼主文中阐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 14:50:00
职工民主管理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唯一途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 18:00:00

同意民主管理

但决不是MB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1 13:10:00
当然决不是MB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8 02:06:00
实行职工治理为主的制度需要有改革家的勇气和智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4 17:20:00
职工治理为主并不是否定股东作用,而是职工和股东的双向治理。因为股东治理的失败,职工治理就是不可代替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8 14:03:00
职工治理为主并不是否定股东作用,而是职工和股东的双向治理。因为股东治理的失败,职工治理就是不可代替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8 15:02:00

“国有企业总经理董事长主要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提拔任命产生实 际做法”并不能推出“采用职工民主管理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唯一途径”这甚至不是途径!普通职工真的有这个能力管理好国企吗?有本事的早就跳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8 15:14:00

支持楼主,并转贴一篇。

地球经济论坛经济相关——无所不谈『 经济沙龙 』 → 国有企业搞不好的原因不是公有制而是“官有制”zt http://www.dq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replyID=33735&ID=7513&skin=1

国有企业搞不好的原因不是公有制而是“官有制” [田嘉力] 于 2004-04-17 10:12:35上贴

--------------------------------------------------------------------------------

国有企业搞不好的原因不是公有制而是“官有制”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是目前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汇。已经有人注意到,与公有制相对的并不等于是私有制,说成是“非公有制”比较准确。比如曾经存在过的“皇有制”和“枪有制”,既不算公有制也不是现代意义的私有制。有皇帝的时候,“朕即国家”,社稷江山都是皇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有”也等于“皇有”。军阀混战的时候,有枪便是草头王,国家大权和社会资源全被军阀瓜分一空,那就是“枪有制”时代,虽然军阀常自称是代表国家,其实只代表一小撮人的利益。“皇有制”和“枪有制”的最大弊端是缺乏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滋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按照经典的社会主义理论,公有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全民所有制,本应该得到飞速发展。然而并没有这样,国有企业支撑共和国的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并且曾经辉煌之后就暴露出种种弊端,终于步履蹒跚地走到歧途,只有被一“卖”了之的命运。难道公有制是造成国有企业搞不好的罪魁祸首?

鲁迅先生说,管事的人如果是内行,就把所管的东西偷光,如果是外行,就把所管的东西糟蹋光。用这个思路来考量国有企业的兴衰史,就好比练气功练到了“任督二脉相通”,立即一通百通。如今把企业的经营者称为企业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从一开始就是官。在政企不分的年代,企业官员与政府官员同样配备,享受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也都一样,他们具有官所具有的一切特征。那时候要建个什么厂,选址何处,投资多少,购置什么设备,招工几人,生产什么,产值产量,销往哪里,价格如何,全都是官们在做主。往往先是由政府的官做决定,做了决定之后,这位政府的官也就自己或派遣自己信任的人到企业里当官。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分清是政府的官还是企业的官起的作用更大,应负的责任更大。那时候普遍认为“外行管理内行”是很正常的事。

官们管理国有企业,他们的主要精力不是研究市场需求和市场走向,也不是开发新产品,以及节能降耗、技术革新、改进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招待费和差旅费、合理调配资金、及时还贷、减少利息支出、加强工程预决算审计、节约工程费用、加大催款力度、降低债权风险、提高市场占有率、把蛋糕做大、以降低单件产品成本等等事情。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一些政治话语和动向。多年来先后成为当时“中心任务”的政治话语往往前后不连贯,有一些直接对立,新的不断否定老的,如文革前后的二十年中,政治话语几经变化和“革命”,有的一夜之间就转了180度。因此,政府的官和企业的官都不能不多次用新的话语否定自己以前大量宣讲过的旧的话语,造成其核心思维的矛盾,也造成官们在政治环境中信用缺失。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国有企业的官们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企业的官们有了很大变化。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使一批学历高、受过专业训练的官走上企业管理的舞台。干部队伍虽然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但是官本位的大环境并没有改变。职工的民主权力并没有得到尊重。官们的权力并没有受到监督和制约。这批新上任的“技术官僚”,很快就了解了“官”的含金量,很快就搞明白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多么令人身心愉快。还有,商业气息和开放的环境,让他们比前任更懂得利用“职务消费”进行合法的享受。住豪宅,坐豪车,享受豪华办公设备,出门住星级宾馆乃至总统套间,出入娱乐场所,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小姐们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都使某些被称为国企老总的新贵们深感“万事皆备于我”,此乐何及!

当国有企业被评估机构认定为资不抵债时,人们却无法追究经营者的责任,因为目前没有归责机制,国企老总很容易嫁祸于人,或者把责任推给体制弊端,或者干脆推到企业职工头上。人们都看到了,国企老总在“国有企业职工素质差”、“被养娇了养懒了”、“理应被淘汰”这场鼓噪中总是最卖力的一群。这也为他们“卖”企业打好铺垫和伏笔。没人追究他们把企业搞得半死不活的责任,他们反倒在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接受“改革者”和“先行者”的桂冠,同时趁机最后再给自己捞进一大笔好处。

对企业的官来说,管理国有企业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官”的最合法的、也是最保险的途径。因此,国有企业弄到今天的地步,怪不着公有制,全是“官有制”惹的祸。

*****************************************

回复关系: 国有企业搞不好的原因不是公有制而是“官有制”(田嘉力: 2004-04-17 10:12:35)3685 Bytes(0/4456/35)

国企改革的问题不是公有制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xsyz: 2004-04-19 23:41:19)1171 Bytes(0/8/2)

不时公有制本身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无论古今中外,无论国际惯例,无论公有制,都没有允许营私舞弊贪赃枉法(吵一吵: 2004-04-20 10:42:13)0 Bytes(0/0/0)

历史的轮回,社会的堕落。(吵一吵: 2004-04-20 10:40:27)0 Bytes(0/2/0)

当官的骨子里想的还是钱和权(我没名: 2004-04-19 22:19:28)292 Bytes(0/4/0)

说的是,但就是还不知道“官有制”的原因又是什么?(吴之适: 2004-04-19 13:15:50)76 Bytes(0/61/1)

垄断(秋浦河: 2004-04-19 18:48:51)30 Bytes(0/14/0)

改制耒得太迟,目前受害者是大多数工人!怎么办???(高谈阔论糊讲讲: 2004-04-19 12:43:41)0 Bytes(0/97/0)

官有之就是国有制(李晓红: 2004-04-19 12:08:13)148 Bytes(0/49/0)

头痛啊!(大恩小惠: 2004-04-19 12:02:41)0 Bytes(0/15/0)

一语中的。(照镜子的鹰: 2004-04-19 11:53:04)0 Bytes(0/20/0)

此帖已被推荐到人民网主页。(强国社区: 2004-04-19 11:24:39)0 Bytes(0/35/0)

国企经营如此尴尬是官办所致。(冰魂雪魄B: 2004-04-18 11:17:08)12 Bytes(0/48/0)

这就是所谓内部人控制。(一七九三年: 2004-04-17 17:19:21)0 Bytes(0/27/0)

要理直气壮的大声疾呼:大量国企衰败是酷吏庸臣民族败类经济无能决策错误造成的!(替下岗失业职工说句公道话: 2004-04-17 17:10:29)0 Bytes(0/58/0)

国营企业总体来说,现在还是骨干力量,哪些搞不好,垮掉的原因和很多,你讲的只是一种.(太白冰川: 2004-04-17 16:21:39)0 Bytes(0/26/0)

支持!----------说得真好!(疯疯癫癫僧: 2004-04-17 16:11:18)0 Bytes(0/14/0)

酷吏庸臣民族败类不懂经济宏观决策错误是造成国有企业搞不好的罪魁祸首!(替下岗失业职工说句公道话: 2004-04-17 14:13:08)0 Bytes(0/28/0)

非常同意(开个玩笑别生气: 2004-04-17 14:13:05)0 Bytes(0/11/0)

国企搞不好的原因是将国有资产交到了承包制、股分公司厂长、董事长一人手中,国家失去了监督权力。(落日寻道: 2004-04-17 14:00:29)0 Bytes(0/35/0)

提个改革新方案(匹夫有为: 2004-04-17 13:13:42)20596 Bytes(0/85/0)

非常同意(noway: 2004-04-17 13:12:12)0 Bytes(0/16/0)

有点意思(高粱叶子: 2004-04-17 13:10:18)0 Bytes(0/16/0)

也谈国有企业搞不好的原因(初解牛者: 2004-04-17 13:05:31)513 Bytes(0/56/2)

不是国企搞不好,而是酷吏庸臣治理经济无能造成市场萎缩把国企搞跨了!必须追究酷吏庸臣搞垮国企的责任!(替下岗失业职工说句公道话: 2004-04-17 15:02:53)0 Bytes(0/26/1)

工人们说:“上级给我们派来了败家子。”(全国同一船: 2004-04-19 11:09:34)0 Bytes(0/25/0)

就现象而言,改革开放以前,甚至直至80年代中期,尽管国企的效率低,但企业的官们要想化工为私还不是那么(边彷徨边呐喊: 2004-04-17 12:54:59)229 Bytes(0/47/0)

80年代﹐英國因為部份政府的公營機構效率不高﹐將其私有化。香港現在也有做類似的工作。(represntative: 2004-04-17 12:43:28)0 Bytes(0/23/0)

对的。伟大意义。(东北柳林: 2004-04-17 12:29:15)0 Bytes(0/11/0)

有点意思。(我们不知道: 2004-04-17 12:01:58)0 Bytes(0/18/0)

有点意思。(黄色的面孔有红色的污泥: 2004-04-17 11:44:10)0 Bytes(0/15/0)

责权利三不到位的,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野草根: 2004-04-17 11:38:23)0 Bytes(0/23/0)

国有制在企业层面根本不存在问题,问题出在宏观和中观的运作、调控上。(区区先生: 2004-04-17 11:33:22)0 Bytes(0/28/0)

你说的不是根本原因,真正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想要哪一种经济,是目的和方向问题!(东风呼啸: 2004-04-17 11:21:27)0 Bytes(0/34/0)

[道理凡天] 从所有制的角度讲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混淆、越位。(杨凡天: 2004-04-17 11:16:50)0 Bytes(0/30/0)

加新帖 回到强国深入讨论区 回到社区首页 打印本页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492122&typeid=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8 15:26:00

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并不一定等同于职工亲自管理一切,不等同于职工包办代替。

职工民主管理,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共产党的领导的必须的客观的条件。否则,一切无从谈起,或早或晚就得覆灭。

其实,实行职工民主管理,也是自由民主法治的要求,也是国际惯例的要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8 15:59: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8 15:33:00
以下是引用llovekina在2005-9-14 2:14:22的发言:

楼主说的是类似德国的模式。职工和股东及机构投资者都有他们的选举权利。

只是散户股东和机构股东因股份比例太小无法发挥作用时,职工选举机制仍起作用。也是从国有向多种所有制转换平稳过渡的保障体制。

多年来,“采用南斯拉夫经验”已经变成一顶“帽子”。我们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家把南斯拉夫的企业制度说得太坏,目的是否定职工选举董事会式的国企改革。在没有进行试验的前提下,全面否定南斯拉夫经验。他们忽略了南斯拉夫当时已是中等发达国家这一实际。现在仍然有人用南经验来否定职工民主治理式的职工参与国企改革提法。他们否定南斯拉夫经验的目的在于彻底否定职工参与治理。

搂主建议采取类似德国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德国经验证明,职工参与同样可以创造德国的经济奇迹并有效管理着世界第三大的经济体。

美国航天飞机爆炸过。

那么,美国还发展航天飞机吗?人类还发展类似的航天器吗?

那么,航天飞机爆炸之后,所有的航天器,就都是那样的吗,就都会爆炸吗?

所谓南斯拉夫模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南斯拉夫模式,有什么问题呢?这些问题,是否绝对不能解决呢?南斯拉夫模式,是唯一的模式吗?是否和南斯拉夫的人和事相类似者,都必不可免的要失败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8 16:06:0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8 15:48:00
以下是引用龚瑞在2005-9-12 17:03:56的发言: 不要太过于情愿,职工民主选举,谁来支付这些职工的成本,怎样解决搭便车问题?你有什么办法保证即使所谓的民主形态出现后,“民主”的果实不被空壳化,不被形式化,不被具有权利特点的人利用??在中国的很多领域表明,形式上的民主在中国总会被“中国化”掉,变得面目全非。

任何事业,都要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要让大家有权提出问题和依法解决问题。而并不需要所谓的改革创新开拓。

上述问题,是有可能出现的。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想,应该让企业职工和企业经营状况休戚相关,生死与共,荣辱与共,并且职工无法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还觉着,假若是真正想搞好职工民主管理,假若真的让大家有权提出问题和依法解决问题,则职工民主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是能够比较好的避免和解决的。都是事在人为的问题吧,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8 15:58:00
以下是引用亢龙有悔在2005-9-16 9:02:45的发言:

关于民主改革与产权改革:在一定意义上,似乎民主改革是建立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不进行产权改革,民主改革必然落空。

产权,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回顾多少年的改革历史,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和根本矛盾。

国企的产权状况,已经决定了国企同其它产权结构和产权形式的企业相比效率不高。因此,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传统旧制度的存量,最高明的办法是跳出国企谈国企改革。就国企改革本身而言,这个问题的研究的经济学意义很有限。

人权大于产权,法治高于发展。法治才是硬道理,依法办事才是第一要务必。

中国的问题,并不是所谓的产权问题,也不需要搞所谓的产权改革。需要回归到法治。

建国以来,一切问题和危机的根源在于三个落实问题。

法治要落实,先锋队本质要落实,社会主义要落实。依法办事要实现,先锋队员要出现,社会主义要实践。

法治是国民与国家的关系问题,是真的公民与真的公仆之间的问题,是法律至高无上的问题,是法律面前任何人的平等问题,是一切人和事都依法办事的问题。在另外的意义上来说,法治是规则问题,是诚实信用问题,是自由交易问题。

社会主义,是劳资关系问题,是主流人民的自主自立自强活动,是劳动统治资本,是捍卫依靠发展劳动者的自私自利。

假若法治、先锋队本质、社会主义,分别或全部不能落实,则一切无从谈起,则无话可说。

不说了。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所谓的产权改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所谓产权改革的后果,到底是什么呢?所谓产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公共管理事务,其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到真的是产权问题吗?

国际的先进国家,其发达,其先进,真的是靠产权明确清晰吗?

私有制企业,其内涵是产权的集中,还是产权的清晰?私有制企业,真的效率最高吗,为什么?

所谓产权改革,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有什么依据,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些问题,最好不要追究。一旦深入去想去说,将发现似是而非,将发现无知幼稚,将发现不知所云。大家各位可以尝试。例如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是不会去解释的,是不会去明明白白表达的,是不会说真心话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8 16:13: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8 16:04:00
以下是引用qiqitiger在2005-10-8 23:30:12的发言:

既然这种方法这么好,为什么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采用?

利益是真理的注脚,屁股决定大脑的思考。

假设这种办法很好,那么,即使很好,资本家普遍有兴趣采用吗?权贵普遍有兴趣采用吗?一旦采用,将减少他们的特权,还增加他们的垄断地位的风险。

有的发达企业,研制出来的先进产品,先搁置起来,要放到十年后才投入市场。是这产品,现在来说不好吗不先进吗不挣钱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8 16:09:5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8 16:15:00

贴我的一个贴,请各位评论和指正。

地球经济论坛经济相关——无所不谈『 经济沙龙 』 → 公有制的优越性及实现形式一种 http://www.dq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replyID=51087&ID=10099&skin=1

公有制的优越性及实现形式一种 一、公有制的优越性

  市场经济有共性,也有个性。无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都是人的活动。就此做如下假定:   这种活动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地。企业由所有者和经营者构成。所有者就是直接投资者,经营者就是具体管理一定事务的经理人员和其他职工。有身份交叉地情况。   这种活动是为换取和分配企业收入而进行地。企业收入是企业的经营收入,由企业的经营者通过交换取得,由所有者分配,分别占有。企业经营收入=所有者收入+经营者收入。   在私有制情况下,资本家是所有者,他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之要求是:尽可能少的经营者集体收入→尽可能公平的经营者个人收入。   在公有制情况下,劳动者是所有者,他们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是:尽可能多的经营者集体收入→尽可能公平的经营者个人收入。   如果其他情况相同,相对来说,由于没有资本家这么一个夺利者,由于减少了这么一个食利者,后者在取得经营者集体收入方面的公平,使每一经营者都可得到更多的满足,进而可以换取更多的企业经营收入。此谓公有制的优越性。   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前者是由资本家进行地分配,是按资本家的利益或意志进行地分配;而后者,是由劳动者进行地分配,是按劳动者的利益或意志进行地分配。此谓按资分配、按劳分配。   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是相对而言的:多劳多得首先是指没有资本剥削,它的基础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问题,不是劳动者的内部矛盾问题。马克思设想的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是远离这个基础、高高在上的按劳分配,是资本不再成其为资本情况下的发达的按劳分配,是按劳分配的一种,不是按劳分配一般。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是对立统一的:越体现资本家的利益或意志,就越是按资分配;反之,就越是按劳分配。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一种      1、国有资产的经营条件和经营者   经营国有资产的条件是:按期完成一定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任务。如果经营者合法经营并完成了一期的保值和增值任务,则其对一定国有资产的经营权,自动延续到下一期,除非被依法中止。反之,则失去经营权,并承担有关责任。增值任务由国家依法制定,具有统一性、稳定性,并且较低,以集中体现公有制的优越性。利润率高、风险大、竞争程度低的行业、企业,可由国家去赢利。保值和增值留在企业,除非被依法处理。   作为一定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的企业职工,都是企业的合同工。虽然合同期限有长有短,但企业的职工群体总是确定的。如果职工不能按期完成一定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则失去了对一定国有资产的经营权,企业对职工的招聘关系也被自动中止。   经理人员是企业直接招聘或委托招聘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指挥者。他对企业资产的所有者、经营者——一般来说主要是职工群体——负责,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和招聘合同,他与所有者、经营者建立起一定的责、权、利关系。   2、国有资产经营保证人   经营国有资产一般要有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经营保证人,并与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一起对国有资产的看管者负责。这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组织。作为国有资产经营保证人,他们要具备法定的资格,并按法定程序产生。此种保证人有适当的经营参与权,以监督和帮助经营者对一定国有资产进行经营。如果经营者按期完成了保值和增值任务,则保证人得到报酬。反之,就失去此种保证人资格并受到处罚。他们要交纳一定押金,由国有资产看管者代为储蓄。他们的责任有追究时效。   3、国有资产保值风险金   经营国有资产一般要交纳风险金(可分析到有关个人),以对一定国有资产的按期保值提供担保。风险金用来购买国家规定的证券。这可以是国有资产经营者所在企业的特种股票(下面以此为例),从而形成企业资产的风险金来源方面。在出现企业资产期初原值的亏损时,以剩余的风险金资产去弥补一定国有资产的损失,直至用尽或者补足。如能补足,则经营者在添齐风险金后不失去对一定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假定能完成增值);如不能补足,经营者又不愿以其他自有资金补足,则其失去对一定国有资产的经营权,但不再受到其他处罚——除非其触犯了有关法律和规定。   4、国有资产增值保险   经营国有资产一般要按期参加国有资产增值保险。保险费由经营者以自身收入缴纳,并不退还。保险费数额与国有资产增值任务之间有规定的对应关系。但经营者可在其中有所选择。在参加此种保险后,如没能按期完成相应的增值任务,则有关的保险公司对此作应当地补偿,最多至完成这一任务为止。如果保险公司作了应当地补偿后,仍不能使经营者完成相应的增值任务,则其失去对一定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在完成保值任务的前提下,如果这时经营者愿意用自身收入完成增值任务,则可以延续其经营权。保险公司或经营者所作的补偿,不参加相应期内的企业债务清理,均放在相应的国有资产名下,也可根据有关法规划出另作他用,这时核减有关经营者的保值和增值任务。保险公司根据企业状况,有权依法拒绝参加此项保险的申请。这时有关企业可能会受到依法进行的某种整顿、处理。如果经营者不变更和保险公司不收回自己的决定,则这时由经营者自身承担一定国有资产的增值风险。保险公司因其所负的责任,有权对有关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适宜地参与,以监督和帮助一定国有资产的经营者进行经营。   5、国家的作用   社会主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因此,要发挥国家的作用,使其顺利运行。   例如:为使职工顺利经营一定国有资产,除其他各种手段、措施之外,可建立有关法庭,专门处理前述所有者、经营者、经理人员、职工个人、保险公司、经营保证人、国有资产的看管者等等之间的纠纷,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维职工方面的委托,在职工经营一定国有资产之起初或其后,提供有偿地服务,以扶持和辅佐职工经营。可按排和鼓励其他国有企业等,通过适当形式,如投资,参与这一企业的经营,使该处职工群体顺利经营自己“领取”的一定国有资产。   6、企业的经营收入分配   企业实现了的收入,按顺序主要作如下分配:   ⑴扣除成本。这里的成本,不包括企业正式职工的收入。主要是补偿物化劳动部分。也可不改变通常的成本核算项目,随后再做技术处理。税收、成本制度是为了人们的需要。因此并非是不可变更的。资本家之所以把工资放在成本中,是因为工资相当于其预付资本或负债的一部分,是为了使用劳动力这一特殊盈利“机器”而不得不花费地购置费用,因此一般要求直接了当地在分配时也先行取得对此的补偿,即把工资作为成本项目。此外,成本中包括工资,还可能会使资本家在道义上以及其他方面得到好处。成本中包括工资,也就使工资在企业收入分配中处于优先位置。资本家承担按时、足额支付工人收入的义务,使之在企业收入分配中处于优先的位置——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又出于资本家保“本”的需要,而资本家自己的盈利却在分配顺序上落后,是要冒风险的——但实际上普遍性的资本家盈利低微现象是不会被允许经常出现的。因此,如果资本家得到的盈利更大一些,也往往看上去是应该的了。当然,资本家也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不发给工人工资,将工人视为“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者,等等。   ⑵如有余额,就此增加额缴纳增值税等。   ⑶余额用来付息等。   ⑷如有余额,尽量按国家规定的国有资产增值率使企业各方面资产同步增值。由于不可能得到“超额”投资盈利,因而此种企业带有某种“排外性”——企业投资者可能会“局限”于国家、本企业职工(风险金资产等)、其他国有企业以及一些小投资者等。这可能有坏处,但可以解决。也有好处,其中之一是,由于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不使投资者得到“超额”利润——但这并不意味着此种企业必然会因此缺乏发展后劲),由于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可能会使其他企业(例如私营企业)里职工的地位和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对投资者例如一个社会上的私人投资者来说,这也是有弊有利的。如果其在这种企业里投资,一方面投资利润可能不太大,另一方面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比较有把握的——因为,如不能保值则无须纳税(主要指上述增值税),不增值则不必“支付工资”。   ⑸如有余额,核算经理人员的工资。   ⑹余额可用于分配红利。其中与职工对应的一定国有资产方面的红利,属于其经营者——企业职工。在这里,发放红利往往是职工为了企业的发展而主动或不得已采取的手段,可能是不常见的。因为发放红利就意味着减少职工收入。在什么情况下发放红利及发放多少,由职工与企业的其他有关方面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定约定。   ⑺余额归职工群体。这部分收入和上述红利收入构成企业职工收入总额。职工的个人收入分配,由企业进行。企业的职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在国家的某种指导下由企业自行制定。如果职工收入高,职工可根据有关制度,单独或与自己企业里的其他投资经营者一起,发给经理人员奖金。如果职工收入高,缴纳应缴所得税。职工要以自身收入交纳国有资产增值保险费等。职工要按国家的有关法律和规定参加有关的退休、养老保险,工伤、医疗保险,和失业、待业保险等。可以规定,失业者应到国家指定的那些地方参加培训,(也可在原企业内待业),按考勤情况领取失业补助(缺勤视同已有工作,不发或减发补助),按培训中的学习成绩取得“奖学金”,按培训中的劳动情况领取一定报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8 16:28:00

法治是国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公民与公仆的关系。法治并不是社会主义,但是没有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对立统一的,是劳资关系,其区别在于谁统治资本,资本为谁服务,企业由谁的利益主导,是为了资本家的挣钱,还是为了职工的挣钱?除此而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而往往是一个样的,假若不考虑二者的区别,则剩下的都是共性了,资本主义企业可以采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也可以采取。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劳动统治资本,是劳动者享有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包括以交换价值体现的劳动成果),是按劳动者的利益和意志进行分配,是为了劳动者的挣钱。原则来说,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资本利润是属于劳动者的,并且按功劳的大小或对企业收入的贡献多少而分配给劳动者个人。反观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资本利润由资本所有者享有。

私人资本主义,全民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虽然可能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据,在于劳动价值论,其本质是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享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9 12:10:00
首先必须承认,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前提。建国以来,都是在说人民当家作主,有工会,有职代会,难道不民主吗?但作用呢?为什么会有后来的企业“租赁”“承包”“风险承包”,最后是国有资产大幅度缩水。不得以,于是才又有企业改制、MBO……。总结我国国企业的发展史,无疑会为我们打开一个新思路,即从明晰产权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6 07:29:00

laudon

首先必须承认,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前提。建国以来,都是在说人民当家作主,有工会,有职代会,难道不民主吗?但作用呢?为什么会有后来的企业“租赁”“承包”“风险承包”,最后是国有资产大幅度缩水。不得以,于是才又有企业改制、MBO……。总结我国国企业的发展史,无疑会为我们打开一个新思路,即从明晰产权开始……

===========================================================================================

有人还在为臭名昭著的MBO唱赞歌呢。对天问问自己还有没有的良心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6 17:17:00
  仅仅建立职工民主管理的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改革要真正取得成功,必须确立劳动者在国有企业的生产主体地位,而不仅仅是要求职工能够民主管理。国有企业本来只有劳动所有者,没有资产所有者,不依靠职工,当然不能搞好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职工作为劳动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劳动所有权在管理上表现为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分配上表现为按劳分配的权利。因此,建立劳动者真正能当家作主的、按劳分配的基本制度,国有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7 02:43:00

zjm032886

仅仅建立职工民主管理的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改革要真正取得成功,必须确立劳动者在国有企业的生产主体地位,而不仅仅是要求职工能够民主管理。国有企业本来只有劳动所有者,没有资产所有者,不依靠职工,当然不能搞好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职工作为劳动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劳动所有权在管理上表现为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分配上表现为按劳分配的权利。因此,建立劳动者真正能当家作主的、按劳分配的基本制度,国有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

86楼说中心思想的已经在搂主文中得到了体现。职工选举的“董事会”具有职工民意,受到职工选举的“监事会”的监督,所作的分配制度决定当然更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这种制度已经是职工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制度了。不必要在概念上刻意强调“劳动所有权”等意识形态概念名词。国有资产本来就是全民所有。职工民主治理就是实际的“当家作主”,董事会决定的分配形式主要就是“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所有权”已经得到了体现。必须强调,严格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产品发明人和厂长谁的“贡献大”?谁来决定他们的薪水?还是职工选举的“董事会”吧?所以“按劳分配”的原则又一个谁来把握的问题。如果是每月按劳动贡献由劳动小组(例如车间工段小组)来讨论“按劳分配”的细节到每一个人,那一定是小组大乱,没有人想干活了,都觉得自己拿到的少,这是由人的自私性所决定的。

搂主不喜欢用“意识形态”化的概念来描述职工为主治理的制度。原因是我们吃过意识形态化的亏。只强调无产阶级而否定资产阶级在法制制度中也可以为社会带来进步的现实和历史,同样也不是最好的思想。职工民主管理好的国有企业,可以上市吸收社会资本,已近私人股东,到时就实行职工和股东的双向治理,国企的职工治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

当然主流经济学家无疑是错误的,因为他们试图建立无法制制度的资本主义“人吃人”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7 09:29:00
民主管理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的运作上,都是很好的模式,——好就好在能最大效率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反作用于创新机制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作用我看过德国企业管理与日本企业管理方面的有关书刊,看后的第一感觉是日耳曼民族是一个理性民族,日本的大和民族具有凝聚力。这二个民族都曾狂热过,发动战争罪对希特勒、东条英机要追责,但若没有这两个民族的民众推波助澜,战争是否会到那一步?于是又尽可能的找了一下这两个民族的发展与成长史,无论是谁写的……于是,我改善可能多的了解他们文化的演变与文化的催化作用。

农业互助组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我找到了相关资料予以了证明。合作社时怎反会倒退,我找不出原因,或许影响农业效益的是自然因素。然后是高级合社,再到人民公社,投入与产出比呈非正比关系,这其间有这么一个奇特现象无法解释,开始时都还好,一二年或二三年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以后再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0 08:53:00
以下是引用llovekina在2006-1-16 7:29:00的发言:

laudon

首先必须承认,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前提。建国以来,都是在说人民当家作主,有工会,有职代会,难道不民主吗?但作用呢?为什么会有后来的企业“租赁”“承包”“风险承包”,最后是国有资产大幅度缩水。不得以,于是才又有企业改制、MBO……。总结我国国企业的发展史,无疑会为我们打开一个新思路,即从明晰产权开始……

===========================================================================================

有人还在为臭名昭著的MBO唱赞歌呢。对天问问自己还有没有的良心吧?


国资委出新规:国有大企业管理层持股解禁——对于全国近3000家大型国企来说,国资委最近出台的一份文件可谓石破天惊。这份文件第一次从政策层面对大型国企管理层持股给予认可,体现出国资委在肯定以往国企改革方向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改革的决心,同时,该文件也通过众多条款,在国有产权转让细节上设定了更多规范和限制大约一个月前,一份国资委的文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给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5 09:02:00

“人心比万物都鬼诈,谁能识透呢?”

“沉迷于自我是一条绝路”

“自我奉献和牺牲才是人生快乐良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