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运动规律
统一价值论认为,社会分工是一切社会事物的基础,所有社会事物都是社会分工的表现形式,社会分工可分为一般性社会分工、社会管理、社会意识三个基本层次,其中规范化的社会分工就是经济,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就是政治,规范化的社会意识就是文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本质上就是社会分工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经济作为规范化的社会分工也必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运动将会呈现多样化与复杂的趋势。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运动从形式上来看,似乎是复杂多样、变幻莫测,但是,它们都是价值运动的具体表现,都可以从广义价值规律中推导出来。
一、经济与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事物在本质都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规范化的社会分工就是经济,因此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分工),由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推论一”可得:
经济与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的价值率Pj围绕社会的价值率Po上下波动,即
Pj∝Po (4-26)
当Pj>Po时,经济领域将会具有较高的价值收益率,社会就会增加对经济领域的价值投入量,从而提高了经济类事物的发展规模;当Pj<Po时,经济领域将会具有较低的价值收益率,社会就会减少对经济领域的价值投入量,从而降低了经济类事物的发展规模;当Pj=Po时,社会就会维持原有的经济发展规模。
二、商品经济规律
在所有经济事物之中,商品是最普通的事物,由广义价值规律“基本推论一”可得:
商品经济规律:商品的价值率Pp围绕经济的价值率Pj上下波动,即
Pp∝Pj (4-27)
当Pp>Pj时,该商品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社会将不断增加经济类价值资源(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的投入规模,从而不断扩大其生产与消费的价值规模;当Pp<Pj时,该商品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社会将不断增加经济类价值资源的投入规模,从而不断缩小其生产与消费的价值规模;当Pp=Pj时,该商品就会出现供求平衡的局面,社会就会维持原有的生产与消费的价值规模。
这里需要注意:
1、同一商品往往受不同生产与消费主体的作用,其价值率可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2、商品的价值率在总体上决定着商品的前途和命运,但有时,某些高价值率的商品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某些低价值率的商品却能迅速蔓延。不过,这些情况只是局部的和暂时的。
3、商品的实际价值率与其表现出来的价值率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广义价值规律只以事物的实际价值率为客观基础。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有时通过欺骗或伪装手段可使其商品表现出较高的价值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义价值规律的体现,但这种影响只是局部的和暂时的。
三、货币经济规律
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商品又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类事物,由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推论二”可得:
货币经济规律:货币的价值率Ph围绕经济价值率Pj上下波动,即
Ph∝Pj (4-29)
当Ph>Pj时,货币发生升值,人们将会设法增加货币的拥有量,减少商品的购买量;当Ph<Pj时,货币发生贬值,人们将会设法减少货币的拥有量,增加商品的购买量;当Ph=Pj时,人们将会设法维持货币拥有量与商品购买量的相对平衡。
这里需要注意:同一货币在不同社会区域往往受不同经济力场的作用,其价值率可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不同货币在同一社会区域往往受同一经济力场的作用,其价值率可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货币的价值率是指货币的实际价值率,它与其所表现的价值率往往存在差异,货币的价值率受银行利率、民间借贷利率、各种衍生货币的收益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四、货币与商品的矛盾运动规律
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既可以作为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也可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还可以作为商品价值的贮存手段与流通手段。货币的使用特性与一般商品的使用特性存在着差异,其价值率的变化规律也存在着差异。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尺度和价值符号,广泛应用于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之中,因而受到社会力场广泛的、持久的、多形式的、多方位的作用,其价值率强烈地趋近于社会平均经济价值率,而且货币具有很高的通兑性,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能够很便利地转化为其它商品,因此一般性的、局部的、小范围的、暂时的扰动因素的作用,并不能使货币的价值率较大程度地偏离社会的经济价值率,因此货币的价值率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然而,一般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只是受短暂的、不连续的、不稳定的、局部的社会力场的作用,往往在局部地区偶然地以某种特有的方式与其他商品(或货币)进行交换,其供求关系受各种局部的、偶然的扰动因素的作用,因此其价值率具有较高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具有较低的价值率稳定性。
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货币的价值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由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推论三”可得:
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规律:商品的价值率Pp围绕货币的价值率Ph上下波动,即
Ph∝Ph (4-28)
当Pp>Ph时,该商品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社会就会不断扩大其生产与消费的价值规模;当Pp<Ph时,该商品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社会就会不断缩小其生产与消费的价值规模;当Pp=Ph时,该商品就会出现供求平衡的局面,社会就会维持原有的生产与消费的价值规模。