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高考一样,从今年开始,每年的5、6月份,是中央企业的“考核季”——2004年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今年是中央企业负责人
年度考核的第一年。 截至4月份,170多户中央企业陆续向国资委交上了2004年度的年度决算报告。现在临近7月末,高考陆续放榜了,国资委年度考核的“成绩单”也快出来了。(7月行情究竟还有没有行情?) 8月份国资委“放榜” “前几天领导还让我们去国资委问了一下。”上海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一位人士说。这是包括宝钢在内的170多家中央企业第一次业绩考核。 而考核对象不光是企业的“一把手”,而是整个领导团队。拿宝钢来说,考核的人员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总会计师——“国资委任命的人员都要接受考核。”上述宝钢人士说。 他承认很看重这样的考核,因为“它跟领导人员薪酬挂钩”。 根据《办法》要求,中央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跟年度考核结果挂钩:绩效年薪的60%在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剩下的40%则根据任期考核结果等因素延期到连任或离任的下一年兑现。 不过,记者从国资委业绩考核局负责人处获悉,央企领导人翘首以待的考核结果“现在还没出来”。因为“还有个别企业情况比较特殊,正在研究”。 上述官员说,至于落实到最终的薪酬上,则可能要到8月份才能公布结果。 从4月份开始的企业财务年报出来算起,国资委的“考核季”长达4个多月。 4月25日至28日,国资委、财政部分别对中央企业2004年度财务决算报表进行了集中验审。 在此之前,这些企业的财务决算报表分别由中介机构进行了审计,其中有16户首次由国资委选聘的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审计。 这项工作由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完成。它考察的是企业报表数字的准确性——国资委规定,如有虚报、瞒报财务状况的,或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除依法处理外,还将酌情扣发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负责人的绩效年薪或延期绩效年薪。 统计评价局“过完”之后,是业绩考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