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yuweiyuwei在2008-8-21 15:33:00的发言:对,逼近解。
好比非线性规划在库恩-塔克条件的迭代
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算法思想方法。
神经网络、蚂蚁算法,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等等都是这些思路。
所以严格的逻辑分析并不是到处都适用的,我说的是适用性,不是说一点用都没有。
千万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再如我造一座桥梁,必须要给一定的裕量,因为有无数我无法容纳到我模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
其实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也就是现在的微观经济学的问题所在。
所以我一直觉得南开大学的柳欣教授是个牛人。
他有一句名言,经济学在理论上都对,但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就大了。大意如此
你看物理学有测不准原理, 数学有求逼近解的方法,问题是经济学有什么?
我认为测不准是对的,但是测量多数情况下足够好,能解释现象,让大家接受,这就够了, 当然需要高精度除外
数学求取逼近解, 但是有了数值也足够好,至少让人能接受;
经济学中几乎所有数学方法都用了, 推理严密的没话说,但是大家接受不了,我想了半天,问题还是出在前提上, 这个可能不是给了富裕量能解决的,因为富裕量至少知道大致范围在那里?而有些经济学假设了之后,连范围都搞错了,
我记得我很早曾经看过一个老外关于次贷问题的证明,推出来结果就是可行的,很严密,但是现在看来问题不时出在证明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