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考证 财会类
1124 0
2014-12-15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在《天下无贼》中的这句话,俨然已经成为人力市场上被高频引用的“名句”。然而,近年来,中国企业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这不可避免地令市场环境趋向产品同质化、技术公开化和渠道透明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依靠提升内部管理的精益化程度来谋求生存和发展。由此,作为企业精益化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会计在中国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市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持续性的快速增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白景明认为,从管理会计的科学性,其职业化的必然性,以及如何促成管理会计专业化等角度分析,管理会计是确保企业安全运营的重要工具,在企业的发展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清华经管学院教授于增彪也表示,管理会计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甚至预计未来中国的财务从业人员里至少需要一半管理会计师。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已有一些企业先行认识到管理会计的价值,并且开始逐步探索管理会计的应用之道。其中,比如成功的如海尔集团、华润集团、神华集团等。综观这些企业的成功之路,吸收、培育和锻造一支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管理人才队伍是其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而更多企业则逐步品尝到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的苦果。一个在圈内流传甚广的故事是:波音、空客等大型航空制造企业每年都会进行全球采购,他们会在统一的标准下,对来自中国、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或者地区企业提供的产品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最优的产品。出人意料的是,一向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的中国企业并未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相反,中国企业有的产品报价比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企业高。这中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缺乏成本管控人才,成本预测比别人高,产品报价就比别人高,从而导致了竞标失败。
  无独有偶。某机械加工企业,其产品远销欧美,享有盛誉,在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缺乏CMA管理会计人才,其成本核算滞后、不准确,造成老板只知道成本的大概数字,却无法说出成本的准确数字。这直接导致该企业多次在国外投标竞价时,面对来自国内外厂商的压价竞争,无法快速做出准确报价,为此丢了不少生意。
  在高校教育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所有大学都会设置会计相关专业,而这些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多偏重财务会计,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培养少而零散,这导致会计专业学生对管理会计的方法缺乏了解,从而造成了国内管理会计人才的巨大缺口。
  在后续教育方面,作为我国会计人才的管理部门,为培养人才,财政部历年来实施了多项工程,比如,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建设国家会计学院,筛选培养领军人才、会计名家等。然而,这些培养体系也大多侧重于财务会计,缺乏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完善培养体系。
  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层面看,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够、应用较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了市场不需要管理会计人才的假象。
  一方面,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大批企业诞生并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企业大多依靠自己的摸爬滚打,由于遇到了较好的发展机会,效益和规模发展较快。面对市场的遍地黄金,他们更多地关注业务的拓展,而鲜少关注内部管理,更少有企业认真总结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也缺乏可以参考的实践。
  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实质属于企业管理层面的动作,不仅与业务紧密结合,而且往往涉及组织制度变革等问题,因此,其推动力并非来自财务部门,而是需要企业管理层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在我国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还较为陈旧,对财务的理解局限在财务会计领域。同时,由于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往往是长期和持续的,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而中国企业管理者又大多缺乏战略意识,且过于重视短期效益,因此,对管理会计的价值缺乏了解,对其理念和方法缺乏理解或难以接受,令管理会计的应用阻力重重。
  企业长期缺乏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自然也就“不需要多少懂得管理会计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上,企业对人才在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缺乏要求,而即使招揽到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人才,也缺乏让其施展拳脚的土壤。本来掌握了一定管理会计知识的人才在企业失去了应用知识的机会,长此以往,自然难以获得发展和进步。
  在会计学界,尽管在1978年以后,基于会计学科追赶国际的思潮影响,一些学者也对西方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并出版了大量教材,使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在整体环境上,我国会计界始终是以财务会计和实证研究为主流,管理会计的相关论文难以获得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也难以获得相应认可和位置,这导致我国学界专门研究管理会计的学者寥寥无几,而研究成果也仅仅集中于对西方管理会计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引入和介绍,缺乏对先进管理会计方法的本土化应用的研究。这导致在人才培养上,既缺乏精通管理会计的讲师,也缺乏完善而深入的理论知识讲授体系。
  有一句话说得好:过去三十年,是企业家的天下,因为他们在经济腾飞期敢于承担风险,找准机会就能成功;而未来三十年是经理人的机会,只有把管理做好,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最后,需要引起关注的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经将人类社会推向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记账算账领域,电脑将更多地取代人力成为主导。立信CMA专家预期,我国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将呈几何级的急剧减少。届时,我国目前超过1500万以记账算账为主要工作的财务人员将何去何从?毋庸置疑,向管理会计转型将是最佳出路。
  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好比是一颗“钻石”:简约而不失深邃,透彻中彰显价值。虽然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并不多,也不晦涩难懂,但运用起来却变化无穷。 而在CMA考试的知识体系中,主要分成两个部分。CMA课程主要是将管理会计的核心体现在“预算与控制”和“决策”这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预算与控制”,第二部分就是“决策”。 当然,除了掌握管理会计的核心体系之外,在每个部分的最后,我们还必须明确理解IMA协会所设立的职业道德标准,以此来为我们管理会计师的工作提供合理的论理保障。
  2014年IMA中国区会员薪酬调查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持有CMA认证的专业人士的收入水平至少比未持有CMA认证的同行高三分之一;青年专业人士(29岁以下)从CMA认证项目中获益最多,平均工资比未持有认证的青年专业人士高96%。在外企招聘市场上,CMA是招聘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岗位的优先录用条件,是CEO、CFO职位的强有力“敲门砖”。 由于CMA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出于适应管理会计发展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而推出的,这就注定了CMA始终与企业发展同步,认证CMA可以胜任诸如成本会计师、管理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财务分析师、预算分析师、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司库/集团财长、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执行官(CEO)等岗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