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干让中国人吃饱饭”这句话要放置在说话人的具体语境中才能客观反映出其主旨,离开了说话人的具体语境,偏离了说话人的主旨,就成断章取义的“语录”了,就会被人误解误读。
楼主既不挑明说话人的具体场合与说话人所针对的具体问题及其具体语境,仅凭说话人的这么一句“单干让中国人吃饱饭”就大做文章,扯东道西的说了一大推不着边际的话,未免自家的心理有些阴暗吧。
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都知道,作篇作文总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还要有起因和结尾,最后还要有结论。楼主的帖子里的这些元素都没有,扯印度干嘛?
楼主的帖子至少应让人明白要说的是什么,至少先要解释什么是“单干”,让网友明白楼主的“单干”是否与说话人的“单干”是同一概念,改革开放之前是怎样的“干法”,改革开放后又是怎样的“干法”?改革开放前的“干法”让中国人极少数人吃饱了饭,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干法”让中国绝大多数人吃饱了饭。或者说,改革开放后所推行的“单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让中国人极少数人吃饱了饭,还是让中国绝大多数人吃饱了饭?总之,推行家庭承包着责任即单干,广大农民是否反对还是举双手赞成,是抵制还是拥护,是心怀不满还是满心欢喜.....说到底就是,“单干”作为一项富民利国的基本政策,它究竟是怎么产生又是怎么试点最终是怎样调动起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一句话,“单干”是否是与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实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在社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即便基础设施齐全,土肥水种密保管工都都跟上,但是到头来粮食产量就是上不去,回过头一看,全是“糊弄事”的形式主义,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一是“人民公社”高度计划指令,不能因地制宜、瞎指挥乱指挥,农业学大寨,以粮为纲,本不适宜种粮食的土地非要种粮食,填湖伐林,打造“良田”,但粮食产量就是上不去;二是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的经营体制,农民多劳不多得,少劳或不劳也不会少得,人们失去生产积极性,土地也就失去了生产经营主体人及其责任人,劳动效率就会下降,导致粮食产量上不去。
楼主说的现代农业,这是最近的事情,与30多年前的“单干”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是两码事。今天的农业进入现代化进程,在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制度基础上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组、技术合作社、农产品粗加工及深加工的中小型工厂和家庭农场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土地合理流转等,都是鼓励农民走集约化合作化的道路,但是“单干”仍然是农业发挥其职能的社会体制机制和政策基础,这是长久坚持的基本国策,单干的内涵日益丰富,但单干的本质却丝毫不会改变,就是承认和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和私有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权利就是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这是宪法赋予农民的基本权利,最近不动产登记条例中就明确要求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予以登记,明确其权属,形成农民家庭的恒产。
楼主曲解了说话人的“单干”,说话人所说的“单干”不是“单挑”,不是“自顾自的一个人干”,是“
土地承包,责任到户”,不是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的“一家一户、三亩地一头牛”,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中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一整套制度改革,是经营模式的改革,不是生产方式的倒退,不是说搞单干,就是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经营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走过30年,其间出现了不少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注1】不是推倒家庭联产承包制责任制,重走“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的老路,那才是回头路,根本就走不通的!
【注1】《农业部部长:抓紧修订土地承包法》2014.12.23
【注2】:“说话人”是李...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