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趋势预测
根据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会议精神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要点,我们认为,未来一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已基本确立,从“两防”(防经济过热、防物价过快上涨)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二者并重,但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经成为更为优先的宏观调控目标。
对未来一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判断是:
(1)宏观调控政策总的方向将致力于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下滑,致力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货币政策的从紧基调短期不会改变,但实质上将逐步放松。尤其是信贷规模控制将放松,信贷调控方式将从规模控制转向以存贷比为主的间接调控方式。
(3)财政政策由稳健偏向积极。
未来三个月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利率:不会调整。
存款准备金率:不会调整。
汇率:单边升值预期将改变,汇率将呈双向波动态势,区间在6.7至6.9之间。
信贷规模:适度放松 新增规模3000亿元。
结构性信贷放松: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以及东南沿海小额信贷的放松。
财政政策
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改革年内将向全国推广,最早在十月份。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适当提高到月收入3000元。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力度将大为加强,预计全年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增长幅度为57%。主要投向为:中西部落后地区、三农、灾区和低收入群体。
利息税:取消。
价格改革
成品油价格将在十月份再次调整。
一、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分析
国际:
欧盟、日本和美国GDP增速分别从去年年初、去年第二季度和去年第三季度进入下降通道,其中日本下降速度最快。从上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日本增长1.3%,欧盟地区增长2.1%,美国商务部7月3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按年率计算增长了1.9%。而修正后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出现负增长,结合CPI和失业率来看,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形势非常不乐观。
二、领导层讲话
温家宝: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要处理好六大关系:一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二是当前发展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不仅要促进今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明后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三是总量和结构的关系,既要保证总量平衡,又要加快结构调整;四是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重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五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六是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7月8-11日,经济形势座谈会)
温家宝: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的位置。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7月15日和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点评:温家宝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放在六大关系之首;而且进一步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排在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前面。
胡锦涛就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6点要求:一是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三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四是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五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六是精心做好保障民生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稳定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须适时微调,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必须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灵活而准确地解决问题。(7月21日党外人士座谈会)
点评:6点要求第一是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二是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7月27日,货币政策委员会2008年第二季度例会声明:
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加大对“三农”、灾后重建、助学、消费、带动就业多且特别困难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增加对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合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继续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点评:主旨是“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是“针对性、灵活性”的具体体现,是微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重点在合理、均衡,结合近期汇率表现,可以理解目前汇率已进入合理区间,应该在这个区间有限度地浮动。
三、宏观经济政策趋势预测
我们对未来一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判断是:
(1) 宏观调控政策总的方向将致力于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下滑,致力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货币政策的从紧基调短期不会改变,但实质上将逐步放松。尤其是信贷规模控制将放松,信贷调控方式将从规模控制转向以存贷比为主的间接调控方式。
(3)财政政策由稳健偏向积极。
未来三个月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判断
货币政策
利率:不会调整。
存款准备金率:不会调整。
我们理解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不会调整利率和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和结构性放松来进行微调。
汇率:8月6日,国务院通过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新条例简化了中国企业和个人申请海外直接投资的审批过程,取消了企业必须将外汇收入出售给指定机构的规定,但同时强化了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还要求金融机构向监管部门汇报其客户外汇收入及支出的变动。表明政府对资金流出有所松动,同时对热钱流入警惕性提高。我们预计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将改变,汇率将呈双向波动态势,区间在6.7至6.7之间。汇率呈双向波动,将有力改变市场单边预期,减少热钱流入。
信贷规模:适度放松 新增规模3000亿元。从货币委员会二季度会议声明“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中我们分析,所谓“有保有压”主要是“保”,新增信贷规模中主要投向应该是“三农”、灾后重建、助学、消费、带动就业多且特别困难行业。
结构性信贷放松: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以及东南沿海小额信贷的放松。
财政政策
燃油税:不会出台,待成品油价格改革后再行推出。最早应在明年年初。
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改革年内将向全国推广,最早在十月份。增值税改革从2004年7月起在东北开始试点,2007年7月起延伸到中部六省试点,嗣后又扩展到内蒙东部五盟市,近日进一步将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纳入试点范围,试点范围向全国逐步扩散。增值税改革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导向上是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时间上来看,向全国推广的时机即将成熟。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适当提高到月收入3000元。个人所得税主要是一种再分配手段,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月收入2000元的起征点过低,应该考虑调整,这样能够较好地调整贫富差距,刺激消费。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力度将大为加强,预计全年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增长幅度为57%。主要投向为:中西部落后地区、三农、灾区和低收入群体。
利息税:取消,实际存款利率已经是负数。
价格改革
要素市场价格体制改革的关键在成品油,而成品油价格改革会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力求稳妥。预计先行调价,待油价跟国际水平比较接近后再行改革。预计成品油价格将在十月份再次调整,具体调整幅度视国内国际差价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