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289 0
2014-12-16
谈贴标签的社会心理
2014.12.15
我觉得,中国的文化里有一种社会心理偏差,即贴标签过度病,其表现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偶像崇拜,庙里的神各式各样且各有不同标签。求升官去辖神殿,求发财的去财神庙,求生崽的去拜送子观音。家里有灶神,户外有土地公公。
第二,取名字要与八字挂钩、与家谱辈份挂钩,很慎重很严重的!
第三,礼教里正名很关键,皇帝死了叫驾崩,大臣死了叫hong。总之,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身份的人上、同样的物表现在身份不同的人上是有不同标签的。
在这种身份标签文化下,人们容易形成各种各样的贴标签过度的心理毛病。例如:
第一,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人们过度关注自己的物质包装:行头。
第二、人们过度关注自己的头衔,例如:市局下有区局、区局下有分局,都想被人称局长,师范学院下原来的系也学大学改为院:院长下也是院长。下属称呼上级必须叫职务,否则,被视为不恭。
第三,人们过度期盼领导的“好人”人格,总觉得领导就必须是“好人”。
而比较健全的贴标签心理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能根据人的社会角色贴标签,不致发生自然属性标签覆盖社会角色标签现象。如:除了贴男人女人标签外,还能贴亲人陌生人,佛教徒基督徒,技工工程师科学家,干部群众,等等等标签。
第二,健全的心理有丰富的标签储备,有足够大的面积贴条子,不会混淆也不会不贴,该贴什么就贴什么,要换贴时就换贴。
第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处理标签库存、设计新的标签系统,甚至为社会关系的重构提供新的标号系统。即:标签系统能与时俱进。
第四、取消标签,在心与心的融合中共创新知识与新艺术,在心与心的融合中共享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