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说几句:
办精英俱乐部本身并没有错,愿者入之,不愿者也可另找地方,因此,包括NIE在内的各版主无需加以辩解。
问题是搞了几个月的辩论和实验依然问题多多,而且不见从根本上改变的迹象,那么是学者就该考虑自己的立场有问题的可能性了。经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并不长,其中门派林立,而且现实世界中又极少纯粹的经济现象。因此,其实任何社会科学的论坛要确定规范都是不容易的,简直是不可能的。
譬如经济学硕士李昌平在农大的讲话被张贴在本论坛多次。
根据陆学艺、郭书田等先生的计算,平均每个农民工在城里创造的价值是25000元,但每个农民工得到的平均工资只有6000——8000元(这是高估了)。城市和发达地区每年从农民工身上得到16000元以上的剩余价值。如果进城1亿农民,农民工每年被剥夺的就有1。6万多个亿。
全世界有几个人可以拿到自己“创造”的价值?农民可不可以用脚投票?白痴两个。
再如,农村还有很多的水利工程待建,有的是要恢复原有功能。假如国家一时拿不出钱来,可不可以让农民先干上,发给农民劳动工积累券,农民可以凭券购买教育、医疗等服务或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
那不等于发行第二套货币嘛。农民肯吗?不妨先付给文中的公安当工资吧,让他们凭券买大米,不知李先生会怎么说。
选取我批驳的两点多少可以说明他的经济学水平简直不入流(引文后的文字便是我的批驳)。
再如汇率的讨论,我翻译过不少外国专家的论述,可是没见过什么人敢套用某种理论来论证人民币是否该升值。就我所知也确实没有理论模型可以解决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因此,我只能发表感想(附后),却不敢就此写篇论文(本论坛的这类讨论中可以说真正有自己看法的感想极少):
那个议员(Chuck Schumer)应该被美国人吊死:布雷顿森林协议破产后美元就是世界储备货币,虽然没有其它货币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代替美元,不过,如果有更多国家(特别是“金砖四国”、日本、南非和埃及)用一篮子货币来确定本币币值的话就意味着美国将丧失对世界金融体系的主宰权。即便从短期看,美国国债难以发行和/或价格下跌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毕竟美国现在需要每天流入20亿美元才能维持。如果美国靠贬值来“赖帐”(二战后每十年美元周期性地贬值一次),而中国加速汇率市场化改革,那么人民币会成为更多国家“篮子”中的选择。
你说我算了解过相关知识没有?我应该如何发言?写篇可以发表的论文吗?
另一个例子是本论坛学术造诣较深的闲人和NIE就“超级女声”展开的两次论辩:谁都不能说两位没知识,也不能说他们没自己的想法,不过,我想NIE也会承认那都算不上是“规范”的经济学学术讨论(更别说这里有多少人能发表类似质量的言论了)。
虽然发广告的帖子应该封杀,根本不谈经济学或经济现象的帖子不妨封杀,再严格些,“建设100个上海”和“毛泽东与华盛顿,谁更伟大?”之类的帖子也可以删除,但即便这些共识要形成严密的文字恐怕都是对各位版主的严峻考验。如何区分入门学子确实不懂而在寻求帮助与有些根本读半本书就敢什么问题都问的帖子呢?论坛又为何大做广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