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无产化:阶级不按行业分
这十年来,大部分人都预见不到学历贬值比深造快,首先这就产生了一大批科研民工。现在我们浏览社交网站,会发现很多反映研究生文化、抒发读博士苦恼的各类恶搞短文、图片,研究生文化逐渐出现。比如这篇《读博士和大便的相同点》:
1. 都是憋出来的
2. 肚子里有货才爽
3. 即便肚子里面有货 也得有paper(论文)才行
4. paper越多心里越踏实
5. paper上的都是屎
6. paper不能是别人用过的
7. paper虽然是别人用过的,但是只要看不出来也可将就
8. 运气够好的话可以接到paper
9. 没有paper的话 如果你很有钱也能解决问题
10. 实在没有paper,拍拍屁股直接走人是很需要勇气的
研究生够多了,才有研究生文化,侧面反映了研究生多到什么程度。博士这么多,而学术界的坑就这么少,导师我就是把你当民工使又怎么样呢?爱干干不干滚。而且学术界是绝对的学霸专制的体制,学术权威占有一切审判、决定和分配权,所以学霸高度剥削你们,科研民工也必须一个劲儿地抱住导师的大腿,以求传得衣钵(学术地位)。
教育大扩张、学历快速贬值,第二个结果是热门职业从业人口快速过剩。过去十年,收入增长最慢的就是外资企业和传统高薪行业。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德勤,03年给应届生开出的工资是5000一个月,现在是6000一个月。这十年正是收入高速增长、通胀也较大的十年,结果你只增长了20%的收入,相当于实质降薪。为什么会这样?人才多了,不稀罕。
08年入学时很多专业的学生还在羡慕软件学院的学生毕业起薪高,但是这批人还没毕业,IT民工这个词就已经获得了普遍的认可。没日没夜的加班,收入也不特别高,往往工作所在的城市房价也不低。但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没有希望。
软件这个行业知识更新太快,新毕业的学生反而会比毕业一两年的要吃香,我有位同学在华为工作,他就承认在华为新招进来应届生的会比早一两年招进来的工资高。
软件行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天然的自动化倾向,比如华为内部大力推广工具化,就是自己写软件来代替自己的工作,反正自己的工人写软件也不需要额外付钱,按照这种趋势,有些工作重复度高的码农干两年就把自己的工作干没了。研发员工如果不能升职或成为管理层,未来的前途其实黑暗得不敢想象。
知识贬值,白领工作流水线化,脑力劳动者的可替代性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一份脑力工作,换你来做也行,换他来做也行,利用产业后备军来强化剥削的这套办法对付白领甚至比对付蓝领还管用。
这两年公务员热、师范生热部分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既然干本职工作没有前途,何不找份稳定的体制内差事?可惜体制内差事也不再是资本主义的避风港。工作量越来越大、收入低、分配制度死板是通病。
对于公务员来说,社会管理日趋复杂,业务量不断增加,而不干活的老油条还不能赶走,任务都压在新人头上,薪酬制度又极端死板,收入和级别挂钩,但基层单位总级别就低,一个大学生可能到退休都不能提拔级别。
人民满意是公务员的最高荣誉 李克强对公务员提四点希望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17/c_118596327.htm
“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义无反顾,勇挑重担,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列”
北京公务员:租房花了工资一半纠结要不要回老家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4_03_20_215550.shtml
当年国企改制时也曾大谈“壮士断腕”,然后就是国企工人“被断腕”。包括公务员,任何行业的中下层都远非统治阶级,最多是统治集团的走卒,更没有参与分蛋糕的权力。当统治集团需要他们推动自身利益发展,或者打手与走卒妨碍到统治集团利益时,他们会被毫不犹豫的挑选出作为炮灰。
学历贬值(比深造)快,不仅是造成大家收入低,如果在学费昂贵的美国,还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例如《有价值的文凭:让大学上得物有所值》
里面的一张图片:
现在,阶级不按行业分、不按学历分,必然就是其他的东西决定了你的前途和发展空间。比如我们看《中国“海归”一半为一年期硕士》这个报道
英美的学历定位,本科通识教育,博士搞科研,硕士则是本科和博士的过渡阶段,为正式进入科研学习做一年的准备,单独学一个硕士回国是很成问题的,而且其中很大比例是商科。商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外好的商科硕士都要求几年工作经验作为入学条件,但往往对中国留学生网开一面。大量的中国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入欧美的商科学个一年回国,谁都知道这本质上就是我们镀金、人家赚钱,镀金的要求也很简单,至少三十万一年嘛。而且别人还嫌中国留学生不够多,请看:
《卡梅伦盛赞英国华人贡献 对中国留学生人数不设限》
当然一年制硕士三十万的花销一般中产也负担得起,但是海归的贬值也是不容置疑的。
《去年“海归”增幅是留学增幅的八倍 国外就业难催生回国潮》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4_03_13_213530.shtml
花了三十万却没有收益,对中产的确是打击,但对于出去镀金的上层阶级这就不是问题了。归根到底,镀金的关键是有人把你这个镀金的当作真金来用。
正所谓“二代学金融,操纵牛与熊;屌丝学金融,体会啥叫穷;二代学新闻,政府发言人;屌丝学新闻,熬夜累死人;二代学金工,回家当股东;屌丝学金工,阀门拧到疯;二代学经济,入股分暴利;屌丝学经济,敲门卖安利;二代学会计,操纵GDP;屌丝学会计,按烂计算器;二代学土木,买地盖别墅;屌丝学土木,搬砖打地铺。”。重要的不是学历,而是阶级,阶级可以改变你的学历,但学历不能改变你的阶级。
知识分子无产化的后果
现在,在每个行业的底层都汇聚着大量无产化知识分子,他们接受了比父辈、领导更好的教育,经历了信息化的整个过程,拥有新思维、更开阔的视野,但就是没有未来。这就是知识分子无产化。无产阶级知识化就是知识分子无产化。
知识分子无产化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社会不稳定,二是啃老。
知识分子无产化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东西,其实中共和国民党早期也存在一个知识分子无产化的情况,因此两党党员的成分初期也都是小知识分子。清末新政的确办了不少教育,但是殖民地经济容纳不了这么多小知识分子,当时大学生造反的来自两类学校,一类是复旦这样当时的野鸡大学,二是交大这样的的确确提供人才的学校,问题是没有对口的重工业。你学了船舶中国有多少造船业给你就业?你学了炼钢当时中国有多少钢铁业给你提供岗位?这批人没有奔头,就跟着国共两党搞北伐闹革命了,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到“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说明中共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能不能解决,这还另说。
在中国早十年、二十年,其实是年轻人很有希望的时代,关键在于中国资本在国际上的大扩张,为当时的青壮年提供了大量的中层岗位,大城市的土著三十岁挣到二三十万一年很常见。现在这轮扩张已经停滞,中国的工业已经把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都消灭光了,再扩张也没有空间,但是他们的坑不可能让给你,而教育扩张大大降低了知识的稀缺性,年轻人知识水平确实比老一辈、比领导高,但是跟同龄人比其实都差不多。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上,年轻人不断流动,却总是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知识分子无产化某种角度就表现为年轻人无产化,他们是一个单位中剥削最为残酷的群体,企业里最大的利润来源,但是收入最低。出于维稳的角度,政府必须撒钱,但是怎么撒呢?发养老金,发福利的最高形式就是直接发钱,发钱给老人也不只是冲着他一个人,而是发给全家的。养老金年年发年年涨,在职工人的收入可能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停止增长甚至下滑,但是政府发的养老金却是雷打不动地年年增长,这些钱哪里来?就是年轻人工作创造的,所以有工作的年轻人啃老其实算不得什么,无非是你自己创造的财富兜一圈通过你父母发还给你了。可是父母寿命的长短并不一致,子女干不干活也都可以啃老,收入再分配讲究公平性,大力度撒钱发养老金并不是收入再分配最好的方式。
补充阅读:
父亲反对女儿上大学 称浪费钱
http://news.163.com/13/0901/19/97N7SVS800011229.html
“捡垃圾比读书强”考验大学回报率
http://edu.people.com.cn/n/2013/0904/c1053-22808568.html
42岁农民工读研究生轰动全国 毕业重回原点
http://www.cnky.net/kaoyanxinxi/kaoyanxinwen/0730883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