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667 104
2009-03-29
很多问题都是我这个不谙世事的穷学生没事想当然想出来的问题,明白人给我解释一下。。。。。送些金币。

前阵子太忙,没有上来给大家发金币,很不好意思,现在补上,问题已更新,希望大家继续讨论。


相关问题:猛点我

1、为什么要保8?拍脑袋还是测算,依据是什么?
2、经济发展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为什么GDP的增长成为了头号目标?我感觉保8就是为了增长而增长!
3、不知道是谁给我国经济增长做了一个比喻,说我国经济增长就像“生死时速”中那个装了炸弹的bus一样,速度不能慢,也不能快,只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开始听起来觉得很有道理,但想想却又觉得不是很明白,GDP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经济发展问题的灵药吗?
三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
保8=测算or信念??
其实一个是能够增长多少,另一个问题是需要增长多少。

18楼:Simonauti:钱觉得很有道理,中国式西医疗法”,看看我们的医生一有问题就来抗生素、下猛药,很治标:宏观政策一出,统计马上数字翻红,一看指标正常,问题也解决得差不多了,结果埋下了一个大地雷,总有一天要还的,不知道会不会再次被我言重!所以最有发言权的是病人本身,每个人作为病体上的细胞,是非黑白我们最清楚,而不是数字指标,那都是大忽悠,围着些作假数字转,表演给全国人民看呢。
但是作用还是有的,不能有虚假就看不到好处,只不过好处没有相象得大。
23楼:起步停车:我国政府提出保八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和社会现实基础上形成的。似乎是最官方的回答。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过程中,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唯有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才能创造出就业岗位,有活干才有饭吃。。。。
31楼:诸葛止于:保8的目标是经过测算的,依据:国家的发展战略、保证就业率与经济的平稳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 目前是处在第xxx个  ps:楼主自己找吧 可以亲自计算一下要如期完成任务,一年需要增长多少,我算的大概是8.5%。--------一个百分增长点可以带动1百万就业,目前我国待就业人口9百(其中大中专及以上待业有8百万),所以保8,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降低失业率(详见温总理的某次讲话,具体记不清了)---------准确的说应该是各国之间的比赛,中国目前处于落后状态(人均GDP算的话),所以要追赶那些发达国家的。 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不栽树后人骂爹娘。
73楼:jimn: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在经济发展初期。必须把经济增长放在首位,要不然没有财力解决贫困、环境等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粗放增长产生的环境、能源等问题很大。使经济增长的成本增大,需要解决环境等问题。说白了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的收益逐渐减小,成本逐渐增大。相关的政策需要调整。
91楼:pagans: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这大致不是个问题,因为对不同的人而言,目标相差很大。GDP的增长成为了头号目标,只是我们核算绩效的一个手段或表象。我觉得问题大致是,问什么在现有体制下宁可不顾效率,也要保证帐面上的增长,这种现象为何能够持续。还是目标问题。得看是谁设立目标,能够动员资源。

4、看到有人说,如果GDP低于8%,会带来很大的就业问题。而政府的资金还是一如既往的投向基建,基建有没有度?如何判断。而基建及相关产业,钢铁、水泥似乎对就业没有大太的帮助。这些都是资本密集型。 。。。。。支持技术创新,同样是资本密集型。。增值税的转型,对资本密集型企业有很大的促进,使得资本替代劳动。。这也是对就业不利的。。。。
中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四是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五是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
这些增加就业政策比起促进GDP的政策而言似乎看不出来任何意义,谁能解释一下,政府究竟如何增加保障就业。我想不通。
23楼的起步停车: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的职能之一,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企业、个人等微观主体难以且不愿意担此重任,而基础设施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只有政府才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
40楼:ryansun120:投资基建还是好的,公路多了,铁路多了,日后运输成本就降低,资源调配会更有效。这可能不是直接用来解决就业问题吧,但对就业问题也有帮助,因为起码吸纳了不少建筑工人和相关的投资。
102楼:04101058: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靠什么推动与处于那个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的。比如说我们很喜欢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说我们这个地方有差距,那个指标不够高之类的。长远来看,这种看法是正取的,但对于我国来说,拿发达国家的指标来衡量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不合适的。举个例子来说,美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很大,所以我们就该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么?这肯定是不对的。仅仅收入这个指标就可以否定这种观点。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不足以达到满足第三产业发展的水平,同时我国又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这也是各国的发展轨迹,从农业到工业),在这个发展阶段,投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消费起作用是在第三产业足够强大的基础之上的。而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稳定而且相对比重下降。其二,第三产业属于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有人质疑了,我国现在不是人多资金多么,为什么不行呢。实际上,我们低估了这种要求。比如说宝洁每年对研发的投资占了总收入10%(具体忘记了,不准确)。相对与宝洁每年全球的收入来说,这个数字是巨大的。而这只是一个企业的投入,更不要说很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之类的产业了,因为投入不一定有回报的。而我们的资金充裕程度不可以达到这样的要求,而且对回报的要求更高。所以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既可可以稳定推动增长又可以有看得见的回报。这是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从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这个过程很漫长而且代价很高,争议也最大。


GDP基建与其它指标的正相关是没有疑问的,但这里钱多了,别的地方的钱就少了。问题不在于政府该不该做,问题在于是不是应该也有一个度。我国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会不会太超前了。
产业政策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消除产能过剩的行业,但钢铁水泥不正是产能过剩吗?
102楼04101058说是由我国发展的阶段造成的,很有道理,但基建是否能够推动稳定增长和高回报我有些疑问,特别是过多的基建。

5、GDP的数据有很多,人民生活改善的数据有些什么?后者不是应该成为更重要的目标吗?  这个不要再讨论了。

6、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什么永远都要被人以“非均衡”来形容。重工业城市的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优先发展。到了现在成了基建钢筋混凝土优先发展,全国从上到下都是GDP工程。 三个代表,和谐是如何体现的。
17楼:e114:“非均衡”是常态,但故意的“非均衡”是常态吗?这么大的”非均衡“是常态吗?
yong118在20楼说:中国经济可不能光横向比拟,还要纵向看,能在当前约束条件下,作出这样的布置,相信是最优的了,决策层已经很英明了。
28楼:ssxwdx: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不先从农村地区实行良好的社会保障,因为城市里的人基本上就业机会多,知识水准也高,还有最低生活保障,而针对农村地区农民的国家保障少之又少,现在要扩大内需,既然知道农民群体的广大性,为什么不实行先从农村包围城市的社会保障方式?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地区为城市化发展服务并提供了原始资本??
第一农村有土地这一保障所以出问题可能性不大。第二,制定政策的都是城里人。
31楼:诸葛止于:关于市场是否可以实现均衡经济学界一直也有争论,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不均衡应该是常态的。欲速则不达,这是常识。和谐除了在当今的政治生活中作为口号之外,早在佛教创建之处,就在倡导,可是结果如何呢?显而易见不是很理想。我的建议是:大家都一心向善,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努力做什么,并保持内心平和。
最优不最优,是不是英明我觉得问题很大。第一,不均衡让一部分人,比如农民承担了比城市人大得多的负担,以至于现存还是二等公民,这样英明了吗?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第二,如果农村城市均衡发展就一定要比非均衡发展的慢?谁说的。
中国的问题是先领导拍脑袋,然后下面叫好,全国上下一起为下面的好想理由,以至于大家就都信了。
均衡与非均衡,其实也很难说哪个好,就像中医和西医不一样,前者用的是均衡,后者是非均衡,似乎各有各的好,我们往往觉得非均衡更好。
但现存提出的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又要似乎要回到均衡。其中如何把握的!?

7、偌大个股市除了圈钱还有其他什么意义吗?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股市崩盘,钱跑哪里去了?一部分在“大小非”解禁时被国企股东们拿走了,其它部分呢?蒸发掉了?  还有楼市。全国上下那么多的资金一批一批的往里面砸,现在房价下跌,这些钱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73楼:jimn:不能因为股票市场的问题,否定金融市场对于经济的作用。

没有要优于有而不好。

泡沫就是说不值那么多钱,用马爷爷的话来说就是价格过多的高于价值。可是西方经济学里没有价格价值一说,这个在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的呢?
这些钱都跑到了在泡沫破灭时已经出手的人的手里。

8、中央说“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可调整过来调整过去,还是加大和保持重工业,钢筋混凝土工业的地位。保持那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又是什么呢?服务业比例的上升,高附加值工业比例的上升,低能源企业比例的上升?
73楼:jimn: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处于重工业阶段,这是规律!学过经济学的都应该知道
可是中国并不是遵循的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牺牲农业和其它产业来实现重工作的发展似乎并不是“规律”

9、谁都知道宏观调控政策有时滞,08年9月之前还在防止经济过热,之后立刻就防止经济紧缩。那么我就认为08年9月的宏观调控政策就是加大经济波动的了?我的理解有问题吗?
e114有在17楼说:“08年9月之前还在防止经济过热”关于经济过热这一点是虚假的。但是采取防止经济过热的手段是真实的。那么就是说政府明明知道虚假的经济过热,还要更进一步去让它更加的”过热“?  还有,制造泡沫是为了增加下降的空间,似乎说不通。既然是泡沫到不一定时候就必然破灭,再加上你说的美国经济危机是美国的阴谋,我觉得第一,你把中国政府能力估计的过高了,第二,把美国想得太坏了。
我的问题是,既然政府无法预测经济的走势,那么为什么又要干预经济,就像08年9月之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一样,不但没有减少波动,反而加大了。


10、美国房利美,房地美什么都政府托底了。觉得和我国的商业银行也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搞不好了政府都会出面买单。出门看到银行外面都是支持中小企业贷款什么的条幅。银行是在执行国家的政策了。。。无论银行贷款还是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都是把未来的钱用到现在了。这两个有区别吗?特别是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感觉更像是财政直接发债。只不过转了一道弯。

59楼:434477141rd:有个根本问题:银行的贷款是要以储蓄为本的。贷款的人用的是自己将来的钱,但是银行是把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暂时不用的财富借给了你。当然,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的把握,个人认为就是准备金率。
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不仅仅是将银行吸收的储蓄贷出去,它还会形成政府的隐性负债。跟发债是一个道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3 14:25:5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29 17:22:00
我也似懂非懂,帮你顶个人气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9 17:23:00
我也似懂非懂,帮你顶个人气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9 17:30:00

这些问题太难咧,空中经济学家懒得解释,我们就瞎琢磨吧。

个人感觉对经济长远发展有利,对全国人民有利的政策,对利益阶层来说赚钱太慢,会竭力阻止,如减税、社会保障等有利于民生的政策。而他们能在短期内收敛财富的项目,最容易通过,根本不会考虑长远,更不会考虑大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9 17:39:00

果然好多金币.我来抛砖引玉吧.

第一个问题,钱瘾一曾写过篇文章,叫<理解 gdp>.

大概意思是这个指标跟好多指标都是成正相关关系的.

最后一句话好象是: "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完万不能."

第3个问题吧,我国农业人口太多,必须进行城市化.

因为城市化可以很好的解决类似医疗保障教育等问题.

有人说了,只有等"所有"农民城市化了就好了(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前).

生产率的提高,所需人越来越少.没有所谓的刮地皮(gdp,下同)增加行不通.

中国人口太多,没有刮地皮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慢.

没有那些基建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再来带动就业也不行.

还有你后面说的就业,有人说了中国的就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能拖着不出大乱就不错了,能拖多久?要拖多久?再拖个30年再说吧.

农村那么多人隐性失业,怎么解决?

还有第几个问题来着,"政府投资"?没事,先把它当"政府消费"吧.

必劲她是我们国家最有钱的消费者.

问题太多,先说几个吧.

[em02][em0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9 17:47:00

1.为什么要保8?拍脑袋还是测算,依据是什么?


------

我想,跟我国的战略目标有关。我国三步走的战略要求经济总量10年翻一番。因此根据70%法则,要求每年的增长率为至少为70%/10=7%。所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定位8%满足这个要求。

还有就是你说的,我国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经济增长慢的话,社会就不稳定。因此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来解决问题。这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