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谷围金融论坛在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展开,在宋海省长的邀请下,一行三会以及相关领域的人员齐聚一堂,确实在听讲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央行巡视司徐诺金教授的报告,我记忆最深的是对实体经济的再定义。现在社会总是说钱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大都流向了虚拟经济,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什么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仅包含了制造业,也包含了房地产以及地方融资平台下的基础建设。在资金流向方面,我们应该看到钱确实流向了房地产,流向了基础建设等领域。次贷危机之后,国家的四万亿投资,地方的10几万亿的投资,很大的比例都是流向了房地产以及基础建设,而住房以及基础建设也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属于实体经济的一部分,所以钱流向了实体经济,只是少部分流向了制造业。这跟我国经历的经济周期有关,其实我国制造业在很多方面出现的是产能过剩的现象,所以银行不乐意把钱流向制造业也有他的原因。在经济改革的关键点,制造业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努力走出国门,而不是在窝里斗。要积极拓展新领域。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先生的报告,我主要记得其融资方面的介绍。说现在社会融资难,国务院紧锣密鼓推进金融创新的发展,比如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是要在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理念基础上加大社会资金的流动能力。其中主要的融资渠道是,怎么把这么高的储蓄率资产盘活。这就不得不提到为什么我国的储蓄率为什么会这么高,我国的保险制度不完善,人们需要积累一定的财富才能在养老的时候过得轻松一些,而发达国家的保险制度相对完善,所以人们储蓄率的欲望就小,说到底,我们应该从基层改革,保障民生,才能解决将资产用活。
刘文华院长讲的倒是很实际,从天使投资方面讲起,鼓励大学生创业,还提出其在投资方面异想天开的一面,在美国以华裔的力量培养未来的美国华裔总统,确实很富有民族情感。撇开民族情感,其实如果该思想可以实现,确实会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现在的战争已经不是明战,而是暗战,而人才储备是关键。就像今天看宋省长在下面听他的学生朋友报告的时候,那一脸的幸福,就知道自己圈内人办事多好。
最后,我觉得讲的最好,也是听着最舒服的是周汉民教授讲上海自贸区成立15个月的报告,数据精准,内容饱满,真的是感觉自己身在广州,要挑起广州自贸区的建设责任,我能从他口中听到这是一种使命,一种光荣。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主要有:1促进竞争,外资金融机构可在自贸区设置银行;2 放宽民营银行的发展;3 有限牌照;4 离岸市场的发展;5 保险领域的发展。对广东自贸区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周教授提醒我们现在要关注全球主要的5大谈判(没记太清,好像有TPP,TIPP,TS等),这些都是最新的制度制定以及方向标。最后附带周教授讲话的录音。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觉得对于这些宏观方面的了解,还是要多记录,多思考,没怎么写博客日志,以此为起点,以后多写些记录与思考,希望多多支持。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